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3611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常用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但究竟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第二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第三是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人交往健康品质养成。综合实践活动以其面向生活,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实践中养成良好道德情感等特点,更深层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更为深入和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到的组织方式之一。然而在活动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在活动中,明确任务后如:进行某调查、设计某方案、进行某实验、制

2、作某作品等,源于各种原因小组内出现干的干、看得看、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甚至相互打击排斥等局面,结果形成了低效合作甚至无效合作。引起这些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第一是小组合作的必要条件;第二是能让小组合作更和谐的教师指导策略;第三是小组合作中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三方面即有独立性,又有机统一、互为交叉,解决好每一方面问题,协调好三方面关系是保证小组合作更有效的重要手段。一、保证小组合作有效的条件小组合作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更需要合作意义和效果的本质。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效果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外在强迫”下的合作,其实质是缺失最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其必要的背景和条件,

3、包括任务、学生的合作需要、当然包括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有保证了这些条件才能让小组合作更具实效性。对于一定时间、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主题实践任务。一个学生在一定时间无法独立完成的主题任务,就需要小组合作。这样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侧面:第一是思维方面。这类任务多是单凭一个人的智慧无法解决,需与他人讨论、交流相互启迪才可以提出解决方案的任务,例如:创意设计类主题、科学探究类主题等;第二是力量方面。这里力量指狭义的力,即必需要多个人的力量集合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体能拓展类活动中的求生墙、信任背摔、拔河、同心鞋等;第三是角色方面。即某项主题任务必须分工合作才可能完成,比如:社会实践类包括信息采集、采访、整理

4、、汇报甚至一些其它必要的职业分工等,还有实验探究类有的需要分头做不同的实验来验证某一推断或假想等等。就象要盖一座房子需搬运工、泥匠、瓦工等离不开合作。在实际的主题活动中,三个方面多是有机交叉的,往往即有思维的碰撞,更有分工的协作,必要时还需力量的凝结,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广义的合作力量。主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学生也不愿合作,就不必勉强。仔细推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些主题根本不需要合作,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而有意的组织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的合作需教师充分的创设虚拟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意愿,相比之下,难度非常的大,有时甚至比不上独立实践效果更好,比如小手工制作类活动,

5、学生一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即便分小组也是重在材料的共享和构思的创意思维碰撞方面,因此学生寻求合作的意愿并不大,我们也不必强拉硬拽追求小组合作效果。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需要不断调整身份。首先,要是每一个组中的一位组员,身离神在,掌握组内最新的进展和所面临的难题,适当交给小组一些独立面对难题的机会,但一定要适时的予以关注和指导。其次,要是判官,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太多争议,需相对有权威的人来定夺或裁定,如果是必要的,带有是非观、价值观甚至是学术严谨性问题,教师应明确站位,做好“包青天”。第三,要是心理咨询师,

6、在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遇见了情绪的波动,心理的症结时,要从心理角度进行疹断,开导。第四,做最公正的裁判,让小组间即有公平竞争,有需适当鼓励表彰,让小组更具活力。小组合作最主要依赖的载体应是共同的目标,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还需要构建更多的载体,让小组依赖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样才能更刺激小组的凝聚力,达成有效合作。通常我们所给小组创设的共同经历的时间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小组共同享用的资源、共同承担的责任、共同获得的荣誉等都可以看到是小组相互依赖的载体,而教师应有意识强化这种载体的功能,更多的以小组为单位去鼓励、去要求、去参与,即便关注了个体,也要尊重个体所处的小组团队。绝不能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荣辱

7、与共,同甘共苦,而自己放纵的经常去表彰某个人,指正某个人的不足。因此,小组相互依赖的程度是师生共同创建的,表现在小组之内的依赖感,依赖于教师隐性的指导策略。学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三、不可忽视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重要性现在学生群体中多为独生子女,孤僻、自我中心。想问题、做事情,从“我”出发,往往见好就抢,有困难就避,有错误就推托,总认为对的是自己、错的是别人,对别人的弱点不能包容等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一般需要哪些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呢?我认为,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求助和助人;2、倾听和表达;3、欣赏和展现;4、责任和分享;5、包容和反思 四、竞争激励,注入活力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总在后期,而评价应渗透于每一个过程之中,每个过程也应有阶段性成果。对小组阶段性进展情况适时的评价,适度的竞争对比刺激,适当的激励机制都能让学生更加兴奋、投入,小组更为凝聚,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