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留置针对早产儿的作用与护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65688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腋静脉留置针对早产儿的作用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腋静脉留置针对早产儿的作用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腋静脉留置针对早产儿的作用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腋静脉留置针对早产儿的作用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腋静脉留置针对早产儿的作用与护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腋静脉留置针对早产儿的作用与护理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因头皮静脉和四肢浅静脉细小,管家壁薄,而静脉高营养及血管活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在输注的过程中容易渗漏,留置时间短。而反复搬动、穿刺等刺激极易引起早产儿颅内出血。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 2009 年 5 月至 2012 年 5 月收入我科的 2732 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体质量 9081490g 的早产儿 20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100 例,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输液;对照组 100 例,选用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两组对比时间为20d,两组对比体质量、日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1.2 操作

2、方法物品准备:24G 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2% 碘伏。穿刺操作:将穿刺侧肩部稍垫高,穿刺侧上肢上举,使上肢与躯干呈 110150 度角。充分暴露腋窝,患儿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皮肤,穿刺者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的皮肤绷紧,留置针选择在患儿腋静脉位置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应标注清楚操作日期,并固定在上面。证明穿刺成功与否的方法:穿刺针进入患儿静脉中,当看到回血之后再进行输液,无其他异常表现后即可证明操作成功。2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对照组对照。3 护理措施3.1 严格无菌操作输血或回血使肝素帽贮有血液时,及时更换。24h 输液要更换延长管及针头,更换时严格消毒肝素帽。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3.2

3、 掌握穿刺要点进行操作时应先将留置针的进针角度调节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和患儿的皮肤保持 1015 度角,这样可以避免穿刺误进入到患儿动脉中,见回血退出少许针芯,即把针尖斜退进软管内,再缓慢把留置针送进,确认套管完全在血管中后,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再退出针芯。3.3 应熟悉腋静脉解剖位置进行操作应先将患儿固定好,避免影响操作,操作应尽量轻柔,不可粗暴损伤患儿。腋静脉置管成功后妥善固定好,肢体可以随意摆放,但要尽量减少身体向穿刺侧侧卧,防止液体外渗等不良反应发生。3.4 密切观察操作完成后应对患儿的各项情况进行密切地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应给予及时的处理。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如出现静脉位置处有条

4、索状的表现时应考虑为机械性脉管炎,此时应对其进行温水热敷后再用喜辽妥拉按摩。3.5 血管的保护患儿一般多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文中早产儿的住院平均时间为(17±3.5)d,因时间比较长故应应对其血管进行有效地保护,各项操作都应轻柔,避免对其损伤。3.6 封管液与封管方法预防导管堵塞,每天液体输注结束后用封管液中肝素含量5U/ml 的安全剂量正压封管,即将针头斜面进人留置针内均匀推人封管液,防止血液反流,可保留 24h.4 讨论 4.1 静脉炎发生率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延长保留时间 因人体的腋静脉相对为大静脉,故给予刺激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时也不会致使其血管收到损伤。故长时间地留置也不

5、会致使静脉炎发生,可长期应用治疗。操作的成功几率比较高此处静脉比较粗,操作人员易于操作,可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必要的刺激,有利于患儿休息、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腋部活动度小,导管不易自行滑脱,置管期间便于保护,安全性比较高,腋静脉处于上臂内肌肉丰富处及腋窝的中央,位置隐蔽不易被抓脱,也减少机械性摩擦,减少脱管的发生。4.2 提高抢救成功率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和治疗早产儿时常使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长时间用药可刺激局部血管产生反射性痉挛、收缩,静脉穿刺处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经常更换穿刺部位,给患儿带来身心痛苦,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延长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确保了抢救时有通畅静脉通路,能够准确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与 PICC 管相比,留置针管径比 PICC 管粗,而且置人血管深度比 PICC 短,故管道堵塞概率比 PICC 少。腋静脉留置针的费用仅为 PICC 管费用的 10.8%.腋静脉留置针具有技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使用方便,可以直接输注血制品,并发症少的优点,能为早产儿治疗和能量供应提供理想的静脉通道。总之,对早产儿应用腋静脉留置针效果理想,可对其进行快速给液,争取了治疗的时间,且可避免了因为对其反复操作而带来的疼痛刺激,可在长期治疗中发挥作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