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5910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苏教版语文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 息传播)息传播)( (教师中心稿教师中心稿) )说课提纲(南京外国语学校)单元特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分为阅读,诵读欣赏,写作练习,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部分,其中四篇阅读主要报道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或者是新近发生的大事,属于新闻体裁,其它三个方面内容也都是围绕新闻体裁的要求编排的。通过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熟悉新闻文体的特点,提高搜索、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看书读报,网上交流的习惯。教学目标及拟定依据: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书看报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关注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已

2、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就本单元提供的阅读信息而言,对于学生已不是难事,有的甚至早已知晓(如 XX 年杨利伟遨游太空),主要是关于新闻这种体裁的常识、特点及写作的要求学生比较模糊。由此,也就使教者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需着力解决的问题,借助文本依托文本通过阅读,筛选信息实现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本单元预期最终达到的目标是:1、能了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感受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并通过这些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2、能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并会写比较典型的消息。3、能分析新闻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4、能通过看书读报,

3、网上交流,了解信息并与人交流。5、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6、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7、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单元教学时数安排单元总时数 14 课时。其中:单元课文:十八课三个太阳 (3 课时) ;十九课录音新闻 (2 课时) ;二十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1 课时) ;二十一课新闻两篇(3 课时);诵读欣赏:七子之歌(1 课时)写作:写消息 、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3 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 (1 课时)本单元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一、关于主问题的设计本单元的四篇阅读课文,主要是安排了两种新闻文体,第 18、20 课是通讯,第 19 课和 21 课是消息,通过学

4、习既要了解通讯,消息各自的特点也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在进行本单元设计的时候,宜将四篇课文归类设计教学。通讯与消息的区别的从题目(课题)就能反映出来,因此可以从题目入手,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主问题。比如第 18 课,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小标题,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的每一部分小标题,是否是本部分内容的概括,为什么?如果不是,你如何概括。此问题的设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筛选重要信息,并加以概括,还要和原标题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同样的方法对消息进行问题设计,学生的概括基本和题目接近,由此可以得出通讯,消息题目的不同,也就得出写法的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问题的设

5、计至关重要,尤其是主问题的设计更加重要,它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于学生是否理解内容,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讨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从生活出发,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非易事。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闻正是最好的反映,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更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课前学习,每天布置学生回家收视收听新闻联播,课堂上进行现场播报,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对于内容的理解和写作就会显得游刃有余,建议四篇课文学完以后安排设计一次综合活动“一周新闻播报” ,这是集采(生活) 、

6、编(写)、播等于一体的活动,有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有序安排,这一活动学生的参与应该会非常积极、主动、有趣,本单元的任务也会比较顺利地完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 。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工作处于他的中心的,并不是所教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所以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文本教学设计十九三个太阳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通讯的特点2、能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说出在南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3、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二、教学重点1、通讯的特点2、

7、南极精神三、教学难点1、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2、语言特点的分析四、教学设计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一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人的品质,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教学时,可以播放有关南极的电视资料片,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队员在南极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会“三个太阳”的含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通讯的特点2、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课前学习:1、查阅资料2、掌握字词第一教时课堂交流导语: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到长城已不觉得难

8、了,也称不上英雄了,走南极,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女英雄。1、关于通讯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2、关于字词(略)观感影视资料南

9、极观看要求: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字数不限)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人将怎样生活?观后交流(师生点评)阅读文本阅读要求:1、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2、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归纳:描写环境的语句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 (P170)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P173)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 (P173)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 (P173)作用:为表现人

10、物的品质作铺垫。课后学习完成阅读要求的第二题 第二教时学习交流文中所写人物: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具体有: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 ,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女画家。主要写了女画家。执着,不忘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精读课文精读要求:1、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按要求阅读。交流讨论:主要事件:1、极力争取去南极2、途中投放漂流

11、瓶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4、暴风雪中卸货物5、长城站里过生日6、长城站后山感怀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8、凝神精思画壁画9、考察队员论壁画这些事件的作用: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课后学习1、找出一二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部分并说明理由2、找出一二处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语言并作简要分析第三教时精彩描写赏析示例: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了女画家为画

12、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精彩语言赏析示例:1、 “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 ”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2、 “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 ,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继写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

13、妙景致。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问题讨论1、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2、你是如何理解壁画中三个太阳的含义的?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故事。 附有关南极的资料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 950 千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最温暖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 左右,最寒冷的内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 左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14、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二十录音新闻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录音新闻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区别2、能运用切当的语音、语调、语感、语速模拟播音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壮观的景象二、教学重点1、录音新闻的特点2、录音新闻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模拟播音四、教学设计在学生掌握了新闻的特点以后再学录音新闻,就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文体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思路更有利于循序渐进。本文的教学拟设计模拟播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体会录音新闻的语言艺术。拟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小组分工协作,以文本为内容作模拟播音的准备。教

15、师:模拟播音指导学具:每一组准备一台录音机文本内容简介:1、关于录音新闻录音新闻是一种以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为特点的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事件的新闻形式。由于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的结合,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使听众如临其境,效果十分理想。2、关于文章内容这则录音新闻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贡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l 至 7 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第一层(第 l 段),交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广播时有引起听众注意的作用。

16、第二层(第 2 至 4 段),写火箭发射的准备。第三层(第 5 至 7 段,含第 5 段前括号中的内容),写火箭的发射。第二部分(第 8 至 15 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第一层(第 8、9 段),交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层(第 10 至 12 段),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第三层(第 13 段),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第四层(第 14、15 段),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第三部分(第 16 段),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这一部分,主要是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录音。他的讲话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发射很成功;二是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三是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贡献的决心。模拟播音指导1、在现场直播中插入录音2、语气语调依据文章内容确定。如报道运载火箭发射的海域的情况,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平缓些,语速不应过快。又如报道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语调重应有一种激动兴奋。再如为引起听众注意,强调所要报道的内容,语调应平缓,语速慢一点,语音重一点。学习小组准备课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