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65704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为科学和霍桑实验,1、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行为科学论,古典组织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当代管理学说,早期管理思想,1.1早期的管理思想,1.11 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埃及人很早就懂得的了分权,法老作为“神赖之子”,享有神权。而法老的宰相则集“最高法官、宰相、档案大臣、工部大臣”等职衔于一身,掌管着全国的司法、行政和经济事务,但军权由法老直接掌管,宰相不兼军务,所以丹尼尔雷恩说: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的最古老的一次是宰相。,1.12 古代巴比伦王国编制法典,对各种职业、各个各个层面上的人员的责、权、利关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1.13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

2、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在量上的不同,色诺芬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对象,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首先提出了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加强人的管理,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亚里士多德解释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1.14 古罗马的管理思想古罗马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发展了一种类似工厂的体制,古罗马国家第一个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股票,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具备了遵守纪律的品格。,1.15 中世纪的管理思想阿奎那认为:(1)宇宙秩序是按等级的阶梯来安排的;(2)自然的观点占有重要的地位;

3、(3)对一系列经济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消费的适可原则, 生产上的二因素论劳动和土地,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都显示出其宗教伦理思想。,马基亚维利的王子中,对统治者怎样管理国家,怎样更好地运用权威,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群众认可,权力来自群众;内聚力,组织能够长期存在;领导能力,掌权之后能够维持下去;求生存的意志,就是能够居安思危。,莫尔写成了乌托邦。书中的管理思想主要是:(1)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2)乌托邦岛已十分注意生产的布局和生产的组织。(3)在国家管理方式上,莫尔主张用民主的方式选举政府官员,按民主的方式治理国家。(4)在经济管理方式上,他设想整

4、个社会经济是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管理的。,1.2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是以美国泰勒为代表的管理阶段、管理理论和制度的统称。又称古典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20世纪初产生,在西方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泰勒把科学管理概括为: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办事;和谐,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以最大限度的产出,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加强劳动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及工作分析来达到这一目标。主要内容是: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额管理。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化管理。要求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及作业环境标准

5、化。差别计件工资管理。把计划职能和作业职能分开。例外原则,实质是实行分权管理,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要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的利益,以便共同协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1.3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中的主要组织理论是:一是从组织管理过程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5项基本职能;二是从组织职能角度提出了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三是提出了建立层级组织的管理幅度概念;四是研究了企业职能机构的设置,构建了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五是提出了解决组织内部管理效率问题的“法约尔桥”思路。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针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安排来进行研究,这一理论体系为组织内部分工的合理化与活动安排以及组织内部制度建设提供

6、了良好的理论指导。所有古典组织理论的共同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古典组织理论是围绕四大支柱建立起来的,这四大支柱分别是劳动分工、等级与智能方法、结构以及控制幅度理论。,1.4行为科学论,1.5、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等等,这些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它们的特点可概括如下一些方面: 1.强调系统化;2重视人的因素;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也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样以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5加强信息工作;6把“效率”和

7、“效果”结合起来;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8强调“预见”能力;9强调不断创新;10强调权力集中。,1.6、当代管理学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包括托马斯彼得斯的管理思想,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学说,约翰科特的领导学说,彼得圣洁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等等。当代管理思想呈现出以下五大趋势:1.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2.从产品的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3.人本管理思想的深入;4.以不断地创新追求经营绩效的持续改善;5.从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2、行为科学,2.1行为科学产生的背景,泰罗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的“科学管理”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矛盾激化,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一度

8、出现高潮,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得企业主感到单纯用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利润。随着工人阶级的觉悟的提高,他们用有组织的罢工、怠工等方法抵制资本家的剥削。泰罗制的定额奖惩法就失灵了。有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泰罗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思考,这样行为科学就产生了。,2.2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

9、现出 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人的行为可分为外显和内在行为。外显行为是可以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言谈举止;而内在行为则是不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意识、思维活动等,即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2.21 行为的定义,关于行为的定义,可以参照MORS法则。所谓MORS法则,又被称为“具体性原则“,有下述四个条件构成。,“可测评”,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测量、可评价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可以通过数值进行衡量的意思。“可观察”是指评价者分辨出行为主体是否在从事特定的行动。只有能够观察到的,才可以称得上行为。“可信任”是指行为的判断标准具有唯一性,不管多少个人从多少个角度来看

10、,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明确化”关注的焦点都是确切的因素,如“谁”采用了“何种方式”做了“什么事情”,而不管那些不明确的因素。,我们可以运用MORS法则判断“提高营业额”是否属于行为。结果,发现其不满足MORS法则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并不能算一种行为。为了将“提高营业额”转变为行为,需要变换表现形式,例如,“在一年时间内拿下100件产品订单”,或者“每个月向潜在的客户群发300件样品”,等等。,同样,“健身”、“减肥”等也不算不上行为。但是,只要换个形式,变成“每天散步1小时”、“三个月内减5公斤体重”,就可以算作行为了。,想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直观的理解。那就是,行为必须是具体的。MOR

11、S法则之所以又称为“具体性原则”,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在行为科学管理体系下,行为中必须包括可测评的具体目标,如数值等,以便评价者抛开个人因素进行客观衡量,明确判断行为执行者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而那些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判断,如“比之前做得好一点就可以了”等,则会受到判断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丧失评价的客观性。我们不能将其视为行为。,2.22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的边缘领域协作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交往、消费者行为、经营行为、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广义的行为科学,是

12、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已经确认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其它学科类似的观点和方法。按照这一定义,行为科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 如组织管理行为学、医疗行为学、犯罪行为学、政治行为学、行政行为学等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指的是在人群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又称组织行为学;它着眼于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重视人际关系,人的需要,人的作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科学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波特和劳勒的

13、综合激励模型麦格雷戈的X-Y理论。,3.霍桑试验,3.1霍桑实验的背景,在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许多企业尽管采取了泰勒的科学管理,但劳资纠纷和罢工还是此起彼伏,此种情况使资产阶级的管理者们深入研究决定工人劳动效率的原因,于是就有了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开展的著名霍桑试验。,3.2霍桑试验的过程,霍桑试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在近8年的时间里,前后共进行过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帮助下进行的。第二个回合是从1927年至1932年,是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的主持下进行的。,3.21

14、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照明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这项试验前后共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试验是在被挑选的两组绕线工人中间进行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参照组,在试验过程中,实验组不断增加照明强度,例如将实验组的照明从24、46、76烛光逐渐增强,而参照组的照明度始终保持不变。,研究者企图通过这一试验,来发现照明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但是试验结果显示,两组都在不断的提高产量。后来他们又采取了相反的措施,逐渐降低“实验组”的照明强度,合理把两名实验组的女工安排在单独的房间里劳动,使照明一再降低,从10烛光、3烛光一直到0.06烛光,几乎和月光亮度差不多,直到这个时候产量才开

15、始下降。,据研究人员在这次实验结果的报告中说,这次试验的结果是两组的产量均大大增加了,而且增加量几乎都相等,两组的效率也几乎没有多大差异,纵然有一些微小的差异也是在许可的误差之内。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改善照明对于工作的效率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工作场所的灯光照明只是影响生产的一种因素,而且是一种不太重要的因素。由于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一时难以控制,而且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以影响试验的结果,所以照明对产量的影响是无法测定出来的。,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项试验的结果是找不到原因的,而且其结果使人感到有些迷惑不解,因此有许多人都退出了试验。这家公司的一位检查部主任潘诺克对当时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推测,

16、认为产量的增加有可能是由于工人被试验所鼓动起来的一种工作热情所致。,梅奥来到了霍桑工厂,对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实验(那是还没有完成)的初步结果很感兴趣。他敏锐地指出,解释霍桑实验秘密的关键因素是“小组精神状态的一种巨大变化”。他认为,在实验室的工人是社会单位,对于受到实验者愈来愈多的关心而感到高兴,这样就使得被实验者有一种参与实验的感觉,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3.2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梅奥选出了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中从事装配继电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增加福利措施,例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等。研究者原来设想这些福利的措施能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结果却并非如此。后来他们撤销了这些措施,按预想生产应该是下降的,但实际情况表明生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了。经过深入的了解发现,产量上升源于职工积极性的提高,这仍然是由于职工与研究者之间有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所致。这说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人际关系比福利措施更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