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心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4173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心得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学习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 年版)年版)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这几天在湘西教师网上认真学习了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 年版) ,脑海里总会将它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思考他们的不同之处做这样的修改有什么深刻的意义?我想,有一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引起高度的重视。一、 “前言”部分有几点值得重视:1、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

2、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一主要任务和功能,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这对于切实纠正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2、在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下,面临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和利益格局,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信仰真空、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等问题,语文作为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该承担哪些任务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 21 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

3、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 ,新课标则将其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用优良传统、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将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除此之外,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等部分都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强化主流价值取向引领方面有所体现。3、需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在贯彻新课标时,要正确处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究其实可以理解为始终

4、伴随语文课程的“文与道”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人文内涵,必须始终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绝不能重新陷入两极震荡的思维模式,为了强化“道” ,而脱离“文” , “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否则只能是“文” “道”俱伤。二、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准确。新课标集中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更加准确。语文课程性质的共性是“综合性、实践性”;独特个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并课程性质的表述中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交流沟通(工具性、信息性),优秀文化(人文性),思想文化修养(思想性),精神成长(人格品质)。

5、三、课程基本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叙述告诉我们,情感只能靠情感来激发。语文教师是否具有激发的意识和热情?是否具有激发的能力和方法?是否明晰激发的内容和程度?(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叙述中“学习方法、习惯”的增加,说明对语文素养内涵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也提示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视。“熏陶感染”的增加指明了语文课程落实人文性的途径和方式。新课标明确阐述了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这表明在主流价值取向引领方面的重视程度。(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作进一步强调(

6、可与实验稿中的提法参看),并提出“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体会、把握”等具体方法。这恰恰体现了对母语教育特点的正确、科学的把握。以往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忽视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这种忽视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并特别提出“问题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和人格品质。以阅读教学为例,建议: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阅读教学中应有学生提问、质疑的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针对课题、课文语言、构思、观点、写法等提问的方法)。四、课程设计思路清晰。新课标针对语文学习(不仅限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了“联系” “整体”的思想:“听说读写的相

7、互联系”(着眼于不同语文学习活动之间)、 “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课内与课外、学语文与用语文之间)、 “整体发展”(着眼于三维目标的整合)。实验稿这部分的论述比较抽象,新课表则更加具体,并且突出体现“语文”特点。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建设语文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目标、资源、机制。新课标增加的 1、2 两条值得重视。第 1 条,阐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宏观指导思想, “继承、汲取、借鉴、遵循”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求,最后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最终目的。第 2 条,强调的是对语文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要求。关键词是:多读、多积累、实践、领悟。总之,以上所得仅仅只是个人短时间内的肤浅认识,要想真正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 年版)的深刻内涵了然于心,还有待于今后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李邦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