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6923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教案.§第41讲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复习教案高三复习教案.第第 4141 讲政党及其与国讲政党及其与国 家的关系家的关系第 41 讲 政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教学目标:了解政党产生的条件、政党的特征、作用,理解政党与国家政权和一般社会政治团体的关系,明确现代国家政权一般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提高学生历史、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识和观念。教学重点:政党的作用;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教学难点: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对比法教学过程:一、政党1、产生: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2、(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

2、余价值,不仅要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以取得自由竞争的权利,又要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处理本阶级内部的关系,这就需要组织本阶级的政治组织政党。这是资产阶级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地方性走向全国性。在这种紧密联系的经济活动中,才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形成政治上的组织,建立自己的政党。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大工业生产发展为政党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2)政治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确立使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各集团都获得了参加国家管理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也获得了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活动的空间和舞台。(3)思想条件:民主、自由、平等的

3、观念商品经济中“竞争” 、 “平等”的客观要求,使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经济上、政治上的封建束缚,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2、定义: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1)政党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2)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组织,这是为取得和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建立的政治组织。(3)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政党。3、特征:(1)本质属性: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阶级性)判断政党阶级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2)根本标志:与国家政权紧密相联任何阶级的政党其政治纲领都明

4、确规定了它的政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政治目标则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政党与国家政权的这种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3)组织系统:组织与纪律性4、分类:(1)按阶级属性分资产阶级政党最早出现在英国:1679 年的辉格党与托利党 1833 年演变成自由党与保守党我国第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政党:1905 年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无产阶级政党世界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1847 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建立的“共产主义同盟”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的无产阶级政党:1869 年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工党(2)按是否执政分:执政党和在野党(3)按是否合法分: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5、作用(1

5、)争取群众与教育群众(2)集中阶级的意志(3)掌握、行使与参与国家政权二、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关系: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2、原因:(1)实践上: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执政(2)理论上:必要性: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的性质决定的。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者,而政党只有领导国家政权,才能通过法定的程序,把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变成国家的法律。把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加以贯彻执行,才能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可能性: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可能性(纲领、组织、领导集团) 。

6、课堂思考 1、阶级、国家、政党的关系如何?区别:产生时间:阶级国家政党;定义(内涵) ;分类(外延)不同等;联系;(1)阶级与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2)阶级与政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3)国家与政党: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在通常情况下,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性质相一致。(4)阶级、国家、政党:国家、政党的本质属性都是阶级性。课堂思考 2、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关系如何?政治团体:按特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其利益要求,有组织地参与现实政治活动的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1)联系:政党属于政治团体(2)区别政治目标:前者夺取、掌握和参与国

7、家政权;后者 实现代表的群体的利益。代表利益:前者代表本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兼顾社会其它的利益;后者代表本群体的利益。组织要求:前者比较严密、严格;后者比较松散,其成员可以同时具有若干政治团体成员身份。参考资料:美国政党和选举美国人经常参加选举,参加政党和竞选活动,以此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美国现有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民主党成立于 1791 年,当时称为共和党,1794 年改称民主共和党、1828 年改为民主党。党的标志是驴。共和党成立于 1854 年,1861 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共和党的标志是大象。一般认为,民主党更具自由主义色彩,共和党比较保守。民主党人普遍认为,政

8、府有 责任为有需求者实施社会和经济计划。共和党人不一定会反对这类计划,但却认为这类计划给纳税人增加太重的负担。共和党人更强调鼓励私营企业,相信强大的私营部门会使公民少依赖政府。两大政党均有各色美国人的支持,支持者的政治观点也五花八门。一个政党的成员,即便当选为官员,在每个问题的观点也未必一致。美国人参加选举或竞选公职,不必非要参加一个政党。但是,没有政党提供的金钱和竞选工作人员,竞选公职是困难的。小的政党通常称为第三党,有时也会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露面,但是它们的候选人很少能取胜。然而,小政党的出现,往往对引起选民对某个在政治对话中被忽略的问题的注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两大政党之一或两者可能对问

9、题加以关注,第三党随之便销声匿迹。在国家一级,每两年(在逢双的年头)举行一次选举,每一次都是在 11 月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开始。州的选举和地方的选举往往与全国的选举同时举行,但也可以在其他年份或一年中的其他时间举行。美国人可以自主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卷入政治过程。许多公民充当候选人的志愿工作人员,促进某一项特殊的事业,或自己参加竞选,以此来积极地参与。另一些人的参与只限于在选举日去投票,而静静地让这个民主制度发挥作用,他们深信他们的自由是得到保护的。参考资料 2:现代政党政治的产生和变化目前,全世界共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二十几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不允许政党存在(如实行君主制的海湾国家、

10、梵蒂冈等) 。世界各国尽管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同,但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运作都是通过政党来实施的,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普遍形式。现代政党政治的产生从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最早出现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前身)算起,政党已经存在多年了。世纪年代,以美国民主党和国民共和党的成立为标志,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到现在也有多年的历史。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所谓“君权神授”的封建专制社会里,国家权力被有意无意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任何挑战君权的政治活动都被看成是大逆不道,当然也就不存在政党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的

11、思想。他们认为,国家权力不过是人们为了组成社会,让渡出自己的部分权力所构成的公共权力。人们可以把这些权力授予公共机关来行使,也可以在认为必要的时候收回它们。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就是争夺公共权力的行使权,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这种斗争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越来越采取组织化的形式。于是,就产生了政党。后来,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阶级利益,也采取组织化的形式,建立了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因此,政党是政治发展的产物,是进行斗争的组织。政党具有不同的类型。政党是不同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代表。世界上政党千姿百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

12、现有各类政党多个。这些政党有的拥有几千万名成员,有的只有几百名成员;有的长期执政,有的根本不可能问津执政地位;有的组织严密,有的结构松散;有的是明确的政治组织,有的却类似于某种利益团体。学术界一般根据政党的阶级属性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把政党分为三大类:资产阶级政党、工人阶级政党和民族民主主义政党。这是近现代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走上历史舞台,亚非拉民族日益觉醒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绿党等新型政党也逐渐成为一些国家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以后,以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意识形态为背景的政党,也在一些国家趋于活跃。各种类型的政党,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之下,以不同的方式

13、作用于国家政治生活。执政是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形式。政党通过从事各种政治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的。大多数政党都把谋求和维持执政地位,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作为主要的政治追求。任何政党执政都必须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都有对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代表整个国家利益的责任。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各类执政党执政活动的本质是不一样的。资产阶级政党执政,不管采取哪种执政方式,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则是为了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

14、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一党执政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执政党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当代政党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政党政治的运作方式及其影响力。面对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各国执政党纷纷更新执政理念,充实执政内容,改进执政方式。首先,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新变化和社会信息化对政党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新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传统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规模逐渐缩小,而数量庞大、形式多样、分界模糊的各种

15、新中间阶层加速发展,社会结构由所谓“哑铃型”社会向“橄榄球型”社会转变。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日益复杂,深刻地影响了政党的活动方式,政党的阶级代表性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间接化、隐蔽化的特征。执政党既要努力保持自己的基本群众,又要尽可能广泛地顾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寻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共同点。由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这种阶级阶层关系变化在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出现,并对政党政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民众了解政治、表达愿望、提出要求、行使权利都比以往更加便捷。这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执政党与民众的沟通,更好地发挥执政党的教育

16、、宣传和组织功能;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民众相对于执政党的独立性,许多过去只能通过执政党及其各级组织来做的事情,现在可以选择媒体的途径来做,从而降低了执政党的影响力。面对这种情况,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吸引力和社会动员力,有效地解决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政党政治疏远的问题,目前成为各类执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其次,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变革也给执政活动提出新的要求。西方国家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科层制模式。科层制也称官僚制,是一种分级、分部门、分职责的组织管理制度。这种科层制模式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成为保证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工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弊端开始出现。比如,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对市场信号和公众要求反应缓慢;公职机构和人员思想僵化,责任心下降,创造力缺乏,等等。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水平,近年来,一种被称作“新公共管理”的浪潮从欧美国家向全世界扩展。传统公共行政管理采取的是一种固定的、程序化的“统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