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栽培(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55535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栽培(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棉花栽培(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棉花栽培(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棉花栽培(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棉花栽培(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栽培(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栽培(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脱落的原因,有机养料不足。,无机养料缺乏。,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未受精引起脱落。,棉花的每一个蕾铃都是一个生殖生长的“库”,一旦 “库”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机养料不足,则发生脱落。 如棉花进入盛花结铃期,此时棉株的营养生长还很旺盛,但又在迅速开花结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有机养料激烈竞争,加上生殖器官之间较大蕾、 铃与幼小蕾铃之间也竞争加剧。,此外,棉株开花时呼吸强度可增加二倍以上,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进而导致生长势较弱、竞争力不强的幼小蕾铃大量脱落,这 种现象在密度过大的棉田,中下部蕾铃获得的光合产物不足,脱落严重;如遇连绵阴雨,光照不足,棉株的光合效率低,大量蕾铃脱落;或者棉田施氮

2、过多, 开 花结铃期,营养生长过旺,枝叶繁茂,棉田荫蔽,棉株中下部叶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使蕾铃因有机养料亏缺而大量脱落。,有机养料不足。,无机养料缺乏。,无机养料供应不足,引起棉株发育不良而导致脱落,特别是氮、磷、钾三要素。 缺氮,影响棉株正常的氮代谢和蛋白质的形成,棉株矮小、瘦弱,叶小呈黄绿,光合生产率低,也使受精胚珠发育成种子所需的大量氮素得不到满足,而引起蕾铃大量脱藩。 缺磷,影响棉株的光合磷酸化,棉株生长势弱,根系不发达,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引起蕾铃脱落。 缺钾,影响细胞维持正常的膨压和物质的运转,缺钾时棉株矮小,根系生长不良,叶变褐色,或红褐色、绉缩、发脆,直至似被灼伤而脱落,且

3、棉株易感病,蕾铃生长瘦小,易脱落。 但无机养料供应过多也会引起棉株生长失调,甚至中毒而导致严重脱落。,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或过少均可引起脱落。 高温引起蕾铃的脱落。,棉花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不能受精,而使棉铃脱落。其中特别是棉花开花时,遇到暴雨或连绵阴雨或施用杀虫药液,而使花粉吸水膨胀破裂,失去生活力,以致不能受精。由于没有受精,胚珠内的生长素形成受阻,影响有机养料输送到棉铃,最后棉铃因营养不良而脱落。观察发现,全日阴雨或上午降雨,当日开花的幼铃几乎全部脱落,午后降雨脱落率约为 90%,晴天仅为40%左右。,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未受精引起脱落。,3.减少棉花蕾铃脱落的途径,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防止

4、棉花蕾铃的脱落,但可通过多种途径, 采用多种技术措施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光合效率,促使有机养料向蕾铃运输,减少脱落的数量,降低脱落率。,(2) 肥水调控 科学施肥和水分管理能促进棉花稳健生长。,(3) 整枝、去叶 整枝去叶,能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不必要的 养分消耗,提高群体有效光合效能。,(4)化学调控 通过化学调控促进或抑制棉株生长,使棉株生长健壮,从而达到减少棉花蕾铃的脱落。现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缩节安来调节株型,减少蕾、铃脱落。,(5) 搞好病虫害的防治 以保证蕾铃健康发育、不受病虫为害, 是减少棉花蕾铃脱落的有效措施之一。,(1) 选用良种 选用结铃性强的

5、优质品种,合理配置株行距。,棉花需水量,是指棉花全生育期内本身所利用的水分及通过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水量的总和,一般随产量提高而增加。产量在1125-1500kg/hm2时,耗水量约为6000-7500m3。不同生育时期需水量差异很大,苗期每hm2日均耗水7.5-22.5m3,其中85%以上为地面蒸发消耗;蕾期每hm2日均耗水22.5-30.0 m3,地面 蒸发随棉苗长大而减少,但仍占60%以上,此期水分过少则棉株生长受阻,过多则营养生长过快,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并造成棉田过早封行荫蔽,引起蕾铃大量脱落;花铃期每hm2日均耗水37.5-45.0 m3,最高可达75m3,其中叶面蒸腾占75%;

6、吐絮期以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日渐减少,每hm2日均耗水在30.0 m3,此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5-70%,过少根系吸收功能受到抑制,棉株早衰,过多则贪青晚熟,增加烂铃,降低产量和品质。,1棉花的需水规律,(六)适时灌溉、排水,2排灌技术,南方棉区光热资源充足,雨水丰富,棉田复种指数高、耕作制度多样, 加 之常有春、夏洪涝和伏、秋干旱。棉花又是深根系旱土作物,需水量较大,且既不耐涝也不耐旱,因此,棉田应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保持灌水沟和排水沟畅通,做到沟沟相通,能排能灌,防渍抗旱,雨停沟干,厢面平整。总体原则是因天、因地、因棉花生长状况灵活掌握,排灌结合,尽

7、可能保持棉花各生育期棉田最佳土壤水分。,棉株缺水的表现:顶部叶片叶色暗绿,失去向阳性,且萎蔫,中脉折而不脆;之茎生长速度减慢,花位升高等。,灌溉方法有漫灌、沟灌、地下渗灌、喷灌和滴灌等。 漫灌:棉田分畦,开好三沟,水从围沟、腰沟入厢沟,漫过厢面,待土壤湿透,排干棉田多余渍水。此法耗水多且易造成土壤板结,灌后应注意中耕。 沟灌:结合棉田行间中耕培土,形成灌溉水沟,水从沟内向两侧渗透到根际土壤,缩小水流与地面的接触,减少水分流失,又能有效减轻土壤板结,是一种节水且效果好的地面灌溉方法。漫灌和沟灌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地下渗灌:埋设地下管道,向周围土壤渗透给水,不损坏表层土壤结构,并能提高灌水效果和

8、节约用水。适用于水源不足的棉区。 喷灌:通过喷灌设施,向空中喷射灌水,省水省工、保水保肥,还有调节棉田小气候、降低植株和叶面温度的作用。但投资较大。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自动化灌溉技术,具有灌溉效率高、节约用水、减少污染、防止土壤盐碱化等优点,但设备投资大。,(1)灌溉,主要是排除地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有深沟排水、作畦排水、打井排水和地下排水等方法。其中厢(畦)排水是南方最常用的方法,依靠田间主沟、围沟、腰沟和厢沟排水。,(2)排水,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以及红腐病、黑果病等铃病。主要虫害有棉蚜、蓟马、小地老虎、蜗牛、红蜘蛛、金钢钻、红铃虫、棉铃虫、卷叶虫和小造

9、桥虫等。分别危害棉花生长点、叶片或茎的输导组织,或蛀食蕾铃,造成畸形苗或死苗,蕾铃大量脱落或僵、烂铃,严重降低产量与纤维品质。 在防治方法上,根据棉花病虫的发生规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是采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种子处理,清除田间杂草与作物残茬,以及运用化学药剂和病菌、害虫的天敌及时进行生物防治。对于棉花的枯、黄萎病,目前以使用抗病品种为主要防病治病措施。 二是利用杀虫(菌)剂进行化学防治,应在棉花达忍耐限度前及早防治,若等危害严重漫延开后再治,则事倍功半。棉株现蕾前主要防危害营养器官的病虫,现蕾后应注意防治危害蕾铃的病虫,并兼治危害茎、叶的害虫。若在苗期

10、发生炭蛆病、立枯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七)及时防治病虫害,(八)控制株型、优化成铃,控制株型是根据棉花生育状况与气候等环境条件,应用整枝摘心技术和喷施生长调节剂,人为控制株形,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养分供应与分配状况,为蕾铃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铃、增铃。,优化成铃就是优化成铃数量和质量,即在培育健壮的个体,建立高质量群体,提高成铃率和每公顷铃数的基础上,突出抓优质铃的比率,提高铃重和单铃经济系数,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主要是根据棉铃经济性状的时空分布特点,使棉花群体在优质铃形成时间和棉株上优质铃部位尽可能多成铃,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棉铃的时间变化,主要

11、反映了发育期间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空间变化则更多的反映出了棉株体内开花结铃期对各部位养分供应能力和各部位之间的养分竞争。 优化成铃可以通过选育良种,搞好良繁,塑造高质量群体;培育健壮多结桃的个体;提高铃重和单铃经济系数等实现。,棉株现蕾后视情况分期摘心整枝。 除叶枝:棉株现蕾后即应及时将果枝以下的叶枝除掉。 打顶心(尖):根据种植密度与计划留果枝数,结合棉株生育状况与气候特点,一般在台数长够或季节已到时,应及时将主茎生长点摘除。南方棉区,通常在8月上旬进行。 打旁心(尖):根据棉株上、中、下各部位果枝保留果节数,分批、及时摘除果枝生长点,一般在8月10-15日进行。 除赘芽:为主茎和果枝节位上

12、先出叶的腋芽萌发形成。进入盛蕾期以后,特别是花铃期,应随见随抹。 去空枝、老叶:蕾铃全部脱落的空枝应及时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和改善通风透光。主茎下部和中部着生的真叶,视棉株长势与气候状况,酌情去、留。一般在棉株旺长,气候阴湿,棉田荫蔽加大时则应除去。,1人工整枝,生长调节剂缩节安(DPC),为生长阻滞剂,能抑制细胞与节间的伸长,降低植株高度与果枝长度,使顶部叶面积减小;并使叶的海绵、棚栏组织细胞增多,叶绿素含量增高,叶内钙离子浓度与根部钾离子增加,增强棉株的抵抗力。棉株喷施后36d叶色变深绿,1015d叶片变小变厚,主茎与果枝节缩短。药效持续一般25d左右。一般从盛蕾期开始,视棉株长势,喷施1

13、2次,两次间隔时间2530d。 缩节安化学调控的基本效应有:促进根系健壮。开花期一次施用缩节安对棉根发育有良好的促进效应,并根系的作用有效期也较长,同化产物分配到根系的数量增多。调节棉叶发育及功能。缩节安处理有利于改善叶片的生理功能,棉叶光合产物输出能力相应增加。在棉株营养体生长阶段可以有效延缓主茎和果枝节间的伸长。促进产量器官的发育和结铃,提高棉铃素质。增强棉株抗病能力。缩节安与油菜素内酯的混用几乎在促进源库器官发育、改善器官功能,特别是增加结铃方面的效应均优于缩节安单一施用。,2化学调控,在迟发棉田或秋季气温下降早且快时,常可施用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催熟。施用后可使棉铃铃期缩短,提早710

14、d或更多,使单株吐絮铃数的高峰提前到来,僵黄花与残留青铃数减少,收到早熟、增产,改善纤维品质的效果。施用乙烯利的效果与当年的气候条件,棉株的生育状况和施用技术有关。在秋季气温低,棉株迟发,秋桃多时,施用后效果显著;当秋季气候好,棉株早发、早熟,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不使用。施用时期以不稳定成熟的中期铃和不能正常开裂的晚期铃的成熟度已达铃期的7080(铃龄在4045d,或单株吐絮部位达2/3以上台位),气温不低于20。 当棉铃完全开裂后,应分批细收,特别注意雨前抢收。搞好不同品种,好花与僵黄花的分收、分晒、分轧、分藏与分售的“五分”工作,以实现丰产丰收,提高品级,增加经济效益。,(九)酌情催熟、勤收细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