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解决方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73282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si模型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osi模型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osi模型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osi模型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osi模型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si模型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si模型解决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siosi 模型解决方案模型解决方案 篇一:OSI 参考模型的通信方式 OSI 参考模型的通信方式 ? OSI 各层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如果没有底层, 上层也将无从存在。例如主机 A 想给主机 B 发送数据,数 据首先要经历一个封装的过程。在进行封装之前,封装过 程会对数据附加上必要的协议信息。因此,当数据沿着 OSI 模型的各层向下传输时,就会逐一被增加上数据报头,最 后一直到模型的底部,这个过程被称为“封装” 。 ? 当二 进制数据通过数据线路到达主机 B,接受点上的对应层将把 数据传送到上一个层之前,重新装配数据字段。随着数据 逐渐在目地的模型上向上移动,这个过程被称为“解封装” 。

2、 ? 我们可以把“加上报头”想象为“套上一层信封” , 数据传送到物理层时已经被套上了七层信封。然后通过网 络线缆、电话线、光缆等传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数据 后,会从最底层向上传送,每经过一层就拆掉一层信封, 直到最上层,数据被恢复成发送端最初时的原貌。 ? 我们来看演示 下面以同学们经常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 QQ 之间的通 信为例,介绍从主机 A 发送 QQ 数据后,是如何被远方主机 B 的 QQ 所接受的。 ? 1发送方。 ? (1)首先主机 A 的 QQ 发送用户数据,如“加油中 国!” ,交给本地的 OSI 的应用层。应用层对该用户数据进 行处理。将应用层的相关标识信息(报头)和用户数

3、据合 并成一个新的数据包,然后传送给表示层。 ? (2)在表示层中,将对传送过来的“加油中国!” 信息进行加密、压缩处理(现在 QQ 消息为了保证安全,腾 讯公司都要进行加密的;如果在 QQ 里还发送一张图片,为 了传送快捷,还要将图片重新编码压缩) ,然后将表示层的 相关信息填入报头中,生成新的数据包传送给会话层。 ? (3)在会话层中,将会为 A 地和 B 地的 QQ 应用程 序建立连接,形成通路。接着会话层数据包交给传输层处 理。 ? (4)在传输层中,将相应的标识信息添加为报头, 这样来保证主机 A 发送的用户数据包能被主机 B 的 QQ 所接 受。 ? (5)当传输层数据包到达网络层

4、后,再为其添加 一个头部(报头) 。报头信息中包含网络进程所使用的网络 协议,以及主机 A 和主机 B 的网络地址等。 ? (6)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数据包分别添加一个头 部和尾部,把数据包封装成帧,头部和尾部中包含使用的 协议、主机 A 和主机 B 网卡的 MAC 地址错误校检等信息。 然后就把帧交给物理层。 ? (7)物理层,形成二进制数据,交给通信媒体进 行传输。 ? 2接收方。 ? (1)当二进制数据流到达主机 B 后,首先交给物 理层,将这些数据流信息重新组 合成帧,交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接着将帧数据 解封提取出网络层数据包,并把数据包交给网络层。 ? (2)主机 B 的用户数据处

5、理过程正好和主机 A 相 反,依次经过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处 理,并且每层中的处理过程也正好和主机 A 相应层的处理 相反。它们是将主机 A 的相应数据包进行解封,提出上层 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最后应用层将“加油中国!”信息交给 主机 B 的 QQ 应用程序。 ? 3这就是一次完整的传输过程, 应用数据包在主机 A 的处理和在主机 B 的处理正 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 篇二:OSI 参考模型详解(表格版) OSI 七层模型 篇三:数据是如何在 OSI 模型中传输 第一种解释: 数据从自己电脑发送到对方电脑是经过从上到下(自 己电脑)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6、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 层,到达最后的物理层,然后转换成比特流,最后通过一定的 传输介质,像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传到对方电脑上的.在 到达对方电脑的物理层时,同样要一层一层往上传.当然在 往下传的时候有个封装的过程。 所谓封装的过程就是,在传输层到网络层间会加个 tcp 报头,网络层到数据链路层会加个 ip 报头,数据链路层会加 个 llc 报头,数据链路层到物理层会加个 mac 报头,最后两 层还分别有 fcs 验证.在到达后往上传时有个反封装过程, 就是把各个报头清除掉.只有经过封装和反封装才能保证数 据的传输。 第二种解释: 一个实例说明数据是如何在 OSI 模型中传输 例如一个用户

7、想要从一个远程的 SERVER 上读下一段 数据,这时候: 1,SERVER 端先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将 用户要的数据发到应用层。 2,应用层接收了数据,并在数据的开头加上信息头 后发往表示层。信息头的作用是记录这个数据是由哪个应 用程序发出的。 3,表示层接受了数据,在数据前加上一个信息头后 进行数据转换,并将数据发到会话层。信息头的作用是记 录数据是由应用层的哪个协议发出的。 4,会话层在收到 数据的时候,开始建立用来同用户端通讯的通讯方式信息 头,并且把这个通讯方式的信息加到在应用层和表示层生 成的信息头中。 5,数据到达传输层以后,传输层根据在 之前层加入的信息头和通讯方式能够知道此数

8、据发出的源 主机和要抵达的目的主机。之后传输层建立信息头,头中 包括传输方法,虚拟电路。然后在将数据分段后将数据发 到网络层。 6,数据到达网络层后(此时数据已被分段,包括之 前的信息头。 ) ,网络层在前面加上信息头,头内容为源和 目的的网络地址。然后将数据发到数据链路层。 7,到达数据链路层后,将会在数据前再加上一个帧 头,帧头的内容包括 SSAP,DSAP,MAC 源和目的地址。然 后把数据发到物理层。 8,物理层接受到数据后把数据作为比特流进行传输。 9,用户端主机在接收到数据后,在物理层,先把数 据由比特流转化为帧发到数据链路层。 10,数据链路层接收到数据后首先由 MAC 层判断帧

9、头 中的 MAC 目的地址是否正确,若正确将其发送到 LLC 层。 LLC 层去掉帧头后分析其中的 DSAP,然后把数据发送到网 络层相应的协议。 11,网络层接收到数据以后,去掉数据中的网络层信 息头,判断其中的目的地址是否正确。然后将数据发到传 输层。 (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osi 模型解决方案) 12,传 输层接收到数据后先去掉数据中的传输层头,先分析头中 的传输方法,将分段的数据接收为一个完整的数据。然后 分析头中的虚拟电路信息,决定是否断开虚拟电路。后将 数据发到会话层。 13,会话层接收到数据后先去掉数据中的会话层头, 分析头中的通讯方式后将数据发到表示层。 14,表示层接

10、受到数据后先去掉数据中的表示层头, 分析后先把数据转化成应用层能识别的编码,再把数据传 到应用层中的相应协议。 15,应用层接受到数据后去掉其中的应用层信息头, 分析其中的通讯方式和应用发出的应用程序信息,然后决 定把数据发送到相应的应用程序,并决定应用程序是否可 以与 SERVER 同时通讯还是只能分时通讯。 16,最后,用户端的应用程序接收到了数据并开始处 理。 第三种解释: OSI 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 图 2-4 给出了 OSI 环境中数据流。从图 2-4 中可以看 出,OSI 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包括以下几步。 (1) 当应用进程 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 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

11、后,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 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 (2) 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 制报头,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 (3) 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 制报头,就构成了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它被称为报文 (message) 。 (4) 传输层的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 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 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 务单元,它被称为分组(packet) 。 (5) 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 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 它被称为帧(frame) 。 (6) 数据链路层的帧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 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当比特流到达目的 结点计算机 B 时,再从物理层依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 制报表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进程 A 的 数据送给计算机 B 的进程 B。 尽管应用进程 A 的数据在 OSI 环境中经过复杂的处 理过程,才能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应用进程 B ,但对于每 台计算机的应用进程来说,OSI 环境中数据流的复杂处理 过程是透明的。应用进程 A 的数据好像是“直接”传送给 应用进程 B ,这就是开放系统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最本质的 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