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8381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xx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xx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xx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xx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高考政治分类汇编哲学 篇一:XX 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哲学与生活分 类汇编 XX 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哲学与生活分类汇 编 一、唯物论与认识论 1(XX 年全国高考全国 1 卷 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 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 的认识论依据是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任 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不同认识主体 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 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B. C. D. 【答案

2、】 C 【考点定位】认识的反复性、发展真理 【名师点睛】这种四选二的题目务必用排除法,考生 很容易确定是错误的,立即可以排除 AB,说明一定正 确,不用考虑,只要分析即可,大大缩小了判断的范 围。 2(XX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20).1708 年,清政府组 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 10 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 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 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 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 可见, 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 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3、 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和西方对待皇舆全览图的态度是 不一样的,是因为两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影响的结 果,故符合题意;要实现其价值,首先需要对该事物的 价值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故符合题意;事物价值的实现 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范围等因素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从而也会不断丰富事物的内涵, 因此不说以内涵发展为条件,故说法错误;事物价 值的实现由事物自身和对事物正确认识等因素影响的,而 不是取决于科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故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价值观的主体差异性和标准 【名师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是:自 觉遵循社会

4、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 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人们站 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 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3(XX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22) 在长征途中,毛泽 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 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 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 的奥秘在于 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善于在瞬息

5、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 用 A.B.C. D. 【答案】 B 考点: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 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根据敌我 双方力量的变化,灵活调动军队,摆脱敌兵的围追堵截, 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 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 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3(XX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23) 韩非子说林上 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 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

6、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 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B. C. D. 【答案】 C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 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是意识的能动作 用是以世界的物质性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以客观事物为对 象的物质性活动。 “老马识途”是管仲对老马

7、识途这功能的 正确认识和利用。 4(XX 年全国高考全国 3 卷 23)23.中国旧体诗多以 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 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 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 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 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材

8、料 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 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 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的说法是错误的,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不同,意识内容的反映还受 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本题选 C。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 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 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 生意识。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 确和错误(歪曲事实)之分,意识有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

9、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 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XX 年全国高考浙江卷 28). 漫画水没多深提 醒我们() 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答案】 B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认识的来源与获得途径问题。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只能是实践。而认识获得的途径却 是多种的,有通过直接经验即亲身实践获得,也可通过间 接经验即通过学习和他人处获得。 6(XX 年全国高考浙江卷 29).XX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 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 球变暖

10、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 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 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1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2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 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4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 A 12 B 34 C 13D24 【答案】 D 【考点定位】事物的发展方向、规律的客观性、联系 的普遍性 【名师点睛】做好本题要把握好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 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 就是发展,因为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 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而本题中气候情况变差是一种 消

11、极的向下的变化,不是发展。 7(XX 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8)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 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答案】D 【解析】漫画过沟有两个人在思考怎么过沟,并 写出了过沟方案 ,而另一人则正在过沟。漫画强调了实 践第一的观点,与其蕴含哲理一样的是 D 项。A 项体现的是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 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C 项体现 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均与漫画主旨不符。 【考点定位】量变质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进性 和曲折性 【名师点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 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

12、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 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 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8(XX 年全国高考北京卷 27).针对学生群体中的 “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 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 理的有 “目标”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 紧时间 “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 大而畏难不前 篇二:XX 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生活与哲学题 XX 年高考政治试卷试题汇编(三) XX 年高考政治试题 -生活与哲学题汇编 (安徽卷) 9 (XX 安徽卷?9)英

13、国科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 过于爽快的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掘不了我们多么接 近正确。 ”这句话告诉我们 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事物发展是前 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 B C D【答案】C 10 (XX 安徽卷?10)20 世纪 30 年代,喜旱莲子草 (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 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土严 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学科网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联系具体多样 性 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 点 A B C D 【答案】A

14、 11 (XX 安徽卷?11)图 3 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 选择 价值判断往往是有因人而异的 要用正确价值观 指引人生 A B C D来“灋”从“水”, 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 即是“弃” 、 “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 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 “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 惩恶扬善的“水” 、 “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 要组成部分。 (3)为深

15、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 校本课程。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8 分) 要求: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 以论证。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300 字左右。 答题示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设 法治知识课程,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青 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法治 建设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XX 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之认识论 一、选择题: 1、 (全国卷 II 23)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 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

16、片显示, 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 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 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2、 (安徽卷 10)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XX 年高考安徽卷文综政治部分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 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 识的深度 3、 (北京卷 24)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XX 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部分 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关系生产的客观联系 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顺应自然节律,对自然的征服 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