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653423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学试验和习题指导,测量仪器使用须知,一、提取仪器1提取仪器前,必须检查仪器箱的搭扣是否扣牢,搬动仪器必须小心轻放,不能使仪器受到剧烈振动。2开箱提取仪器前,应当注意仪器各部分在箱内的位置,以便工作完毕后按原位放置。当取提仪器时不可提拿仪器的望远镜,应该拿住基座和支架部分。,二、使用仪器1仪器的物镜、目镜及有关光学部分,不能用手或粗布揩擦。2安置仪器后必须有人看护,禁止在旁玩笑或擅离仪器。3仪器不能暴晒于强烈阳光下,有太阳时必须打伞遮护仪器。4使用制动螺旋时,不可拧得过紧,以免拧伤仪器。5微动螺旋和脚螺旋都不要旋到顶端,以免损伤螺纹。6转动仪器时,必须轻轻用力,并注意制动螺旋是否已经松开。7

2、仪器上零件如有不清楚用途或转动不灵时应弄清原因,再进行使用,不要随意乱动。8仪器箱切勿作为凳子坐。,三、仪器装箱1工作完毕,应将微动螺旋放松到一半,基座螺旋调节到同样高度,并清点各种附件,然后装箱。2装箱时应按原位置仔细安放,不要猛力朝箱内挤压。3仪器入箱后,应将所有制动螺旋微微关紧。4箱子关上后,应切实扣上和上锁。,测量与记录须知,1、每次实习须随测随记,用工程字书写清楚,下课后汇交指导教师,不得另用碎纸记录或另行誉正。 2记录错时不得用橡皮擦去,应将错写用直线划去,然后将正确数字写在上边。 3记录一律用铅笔书写,字体要端正清楚,不要用钢笔或太硬太软的铅笔(最好用2H铅笔)。 4记录之数字应

3、表示实际观测精度。如读至毫米,则记为1.320m,而不应记为1.32m。反之,苦读数至厘米,则记为l.32m,则不可记成1.320m。,5记录者应于每记完一项读数后,随即向观测者复诵一遍,以兔发生错误。 6实验完毕后,应按规定要求,认真检查成果。如不合乎要求,应重新补做。 7. 试验中应要求进行及时进行有关计算及校核,并按凑整规则进行合理取位。规则如下:a.若数值中舍去部分的值大于所保留末位的0.5倍时,则末位加1;b.若数值中舍去部分的值小于所保留末位的0.5倍时,则末位不变;c.若数值中舍去部分的值等于所保留末位的0.5倍时,则将末位凑成偶数。进位原则是:4舍6入,逢5单进双不进。,试验一

4、 等外水准测量,一、目的与要求1)练习并掌握等外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校核方法。(2)每组4人,1人观测、l人记录、2人扶尺,轮换进行。 二、仪器和工具台水准仪1台,水准尺2把,尺垫2个,测伞1把(必要时),记录本1个,铅笔1支,计算器1个。,三、实验方法与记录计算(1)选择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将仪器置于已知点BMA。与转点TP1之间,粗平后,瞄准后视尺BMA ,精平并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转向前视尺TP1 ,精平并读取前读数,记入手簿;计算两点间的高差,即完成第1测站的观测。,BMA,TP1,TP2,TP3,(2)将仪器迁至第2测站,按上述方法连续观测,直至回到原水准点BMA为止。(3

5、)计算校核:(4) 路线校核:观测成果才符合要求,否则要返工重测。 四、注意事项(1)已知高程点的高程由教师提供,已知高程点不能放尺垫,而转点必须放尺垫、在转站时,尺垫不能移动。(2)在一测站中,粗平只能进行一次;而每次读数前,必须要精平,使长水准管气泡居中。(3)读数时,水准尺必须扶正。,实验二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水准仪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2)掌握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二、仪器和工具水准仪1台,水准尺2把,测伞1把(必要时),HB铅笔1支,记录本1个,计算器1个。三、实验方法与记录计算1、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与校正,2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6、的检验和校正检验:整平仪器后,用十字丝横丝的一端瞄准一清晰小点,固定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若小点始终在横丝上移动,则条件满足,否则需校正。校正:用螺丝刀松开望远镜上的三颗埋头螺丝,转动十字丝分别板座,使横丝水平,然后旋紧埋头螺丝。,3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检验:(1)将仪器置于A、B两尺中间,用改变仪器高的方法,观测A、B两尺的高差2次,若高差之差小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正确高差。(2)将仪器移至于 A尺或 B尺附近,再测高差,若与正确高差之差小于 3mm ,则说明两轴平行 ,若与正确高差之差大于 3mm ,则需校正。,校正:(1)计算出远尺端的正确读数。(2)转动微倾螺旋,使十

7、字丝中丝对准远尺端应对 的正确读数,此时水准管气泡已不居中。(3)用校正针略松水准管一端左、右校正螺丝,拨动上、下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4)重复以上过程,直至误差不大于 3mm为止 按如下要求绘出草图:(l)A、B两尺所在地面高低情况(2)仪器安置的大致位置(3)所用水准仪视准轴的倾斜方向 四、注意事项,习题一 水准测量闭合差的调整,下图为附合水准测量路线观测成果,已知HA和HB的高程(如表所示),请进行闭合差的调整并计算各点高程。,BMB,1,2,BMA,3,18站,+8.347m,7站,-5.319m,14站,-6.286m,16站,+7.132m,每站改正数:,实验三 水平角观测(测回

8、法),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测量的方法、记录与计算。(2)23人一组,每人观测一个测回。(3)精度要求:测回差不大于24 。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1台、测伞1把(必要时)、铅笔1支、计算器1个、记录本1个。,三、观测方法与记录计算(1)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选定A、B两个目标。(2)盘左瞄准左方目标A,配水平度盘于0附近(如003),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中;转动照准部,瞄准B目标并读数,记入表中;计算上半测回角值。(3)盘右分别瞄准A、B目标,读数、记录、计算下半测回角值和一测回角值。(4)若2人一组,观测第二测回时,盘左起始方向应配盘于90附近;测回差在容许

9、范围内,则计算各测目的平均值。 四、注意事项,实验四 水平角观测(全圆测回法),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用全圆测回法进行水平角测量的方法、记录与计算。(2)23人一组,每人观测一个测回。(3)精度要求:半测回归零方向值不大于 24,各测回归零方向值之差不大于24”。 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1台、测伞1把(必要时)、铅笔1支、计算器1个、记录本1个。,三、观测方法与记录计算(1)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选定A、B、C三个目标。(2)盘左瞄准起始目标A,配盘于0附近,顺时针依次瞄准B、C、A各目标,分别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从上往下记录,并检查归零误差是否超限。(3)盘右逆时针方向分别瞄准A、

10、C、B、A各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从下往上记录,并检查归零误差是否超限。(4)计算盘左盘右平均值、归零方向值。(5)若2人一组,观测第2测回时,盘左起始方向应配盘于90附近;当各测回归零方向值之差在容许范围内,则计算各测回归零方向平均值和水平角值。 四、注意事项,实验五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经纬仪各主要轴线及各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2)掌握经纬仪各项检验与校正的方法。(3)限差要求:视准误差c 30,指标差i 24。 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1台、测伞1把(必要时)、记录本1个、铅笔1支、计算器1个。,三、实验方法与记录计算1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2十字

11、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3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4. 横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5竖盘指标差的检验和校正 四、注意事项,习题二 全圆测回法计算,实验六 距离丈量及磁方位角的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2)掌握使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3)精度要求:往返量距的相对误差I/3000,正反磁方位角的互差不大于l。 二、仪器和工具钢尺1把、罗盘仪1台、花杆3根、木桩2根、测钎1束、斧头1把、记录本1个,计算器1个、铅笔1支。,三、观测方法与记录计算,四、注意事项,实验七 视 距 测 量,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2)23人一组,每人对同一测点同向观测两次,第一次使Si、第二次使S等于一整数。(3)精度要求: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小于1/200,高差误差小于3cm。 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1台、视距尺1把、皮尺或2m钢尺1把、记录本1个、计算器1个和铅笔1支。,三、观测方法与记录计算,四、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