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

上传人:jinli****o2018 文档编号:56655999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研讨会,2003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丰台分院 乔小光,主要内容,一、2003年理科综合试卷特点 二、2003年高考(物理)质量分析 三、2003年高考工作回顾 四、2004年高考工作建议,一、2003年理综试卷特点,、试卷结构基本符合高考说明 理化生分数比为 : 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三科拼盘式结构 题型结构(与2002年对比),、试题难度大于去年,3、物理试题特点,物理试题在理综试卷中的布局顺序,有了较大改变 重视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查。试题设计稳中见新颖,有一定难度。 注重知识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量偏大,如:24题求“中子星的密度”,25题涉及“给自行车车头灯供电的小型

2、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34题求“运送小货箱的传送带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等,如:情景过程的分析和运用、物理建摸能力的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获取知识、实验的科学研究等能力的考查,二、考试质量分析,、我区近两年卷物理成绩对比,卷物理成绩今年比去年有所提高,2、2003年卷物理大题市区对比,各大题均比市里平均分稍低,我区学生的能力还有差距,3、典型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物理知识没有真正理解,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运用,学生的学科能力与高考要求有差距例如23题(15分)是一道用伏安法测电阻并求电阻率的实验题。以UI图线给出各次的测量结果,让考生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利用物理

3、和数学知识计算得出电阻值R和电阻率 ,从多角度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问题及原因分析:,1.对于求R的步骤,很多同学对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不理解,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局限,因此,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在坐标图中拟和出曲线。原因:缺乏用数学方法特别是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对学过的知识不理解。 2. 不能准确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估读和有效数字错误。原因:学生对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原理不清楚。教材中学习的是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现考的是游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其原理,所以不会迁移。 3.计算错误严重。(不过

4、确实计算量偏大),24题(15分),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考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求解中子星的密度问题。 学生问题: (1)很多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的关系、自转角速度和周期T的关系、质量M和密度的关系,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和T的关系,并计算出正确结果。 (2)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写出向心力的各种表达式,以及角速度、线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原因分析:,(1)学生面对中子星这种说法感到困难,不知应抽象成怎样的物理模型,因此不知从何入手。 (2)对于万有引力相关问题,数学推导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欠缺。,25题(20分)是一道力学与电学的综合题,以给自行车灯供电的交流发电机为背景,

5、考查了交流电的产生、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等基本概念,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学生问题: 1.审题困难。虽然能够写出一些重要公式,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却存在很大问题,读题后搞不清楚四个轮子间的关系,因此不能联系题目正确求解。 2.许多同学不能正确区分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有效值和最大值。 3.知道各轮间角速度的关系,自己使用各种字母,与题目不符,又不重新定义,造成丢分。 原因分析: 1.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刻,不能准确熟练地提取和应用。 2.物理的审题能力差,不能很好的建立各个公式间的联系。 3.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34题(22分) 力学与电

6、学综合,作为理综试卷的压轴题,能力要求高,难度大。 学生问题: 1.对物理图景的分析错误。因为摩擦产生了热,实际上机械能不守恒,但大多数学生认为机械能守恒,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时没有考虑热量损失问题。 2.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混淆。 3.求速度时,思路不清,乱套公式。 原因分析: 1.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2.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试题情景的分析能力弱 (获取信息;建立模型;选择规律),三、2003年高考工作回顾,教师队伍稳定,广大教师努力,骨干教师发挥了作用(专题辅导7人),青年教师做出了贡献(3个课型的研讨) 教研指导对路,狠抓基础和课堂落实的工作思路和复习策略(抓基础,抓典型

7、,抓规范,抓落实,抓效率)及三轮复习的安排符合我区实际 3科教研员间和各校3科教师间协作精神强 面对我区逐渐扩大的理科生队伍,如何多出尖子生?如何提高广大理科学生的综合能力?仍然是艰巨的课题。,四、2004年高考工作建议,研究考纲 研究考题 研究学生,教学定位 复习方向,、加强研究,正确把握教学定位和总 复习的方向,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决胜在课堂,(3)计划安排时间,精选复习资料,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复习中应以考纲和课本为指南,不能让复习资料成为指挥棒。,(1)第一轮复习目标:通过对每个章节的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结构,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常规题的分析

8、能力。 注意:以学科内单元复习为主,突出基础性和全面性。,(2)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留有“余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避免“满堂灌”和“包办代替”。,3.狠抓基础,训练方法,提高能力,加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形成知识结构 加强审题训练,提高建模能力,提高正确提 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加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 加强实验复习,培养实验能力 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加强数学工具的使用 加强解题规范化的训练,4、教研活动,高三选修本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8月、9月) 高考研讨会于10月18日19日召开 进行6个专题的复习辅导、试题研究和复习资料交流 复习研讨课和复习课教案交流23次 考试质量分析(高考、期末、一模、二模),5、教学进度与安排,2003年9月1日11月15日,新课教学2003年11月17日,转入总复习2004年3月,完成系列复习,转入综合复习期末考试范围:力学、电磁学,对教师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强化教研主体意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