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6406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语言为主读书为本基础为重王菘舟教学设计鸬鹚杭州市拱家桥小学 王崧舟 设计依据鸬鹚系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1 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课文从命题上容易被人误解为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阅读全文后不难发现, 鸬鹚与翠鸟 、 猫 、 台湾蝴蝶甲天下等状物类的文章迥然有别。 鸬鹚一文虽也涉及对鸬鹚外形、鸬鹚捕鱼动作的描写,但作者要反映的并非鸬鹚本身,他要着力刻画的,及是一种优美、活跃、欢腾、恬静的水乡景致。鸬鹚在文中仅是作为独特景致辞的一个构成要素、一种情绪表象而出现的。因此,从整体温表看, 鸬鹚是一篇写景散文。感悟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明确文章意图、

2、把握教学重点、挖掘训练素材都是十分重要的。纵览全文,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 。作者在这里精心撷取了几种颇能反映水乡特征的景物, “夕阳映照下平如明镜的小湖” 、 “几棵垂柳” 、 “一望无垠的稻田” 、 “又窄又长的小渔船” 、 “悠然的渔人” 、 “待命的鸬鹚” ,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渔人的“一抹” ,训练有素的鸬鹚纷纷钻进水里。湖面开始荡漾,浪花开始跳跃,渔人开始忙碌。鸬鹚更是上钻下跳、翻腾不迭。小湖洋溢着一派活跃、欢腾的景象。最后呈现给我

3、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 。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不难发现,小湖的平静与否跟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渔人静,则鸬鹚静;鸬鹚静,则小湖静。渔人动,则鸬鹚动;鸬鹚动,则小湖动。作者正是按照先静后动、由动而静的行文思路来组织材料的。这条思路,恰如一段起伏有致、婉转悠扬的动人旋律,让人回味无穷。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幽雅,富有情趣。写渔人,先是“坐在船尾,悠闲地吸着烟。 ” “悠然”一词情味蕴藉,细细咀嚼,渔人无忧无虑的神态、轻松自如的坐姿、怡然自得的表情、平静知足的心境跃然纸上。小湖

4、的平静,固然是一种自然景致,但它又何尝不是渔人心境的一种折射呢?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也。紧接着,是“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和船舷上一抹” 。 “一抹”一词,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正是渔人这看似不经意地、轻轻地一抹,才抹出了一个波光粼粼、浪花四跃的湖在,抹出了一群乖巧伶俐、活泼可爱的鸬鹚,抹出了一派鲜鱼满舱、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这是打破平静的一抹,这是充满自信的一抹,这是驾轻就熟的一抹,这是满面怀希望的一抹如果说鸬鹚一文有眼的话,那就非它莫属。最后, “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渔人的形象,虽然寥寥几笔、着墨不多,但是,留给人的印象却非常鲜活。这显然是与作者娴熟地运用准确独到的白描手法分

5、不开的。相比之下,写鸬鹚的笔墨要浓重多了。写鸬鹚,作者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将视线聚焦在它们的动作上,或“站” 、或“钻” 、或“跳” 、或“吞” ,一只只活泼可爱、乖巧伶俐的水鸟活灵活现。由“乖巧伶俐”使人想到它们的“训练有素” ,由“训练有素”使人想到它们的主人渔人。在这里,作者百明写鸬鹚,但实际所写的还是渔人。画中真正的主人不是鸬鹚而是渔人。为了很好地映衬这位主角,作者还描画了一个具有浓郁的水乡韵致的小湖作背景。他用诗一样的笔调,将背景渲染得十分优美。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 “镜子”之喻,贴切自然,充分体现了夕阳映照下的小湖平静、明亮的特点。 “湖面

6、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荡起”的是“粼粼的波纹” , “跳跃”的是“无数浪花” ,用词准确,语势流畅。 “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 ” “波痕”比之“波纹” ,细了、淡了、浅了、轻了。以细细的、淡淡的、浅浅、轻轻的波痕来反衬湖面的平静,既与开始时的平如明镜相比照,又跟紧接着的波纹荡漾相呼应,给人以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意蕴。课文语言开始时的平如明镜相比照,又跟紧接着的波纹相呼应,给人以一种“绚丽之极归于平淡”的意蕴。课文语言朴实、隽永,节奏舒缓、流畅,有着浓厚的抒情味,是进行语感训练和美育熏陶的极好材料,也是进行美读和吟诵的极好凭借。教师在教学本文时,首先要

7、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领悟思路是本文学习上的难点。其次,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第一段。有条件的可要求学生全文背诵,积累语言应该作为本文的学习重点。另外,还应通过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凭借文中的语言形象充分感觉水乡的优美景致和渔人捕鱼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熟读课文上。要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充分感知课文形象。在此基础上,领悟作者的行文思路。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放在

8、读悟课文 14 自然段上,凭借文中的语言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人捕鱼的乐趣。对第 1 自然段尤其需要着力品味,要在反复咀嚼好词佳句的同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第三课时则主要是读悟课文 57 自然段,完成课堂作业。 设计案例第一课时一、题揭导入1、读好课题(1)课件呈现课题。(2)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文?(3)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点评:读准、读好课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不然。有心人稍加注意,便可从中挖掘出来丰富的训练内涵。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响亮自信地读

9、,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大方利落地读。这同样是一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疏忽不得。 2、简介鸬鹚。(1)教师: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大家看!这就是鸬鹚。(2)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3)教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4)课件呈现鸬鹚喉囊的位置。(5)教师范定“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6)学生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 点评:“喉囊”两字非常难写。字形难记、笔顺难辨、结构难排。突破三难,唯有

10、训练。教师书定示范练,趁热打铁因势练,人人动笔扎实练。对小学而言,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俗语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此基本功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应加强。 3、引入新课。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二、通读课文1、教师范读。(1)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2)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2、学生练读。(1)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淮,把句子读通。(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教

11、师指名朗读课文。再抽 5 位学生,分别朗读各自然段。教师注意正音。 点评: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方:“凡读书须要计虱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朱熹对读书的这个要求提得真可谓:“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我们只要照做就是。问题在于,这样对学生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3、再读感悟(1)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对

12、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指名回答)(2)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3)学生自由读全文。(4)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4、选段朗读。(1)教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对课文的优美和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同学们的感受又都是与众不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挑出来,美美的读给你的同学听。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在哪些地方的朗读。(2)同桌互读。(3)教师:哪些同学想情不自禁,真心诚意地夸夸自己的同桌?(抽几对同桌,一人读,一人夺)读后教师小结:能受到别人的夸奖,当然是

13、一件快乐的事儿。但是,你们往往不太清楚,真诚地夸奖别人,其实更能让自己快乐。只要你留心体会,语文课上这样的快乐是很多的。 点评:阅读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的道理,但真理往往这这么简单。 三、揣摩思路1、教师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估课文(最后一段)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课文,看看你能从这短短的 17 个字当中读出多少东西来。学生解读的结果可作如下推想:

14、(1)从“恢复”这个词上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2)从“渐渐”这个词上可以看出,鸬鹚捕鱼的时间是比较长的。(3)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是有关系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如下: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4、齐读最后一段。 (“又”字要念重音。因为只有这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 点评:文章拿到手,泛泛地读几遍,算不算整体感知?当然不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思路也许是避免空泛感知的一条重要对策。关于揣摩思路,叶老有过这样一段精辟地论述:“把一番话一篇文

15、章比作思想走过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措清楚。 ”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揣摩行文思路并非易事。好在此文最后一段已经储蓄地透露了文章思路的痕迹,学生只要专心诵读、用心理会,教师再稍加点拔,思路还是不难理清的。 四、课堂作业认真抄写下列词语。抄几遍由自己决定,难写的可以多抄几遍。 (学生抄写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夕阳 柔光 悠然 喉囊一望无垠 波光粼粼 炊烟袅袅 第二课时一、默写新词1、看图片默写新词。用课件呈现 3 幅图片,每呈现一幅,学生写出相应的新词。根据第 1 幅的内容,可默写“一望无垠” 。默后反馈,了解学生默了哪个

16、词。根据第 2 幅的内容,可默写“夕阳” 、 “柔光” 、 “波光粼粼”等词语。默后反馈。根据第 3 幅的内容,可默写“炊烟袅袅” 。默后反馈。点评:默写很传统,传统得快要被人遗忘;默写很管用,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对此一直爱不释手。因为其管用,我们很有必要加以继承;因为其传统,我们也有必要加以改造。这个默写设计,融写字、释词、观察、联想、审美于一体,既发挥了传统默写在收心凝神、巩固字词、夯实基础方面的作用,又避免了传统默写功能单一、形式呆板、被动应答的缺陷。2、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咱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读,对小湖的优美、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生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这节课,咱们继续通过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品味这些美好的感觉。二、读悟写捕鱼前的段落1、自读感悟。教师: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 1 自然段,划一划、圈一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和优美。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重点对下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