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点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4831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点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点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漫画类题型解题指导,【考情扫描】,(05年天津卷)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07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10年天津卷)给下面这组漫画的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解说应符合情景。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12字。 (10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年福建卷)16.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1)下面是一幅讽刺性漫画,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 )。 (12年湖北卷)22.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12年江苏卷)

2、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题型示例】,一、漫画类语用题1.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 4.拟写公益广告等 二、漫画类作文,1.(05年天津卷)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内容描述: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三只小狗从右往左前进,最后一只是只盲眼的小狗,它拄着拐杖。在它们的前面有个地洞,但前面的明眼的小狗没有看见脚下的地洞,都掉入洞中,而盲眼的小狗绕过地洞安全而行。,寓意: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关注脚下,不要好高骛远。,【方法点拨】,(一)画面描述1.全面仔细地观察画面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 2.抓住特征客

3、观描述画面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描绘,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3.注意说明的顺序对于漫画的说明,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总”,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再用一句话点出漫画寓意。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二)揭示寓意所谓揭示寓意,就是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解题思路:首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包括标题、主体和注释),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然后,

4、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方法点拨】,【巩固训练】,1.(连云港期末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5分),图中文字:公鸡能下蛋 我们亲眼见,(1)简要描述左边一幅漫画的主要内容。(3分) (2)这两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2分),明确: (1)(3分)第一幅图中一个戴眼镜、干部模样的人在主席台讲话(1分),旁边标有讲话的内容:“公鸡能下蛋” (1分)。背后的三个听众(下属)闭着眼睛昏昏欲睡(1分)。 (2)(2分)寓意: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罔顾事实、谄媚领导的现象。,2.(10年天津卷)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解

5、说应符合情景。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12字。,画面解说:路遇钉耙,视而不见;误踩钉耙,迎头痛击;采取措施,铁钉固定;心安理得,扬长而去。 标题:补救措施/问题解决啦 解析:这是一组连续的漫画,一个提工具箱的人在路上误踩钉耙,被击中头部,这个人立即用大钉子将击中自己的钉耙钉在地上,然后离开了。这组漫画讽刺了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可笑行为方式。(画面描述) 漫画寓意:整个图画是讽刺顾此失彼,做事情不抓关键,不解决根本问题的人。,(三)拟写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可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6、【方法点拨】,2.下面是一幅讽刺性漫画,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坐而论道 B、座无虚席 C、一劳永逸 D、脚踏实地,【巩固训练】,【分析】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强调的是讽刺的寓意。漫画中人物双脚叠加坐在椅子上,却把鞋子穿在椅子脚上,无疑是想制造双脚着地的假象。很明显,该漫画是讽刺那些弄虚作假借以掩人耳目之人,故可轻易判断为D选项。其它三项均非从讽刺角度拟标题,故可排除。,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着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3.(07年全国卷)漫画作文,第一、仔细观察漫画的标题、主体及注释等内容。就这幅画

7、来看,其构成要件有一个孩子、一块西瓜皮、三个大人(三个大人,一个代表孩子的家长,一个代表学校,一个代表社会)、一句“出事了吧!”的话。第二,读懂画面内容。在这幅画里,人物是一个孩子、三个大人;事件可以概括为: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是一件小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让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都认为是“出事了”。这里关键是对“出事了吧!”的理解。这句话是反映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跌倒这件小事的态度的关键句。,第三,揭示画面寓意。图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孩子的家长、

8、学校、社会却认为是“出事了吧!”这种生活现象,讽刺了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的生活现实。,第四,根据漫画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正确立意。 从孩子的角度看,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1.孩子跌倒了(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并不可怕;2.孩子的成长需要“跌倒”(挫折)。 从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过度关注的角度看,可得出以下立意:1.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行为;2.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如果只注意到画面局部要素,不能准确把握图画寓意的立意,顶多也就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如:谈学生成长的责任

9、;关于孩子的人身伤害问题;由孩子摔倒谈到家庭、学校、社会应帮助孩子角度看:要提倡建立和谐社会; 由西瓜皮角度看,谈社会公德或环境保护。当然,内容完全和图画内容没有任何关系的,就属于“偏离题意”了。,(四)漫画作文漫画作文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审题立意,审题与立意的成功靠的是对漫画的理解。因此,要读懂漫画,就要透过漫画的内容,深入发掘它的深刻寓意。其解题步骤与“揭示寓意”的题型相近。具体如下:a.看漫画的标题。b.看漫画的画面。c.看漫画的语言文字。d.看漫画的夸张、变形之处。,【方法点拨】,此外,要写好漫画作文,还要多留心生活,多关注时代热点,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写作时要在揭示漫画的内在寓意的基础

10、上,联系社会现实去写。如: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就可做如下安排: 起: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描述(力求简明、清楚) 承:紧承叙述,引出观点、话题(力求自然、准确)(提出问题) 转: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力求深度、力度)(分析、解决问题) 合:综合上文,再申主旨 (力求完整、有力),5.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苦苦寻觅的人生之春,究竟在哪里呢?,上面一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

11、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巩固训练】,【分析】 1.观察画面:画面里有三个人物,两个在一起聊天的男子,一个买花的女子;一条小狗随着卖花女;栏杆内外有发青的柳树、青草和开了红花的桃树。画面的左上角有一排字“春在卖花声里”。 2.按理说,图中既然已有“发青的柳树、青草和开了红花的桃树”,说明春天已经来了,可为什么,漫画作者说“春在卖花声里”呢?材料中也说,“春实际而明确的”“春的美景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春在哪里?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由此引发对“探寻人生春天”的

12、思考。 3.立意点基本可以确定。即“探寻人生春天”,人生的春天是怎样的春天,人生的春天在哪里,人生的春天如何探寻。命题意图旨在引导考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春天可以是奋斗的,成功的(哪怕是失败后的反思),快乐的(哪怕是苦难后对人生的正视),感恩(感动)的,可以是一个人的,民族(复兴)的乃至人类(和平)的。,关键在于读懂漫画!,小结:解读漫画的基本步骤,第一步:读题干,弄清命题角度。命题的角度有画面描述、寓意概括、拟写标题、拟写公益广告、漫画作文等。 第二步:读画面,把握漫画内容。漫画内容包括画面中的人、物、景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三步:读画意,揣摩漫画的寓意。根据漫画的细节与变化,结合漫画的夸张、变形之处,联系现实,展开联想,琢磨其弦外之音,揣摩作者创作的动机。,【课后作业】,1.完成学案【课内探究】中剩余的题目; 2.完成讲与练上的漫画类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