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四则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4816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文四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杂文四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杂文四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杂文四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杂文四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杂文四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文四则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杂文四则教案杂文四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四则杂文的语言特色,了解杂文的一般特点。(二)了解马南邨的杂文与鲁迅杂文的区别。(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风。二、难点、重点分析(一)四则杂文的结构各是怎样的?分析:(1) 不要秘诀的秘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 段)从街上流行小册子说起,告诫抱着“找秘诀”的心情,而“不肯立志用功”是非常错误的。第二部分(211 段)作者博引古今,反复开导,告诫人们,不要“秘诀”的秘诀,才是读书为文的真正“秘诀” 。重在说明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痛下工夫”的态度,要反对教条主义的方法,注意实际运用和批判的吸收。第一层(24 段)引用明代学者关梦祥

2、为自己定的一份“学规” ,着重阐明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痛下工夫”的态度。第二层(510 段)引用南宋学者陈善们虱新话中介绍他读书的“出入法”的经验,着重阐明要反对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第三层(11 段)引用庄子天道篇的记载,主张“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第三部分(12 段)回扣题目,总结全文,不要那种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的所谓读书秘诀之类的“秘诀” ,而代之以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和以之为科学基础的科学读书经验,就是不要“秘诀”的“秘诀” ,根本的“秘诀” 。(2) 欢迎杂家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4 段)提出论点:欢迎“杂家” 。1 段:提出“广”与“专”的关系问题。2 段:认定“广”是“专”的

3、基础。3 段:提出鄙视“杂家”的错误所在。4 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57 段)用“随便举例”的方法为“杂家”正名。5 段:古人对“杂家”的划分不合理。6 段:今人应科学分类,赋予“杂家”新义。7 段:旧时代的知名的学者,程度不同地都可以说是杂家。第三部分:(8 段)提出非议杂家将给工作带来危害。(3) 不求甚解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 段)提出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观点是不对的。第二部分(24 段)正面阐明陶潜的本意,说明对“不求甚解”一语不要断章取义,而要对引文全面辩证地去理解,抓住该引语的两层真意才可掌握实质。第三部分(56 段)进一步提出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甚解” ,要“活”读

4、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4) 学问不可穿凿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4 段)说明立论背景,提出“学问之道是穿凿附会不得”的论题。第二部分(511 段)提出中心论点:“什么是正确的治学态度呢?答案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着重说明学问“穿凿附会”之“不可” 。第三部分(1213 段)论证中心论点,说明“实事求是”之“必须” 。第四部分(14 段)总收全文说明两种态度“决没有丝毫共通之处” 。(二) 杂文四则的四篇文章是围绕什么中心,从哪些方面来论述问题的?分析:四篇杂文都是瞄学习问题这个中心写的。它们分别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风等问题来展开论述。 不要秘诀的秘诀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读书治

5、学的态度要专心致志,痛下功夫,坚持不懈;一是学习方法“要读活书” “要用得灵活” ,要有“涵咏工夫” , “要用批判的眼光” , 欢迎“杂家” 论述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广博,注重知识的积累。 不求甚解和学问不可穿凿则分别指出读书要虚心领会作者的意思,治学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力戒牵强附会。(三) 不要秘诀的秘诀这个题目,又“不要秘诀” ,又介绍“秘诀” ;是不是自相矛盾?分析:不矛盾,前一个“秘诀” ,是指根本不存在、不可能有的、骗人的秘方窍门;后一个“秘诀” ,是指读书、治学的经验: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及以之为基础的科学读书方法。(四) 不要秘诀的秘诀的主体部分论述的三个层次,是并列关系吗?分析:本

6、文共 9 个自然段。第 1 段点题,说明论述这个问题的必要性。第 9 段总结全文要旨,给所要介绍的“秘诀”作一个明确的回答。其它 7 个自然段为主体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 2 至第 3 段集中解决学习态度问题,第 4 至第 7 段主要讲学习方法问题,第 8 段提出读书的原则问题。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并列的。态度最重要,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正确态度,因而先谈。方法是具体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作者推荐了两种方法以供参考,放在中间说。方法和原则相比,又是由小到大,作者把原则放在最后谈,意在强调,以加深印象。(五) 不要秘诀的秘诀引用了哪几段材料?讲了哪些道理?作者是怎样将破与立结合在一起的?分析:作

7、者引用的第 1 段材料是明代吴梦祥的学规,论述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论述时,作者将“须专心致志” (立)与“勿或作或辍” (破)结合了起来。第 2 段材料是南宋学者陈善的扪虱新话 ,论述了读书要讲究“活”和“用” 。论述时,作者立的是读书“须知入知出” ,破的是读书“死在言下” 。第 3 段材料是南宋的陆九渊的陆象山语录 ,进一步论述了读书“不必太滞”的道理,其中读书“须不求甚解”为立, “勿死扣不放”为破。第 4 段材料是庄子天道篇 ,论述了“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的思想,其中,须去“糟”取“精”为立,勿“兼收并蓄”为破。(六) 欢迎“杂家” 这个题目的“杂家”为什么要加引号?分析:表

8、示有特定意义的词。文中是指有广博知识(包括有各种实际经验)的人。(七) 欢迎“杂家” 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分析: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对这样的“杂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文章采取了先摆论据,后确立论点的方法,水到渠成的提出了中心论点。第 1 段,讲一个浅近的道理:博比专更重要。第 2 段,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强调了一个明显的事实:专不易,博更难。第 3 段,摆出一个错误的看法:片面强调专而忽视博并予以否定。第 4 段,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心论点:欢迎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 。(八) 欢迎“杂家” 的结论是正面呼应论点,还是反面呼应论点?它与哪一段紧密呼应?分析:从反面呼应论点。与第

9、 3 段紧密呼应。(九) “不求甚解”现作何解?而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又作何解?分析:一般人现在常把“不求甚解”解释为学习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用为贬义词。其实,陶渊明当初用它时,却是含有褒义的:读书重在领会要旨,不过于死扣字句,钻牛角尖。可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一是劝戒读者不要骄傲自负,二是不要固执一点。应该说,这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完全不应该滥加非议。(十) 不求甚解的第 1 段与题目有何关系?陶渊明的话与文题有何关系?引用诸葛亮事例、陆象山语录对文题有何作用?分析:第 1 段是对“不求甚解”的“辩解” 。阐明陶渊明的话是对“不求甚解”的“正解” 。引用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

10、例和陆象山“读书且平平读不必太滞”的语录,是对“不求甚解”的“例解” 。(十一) 学问不可穿凿否定怎样的治学态度,提倡怎样的学风?分析:否定治学中的“穿凿附会”的态度,肯定治学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十二) 学问不可穿凿的结构有何特点?文章的前半部分(19 段)论述“穿凿附会”之“不可” ,后半部分(1013 段)论述“实事求是”之“必须” 。全文采用了两扇开阖的结构布局形式,正反对照,先破后立,给人留下极其深刻印象。(十三) 学问不可穿凿一文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好处?分析:学问不可穿凿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第一种是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作者将“穿凿附会”的坏处与“实事求是”的好处作比较,

11、从而说明了治学不可“穿凿附会” ,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正反对比,对问题的分析全面完整,是非分明,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第二种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作者为了证明“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治学态度,举了汉代的班固和唐代的颜师古这两个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三种是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为了说明“学问之道是穿凿附会不得的” 。引用了苏轼的调谑编和罗点的闻见后录里的材料,有根有据,令人信服。(十四)这四则杂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鲁迅杂文有何区别?分析:四则杂文发表于 60 年代初,主要谈的是学习问题,它们以明白的说理见长,不像鲁迅的杂文那样隐晦曲折,笔锋犀

12、利。它们常常以生动的事例,众多的引证,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新鲜活泼,其目的是为了疏导说理,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因而它们是用于人民内部的一种疏导式杂文。鲁迅的杂文写在解放前,主要用以揭露和批判敌人,因而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是一种匕首投枪式的战斗式杂文。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初中阶段我们读过燕山夜话中的事事关心 ,文章开头引用了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一副什么对联?学生回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者围绕这副对联谈古论今,阐明了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的辩证关系。诚然,死读书,读死书是“书呆子” ;而不读书空喊政治口号也十分危险,一切立志为祖国富强

13、作出贡献的青年人,必须努力读书!邓拓同志写作燕山夜话的宗旨就是“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 ,他在燕山夜话合集的“自序”中写道:“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跃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这是一位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家,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十分关切的学者、作家的肺腑之言,也是对我们后生学子的殷切希望。邓拓的四则杂文,其中心就是谈如何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以期无愧于伟大的时代!(邓拓的生平事迹初中阶段已有交代,这里不必作详细介绍。 )(二)指导学生自读

14、课文。1整体连读:用“观其大略”的方法,结合“自读提示”第 2 段和“思考与练习”一,了解四则杂文的基本观点和引证、例证、对比等论证方法。2研读文言句段:完成“思考与练习二”和下列练习:(1)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中“戒”与“权”作何解释?“工夫”能否换成“功夫”?提示:“戒”:防备;“权”:暂且。 “工夫”不能换成“功夫” , “工夫”指时间, “功夫”多指本领、造诣。(2)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中哪一个“且”字与上段文字中的“权”意思相同?“平平读”和上段文字中哪一句意思相近?提示:第二个“且”与“权”意思相同;“平平读”与“读书切戒

15、在慌忙”意思相近。(3) “公又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似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 。 “鸠”应是形声字,王安石解为“从九从鸟”是误为什么造字法,请从苏东坡的调笑中推知。提示:会意法。 (“鸠” , 说文解字中解为“从鸟九声” 。 诗经中只有“鸤鸠在桑,其子七兮”之句,苏东坡续以“和爷和娘,恰似九个”是按照王安石的解字法故作附会之说,目的是讽刺王安石犯了穿凿的毛病。 )其实“九”表示“多” , “七”也表示多, “九”是声中有义,“鸠”应当是会意兼形声,王安石不误。3指导学生自读不要秘诀的秘诀 。自读思考题及要点提示:(1) 不要秘

16、诀的秘诀这个题目中两个“秘诀”其含义分别是什么?提示:第一个“秘诀”是指“可以不下苦工夫就会读书、作文的秘密方法” ;第二个“秘诀”是指“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及以之为基础的科学读书方法” 。(2)文中引用哪四段材料?分别阐述什么观点?提示:引用了吴梦祥的“学规” 、陈善的扪虱新话 、陆象山语录 、 庄子天道篇 ;分别阐明了读书要专心致志;要知“出入法” ,不要死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3)文中引用的四段材料由哪些语句来过渡?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提示:过渡段“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而是一些经验谈” ;过渡句“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 ;段首过渡词是“至于” ,有引领下文的作用。这些过渡语句使文章引用的材料杂而有序,浑然一体;行文流畅,没有割裂感。(4)作者提出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作者就是这样读书的典范,试结合本文,举例说明。提示:引用吴梦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