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酚的性质和应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5921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酚的性质和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酚的性质和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酚的性质和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酚的性质和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酚的性质和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酚的性质和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酚的性质和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说课稿说课稿 酚的性质和应用酚的性质和应用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叫程志平,来自浙江省台州中学,我 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 ,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 基础专题 4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将从思考、实践、反 思三方面完成说课。 一、我的思考 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 5 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 1教学价值 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 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 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 酚作为重要的一类 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 有机物的认识。 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 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

2、, 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 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 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 最大价值。 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 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 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 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 知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的知识。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 的性质。 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 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 力。 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

3、片面,大部分 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 楚;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 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 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 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识 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 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 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

4、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提高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基团相互影响的学习,树立事物 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物质世界普遍规律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念。 这里重点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过 程和方法中才能落实知识、锻炼技能、提升情感、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具体我将在实践环节渗透介绍。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苯酚化学性质的学习 教学难点:分子内基团间相互影响观念的形成 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选择 一定的教法学法作为支撑。 5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协作交流等形式,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对比分析

5、、归纳总 结等学习方法自主形成概念,构建知识,发展观念。 这是我选择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 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 则是帮助者、促进者角色。 以上是我的 5 点思考,接下去我重点介绍我的教学实 践。 二、我的实践 本课教学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引出概念 创设情境 1,什么叫醇?唤醒原有的认知经验,醇含有 羟基官能团。创设情境 2,也含有羟基,为何叫酚?引发认 知冲突,必然促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酚含有 羟基和苯环,且要直接相连,从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 完成概念的顺应。 发现了酚的本质特征后,学生自然能写出最简单的酚 苯酚

6、的结构简式。苯酚是酚的代表物质,它有何性质? 本课进行到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结构分析预测性质 用结构指导性质的学习是有机研究的重要方法。教师 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哪些物质含有苯环?学生想到 了和,哪些物质含有羟基?学生想到了 CH3CH2OH、H2O。进 而提出一个驱动性的任务:根据苯酚的结构,分组讨论, 写出你认为苯酚具有的所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 理由。通过同伴互助,缩小认知差异;通过头脑风暴,激 发创新灵感;通过展示交流,暴露认知困难。 学生认为苯酚应该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 意见出现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含有羟基,所以易溶,有些 基于原有经验,含有苯环一般难溶,也有些同

7、学认为两者 都有影响,可能微溶。这是物理性质上的认知困难。 对于化学性质,学生则写出了许多方程式: 显然,学生将苯酚中的羟基同化为醇中羟基,将苯酚 中的苯环,同化为苯,苯酚的性质是苯和醇性质的加和。 对于这些反应是否全部都能发生以及有无其它反应学生不 确定,这是化学性质上的认知困难。如何解决?实验就是 一把最好的钥匙,本课推进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归纳性质 环绕着苯酚溶解性的分歧,采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 的学习方法。由于之前猜想的分歧,所以学生是带着强烈 的学习动机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去的,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 题,引发思考。 通过实验,学生得出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 溶解度不大的规律

8、,同时基于好奇心和本能,学生会主动 看,会闻,也发现了其它的物理性质。经历整个探究过程,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也感受到了探究的乐 趣。 性质反映结构,如何理解苯酚水溶性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反思策略,学生感悟到苯酚的水溶性不是由羟基和苯 环单独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下 的结果,初步建立基团影响的观念。 化学性质我不急于实验探究,而是设置如下三个疑问: 苯酚中羟基的性质与醇的性质完全相同吗? 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完全相同吗? 苯酚的性质有无不同于苯和醇的特殊性质? 这三个问题正是学生的认知困惑,于是产生了强烈的 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提供实验支持,学生则通过观察

9、宏 观的实验现象,分析微观的反应本质,并尝试用化学符号 反应方程表示,经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 从而归纳出苯酚的化学性质。这与学生原有认知又产生了 强烈的冲突,为何同为羟基,苯酚有酸性而乙醇没有?性 质反映结构,对比醇、苯酚结构,感悟到是苯环对羟基造 成了影响。为何同为苯环,苯酚更易发生取代反应?对比 苯酚与苯的结构,感悟到羟基对苯环也造成了影响,从而 得出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性认识。而显色反应是醇和苯 均不具有的性质,对比结构可知,只有同时含有苯环和羟 基,且直接相连才具有这样的特殊性质,其它酚也应该有, 用于检验酚的存在,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通过一个反思性的问题:

10、如何认识苯酚化学性质 与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不能孤立的理解苯环和羟基 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反思中完成观 念和方法的顺应。 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和创造物质,造福人类,这是 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本课推进到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拓展应用体验价值 酚用途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 活,造福人类;苯酚甘油说明书的阅读与分析,旨在引导 学生主动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问题,同时也巩 固加深了对苯酚性质的理解。 化学的发展同样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我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创设“新安江苯酚污 染事件”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意识到酚的不当处置也会对 环境造成危害,但此时学生

11、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处理这一危 机,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动机,我提出了如下 5 个问 题: 1交警皮肤灼伤如何处理? 2岸上泄漏苯酚如何处理? 3泄漏点附近水域苯酚浓度较高,如何回收? 4下游低浓度含酚废水可能如何处理? 5教会普通市民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家里的自来水 是否遭到苯酚污染。 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知识落实情况的反馈 过程,而问题解决的结果也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问题是 可防可治的,而解决的主要方法还是靠发展化学,增强学 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 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 我布置课后作业 1:实际工业上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还 有哪些?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环境治理的问题,

12、拓展学生 知识的广度。 作业 2 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即从典型代表物的性 质迁移到一类物质性质的能力,也为下节课继续学习酚的 性质提供铺垫。 三、我的反思 当完成本课教学后,我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对学 生未来的发展最有意义?宋心琦教授认为,不是具体的化学 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 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本课教学中,如何学习苯酚的性质?结构预测,实验 探究是两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如何正确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应该用联系的观点 看待基团性质,因为不同基团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从而形 成较完善的结构观。 如何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化学的发 展是两条腿走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这 是事物的两面性,化学发展的目标是努力减少并消除污染, 发展绿色化学,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当学生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化学观念并将之内化为自身 的认识后,原来有机物是用这样的结构观去认识的,用这 样的实验观去探究的,用这样的价值观去对待的,学生也 就具备了较高的学科素养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这不正是我 们教育追寻的目标吗?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谢 谢! (浙江省台州中学程志平 317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