xx高考诗歌鉴赏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8396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高考诗歌鉴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xx高考诗歌鉴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xx高考诗歌鉴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xx高考诗歌鉴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xx高考诗歌鉴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高考诗歌鉴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考诗歌鉴赏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高考诗歌鉴赏教案高考诗歌鉴赏教案篇一:XX 届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之思想情感诗歌鉴赏之评价是个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XX,9,17 曹亚平 一、考点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即诗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二、高考常见的诗歌题材 1、咏史怀古诗 2、咏物言志诗 3、羁旅思乡诗 4、赠友送别诗 5、边塞征战诗 6、山水田园诗 7、哲理

2、诗 8、爱情闺怨诗 三、依据诗歌的题材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题材特征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形式标志: 一是标题中有“咏史” “怀古” “登某古迹有怀” “咏某位古人”等。 二是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要点 1、弄清史实,即作者怀什么“古”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要多积累历史知识。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关注注解。 2、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

3、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 3、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见解,归纳历史规律。 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或借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或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或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担忧,对百姓疾苦同情;或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类比古人的成就,抒发自己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4、分析写法。怀古咏史诗咏史只

4、是手段,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法上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扬等艺术手法。 (四)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两首题乌江亭 ,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杜诗以项羽事为题材,实际是宣扬了百折不挠 这种颇有积极意义的道理。 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

5、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越宫遗址今日的荒凉; 苏

6、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答: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2、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的感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7、题。 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注释许浑,晚唐诗人。古堞,城上的矮墙。缑岭,即缑氏山,距洛阳约百里。传说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仙得道,在缑氏山头骑鹤升天而去。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略作分析。答:首句“禾黍离离” ,是从黍离开首的“彼黍离离”化用而来的,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第二联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却终遭废毁的城市的痛惜之情。“水声东去”既是写实景(故洛城紧靠着洛水北岸) ,又是双关寓意。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

8、慨。尾联借用典故慨叹世人不能像太子普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变迁之外。 仔细体察物关情咏物诗鉴赏 (一)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态、色泽、特征) ,体会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 2、感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态度。 3、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4、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二)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请简要分析诗歌表现

9、了什么道理。 【答案】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介(例如权贵的帮助) ,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2、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通过画上风骨朴素淡雅的梅花刻画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

10、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对自己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愚斫五弦琴。 注释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1) 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来越强壮,越是暴晒越是茂盛。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

11、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 (一)题材特征 1、诗题中多含有能够体现飘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代表团圆的古代节日名。如: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 2、诗中常见如下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鸿雁、浮云、高楼、寒山、暝色、宿鸟、日暮等。3、景物特点: 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 (二)内容情感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或日暮思归,或因梦寄情。其感情大致分为三类: 1、羁旅的寂寞、艰辛;漂泊在外的凄凉、孤独、愁苦、寂寞。 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

12、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三)羁旅思乡诗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 。 3、对面落笔(曲笔) 、联想、想象。 4、细节描写。 5、虚实结合。 6、比喻、拟人等 (四)示例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南宋沈义父又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结合全诗和前人的评论,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情、景结合的艺术。 【答案】这首诗主要是抒发了诗人旅愁思归的思想情感。诗的一、二句抒情,三四句写景,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

13、来表现诗人的旅愁思乡之情。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使全诗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从对面着笔,抛开自己,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 “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

14、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 分) 答: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

15、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 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 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1、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2、旅居异地的乡愁。 6、(XX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

16、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臵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欢聚离散皆是缘赠友送别诗 (一)题材特征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 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赠友送别诗鉴赏要点 1、注意赠友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 A、景物意象:柳、酒、月、水、草、雁、兰舟、孤舟、日暮、斜阳等。 B、地点意象:长亭、南浦、灞桥、渡口、路口、古道、驿站、码头等。 C、动作: 折柳送别 饮酒饯别唱歌送别 2、留心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