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66943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谷炜江(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要 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人类对发展观的认识经过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于人类的更好、更快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基础,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内涵;哲学基础一、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在发展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发展一般都被视为经济增

2、长,国民生产总值(GNP)被看成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单纯的经济增长是传统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的悬殊程度加重等。另一方面是严重的全球问题,即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这两个方面突出的问题暴露了传统发展观的局限,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发展”。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际社会的发展观发生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区分了增长与发展。第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即“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我们现时之需要的一种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保

3、护生态环境,维持、延续和发展人类自身,它体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统一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起来看速度比较快,但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则一直是困扰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随后,在中国发展进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硬”在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硬”在讲求效益的高速度上。1994 年颁布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阐明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形成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指出,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施可持续发

4、展战略,必须把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治理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上。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1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观,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的发展观,它意味着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以科学的精神抓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5、。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温家宝总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应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核心内容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

6、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要做到科学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

7、约发展的局面。3经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动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手段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不断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仍是根本手段。中2国共产党只有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定不移地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才能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奠定雄厚的

8、物质基础,才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 4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具体目标。而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是要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 和谐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典型特征。理想社会应具有无本质冲突特征。人类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下列三种本质性的冲突有直接的渊源。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二是人与人,即人与社会的冲突;三是人与自身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冲突。一个社会只有消除了这三大类本质性冲突,才有可能使社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才有可能使各种社会问

9、题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只有和谐的社会,才有可能是理想的社会。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处于不断产生和消灭之中。”人类历史的发展,其内在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长期的、根本的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把握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体论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

10、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认为“历史不过是在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归结是人的利益和价值,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并且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各项工作始终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的理论来源。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思想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整体的功能和效

11、益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进行决策时,必须立足整体、3总揽全局,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和发挥各个局部的价值。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进步。我们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搞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各项工作,这样才能解决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社会的发展是由其内在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类文明进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经济建设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而政治、文化、社会等事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社会发

12、展的各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的诸多要素,只有达到了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发展观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系统地、全面地、协调地阐述了发展理论,确立了新的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有时候以矛盾对立的形式表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不仅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是每个规定、质、特征、方面、特性向每个他者的过渡”。“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矛盾存在于事物运动的全过

13、程。既要承认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又要认识矛盾的存在又是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既指出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又指出了实现矛盾对立面的转化,实施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协调发展的途径。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准确地分析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准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得与失,从国情出发,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及其特征出发,提出

14、了科学发展观,不仅旨在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旨在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参考资料:1.张雷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4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 年第 2 期(总第 62 期)2.宋圭武.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81 页3. 冯俊.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学习时报.2008 年 11 月4.张华军,何忠国.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 年第 3 期5.陆春茂.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年第 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