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635783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非传统消防问题探讨与对策,2,一、什么是非传统消防问题?,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衍生出的一些消防安全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了解传统与非传统灾害分类:,3,灾 害 分 类,海 啸,水灾,地 震,火山爆发,断层活动,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火灾,风灾,雪灾,雷击,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有毒液体泄漏、核泄漏、光辐射、电波干扰、工程质量和技术事故、交通事故、传染病、故意破坏或袭击,灾害分类 1,冰灾,4,地震,洪涝,火灾,风灾,宇宙灾害,地质灾害,环境和气象灾害,技术和人为灾害,高温热岛效

2、应,大雾,降雪,核泄漏,爆炸与化学事故,网络与信息犯罪,恐怖袭击,突发灾害,非突发灾害,酸雨,外来生物入侵,新型传染病,外太空电磁辐射,陨石,食品与疾病灾害,瘟疫,食品中毒,雷电,城市环境污染灾害,5,二、非传统消防问题产生背景,(一)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大调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产品制造业、加工业基地,火灾隐患源成倍增多;经济转轨使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尤其是民营企业快速增长,家庭作坊式和经营性“三合一”场所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量涌现,这些地区和场所致人伤亡火灾多发。,6,当前消防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当前许多导致火灾发生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机制性、体制性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

3、决,消防工作基础还十分薄弱,社会抗御火灾整体能力仍然较低,主要表现为“四偏低”、“三薄弱”、“两突出”。“四偏低”即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程度、社会单位消防管理水平和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偏低。“三薄弱”即覆盖城乡的专业消防力量、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薄弱。“两突出”即一是火灾隐患尤其是重大火灾隐患突出 。,7,泉州南安:树脂厂房起大火烧了近2小时 浦泵发挥巨大作用 07.8.24,8,8月24日14时48分,南安市柳城镇上都村一树脂工艺厂厂房发生大火,火灾持续两个多小时,后经消防官兵扑灭,无人员伤亡。 着火的是单层厂房,用铁皮简易搭盖,已经被烧得变形,屋顶下陷,摇摇欲坠,厂房内

4、部由于工序分散,半成品、白胚等原料虽然分散四处,但均已着火。 由于厂房内的天那水、树脂等工艺品原材料和产品都易燃,火势猛烈,一时无法扑灭,经过消防官兵90分钟的扑救,火灾基本被控制住。 据工人介绍,最先起火的是喷漆处的排风扇,工人们拿来水、泡沫灭火器开展自救工作,由于树脂易燃,因此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工人们有的报警,有的赶紧转移厂房内离起火点较远的物品。 此次火灾发生在农村,厂房附近无消火栓,恰好厂房外有一条小溪,消防官兵利用泵浦抽水,从而保证了水源的充足,为扑救火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9,城市火灾,地下空间火灾 高层建筑火灾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 易燃易爆物品火灾 电气火灾,10,2003年韩国

5、大邱市地铁火灾,1. 地下空间火灾特点: 不完全燃烧产物和有毒气体含量多,火场内部温度高 内部格局复杂,出入通道少,导向标识不易发现 人员流量大,安全疏散困难,11,2.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起火因素多,蔓延快 逃生困难 扑救困难,危害大,台中市金沙百货大楼,22层,2004年11月,福建省晋江帝豪酒店,12,3.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特点: 人员伤亡大 经济损失大 政治影响大,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25人死亡,2000年,洛阳东都商厦,309人死亡,2004年吉林中百商厦,53人死亡,13,4. 易燃易爆物品火灾特点: 燃爆现象 常伴有大量烟雾、毒气 蔓延快,2003.2.21年,纽约

6、炼油厂大火,2005.3.25,加纳海港大火,14,5. 电气火灾: 可能引起触电事故 可能发生爆炸事故,2004.8.1,巴拉圭超时大火 369人死亡,2004.6.9,京民大厦火灾 10人死亡,15,“三合一”场所火灾情况,2002年至2006年,共发生2.2万起,造成441人死亡、761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8亿元。其中,发生重特大火灾102起,造成244人死亡、65人受伤。从火灾起数看,2002年为1601起,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呈现逐年翻番趋势,2005年和2006年虽经反复治理,但火灾事故仍然在高位上徘徊,居高不下,成为影响火灾形势稳定的突出问题。,16,1991年5月3

7、0日,广东东莞兴业雨衣制造厂发生火灾,造成72人死亡,47人受伤;1993年11月,深圳致丽工艺玩具厂火灾,烧死87人,烧伤51人;1993年12月13日,福建福州高福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大楼四层成品仓库发生火灾,造成61人死亡、7人受伤;1996年1月1日,深圳胜利圣诞饰品有限公司火灾,烧死20人,烧伤109人;1997年9月21日,福建晋江陈埭裕华鞋厂发生火灾,烧死32人,烧伤4人;2002年11月28日,苏州市原西乐器厂集体宿舍楼发生了死8人伤7人的重大火灾;2003年6月8日,盐城滨海县一小吃部发生火灾,居住在阁楼内的2人被烧死;2004年2月25日凌晨,无锡市滨湖区太湖镇一摩托车修理店发

8、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浙江湖州市织里镇2006年相继发生了“9.14”、“10.21”两起特大火灾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教训深刻,损失惨重;广东汕头市2000年到2006年,全市“三小”场所共发生火灾238起,死亡82人,分别占火灾总数和死亡人数的50.5%、51.5%。,17,(二)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容量急剧扩大,各类建筑物及火灾载荷成倍增加,使原本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更加严重,凸显出城市防控火灾功能不足。 例如:福州市区从70多万平方公里在十多年扩展为300多万平方公里,其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消防设施)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衍生的各种问题不断产生,特别是应

9、对各种自然和突发事件、灾害的能力不足。,18,1.各类违法建筑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州市各类违法建筑上千万平方米。 2.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各种出租房火灾隐患严重。 3.各类小型加工、服务、经营场所大量增加亡人火灾不时发生。 4.大量大型专业市场、仓储式大型超市、超百米建筑、大型地下建筑不断增加,防火灭火带来各种新问题。 5.车辆急剧增加,道路拥挤,繁忙时消防车辆难以通行。 6.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更新普遍不到位。,19,2005年福州遭受“龙王”台风灾害,产生的消防问题触目惊心: 1.救人消防车被洪水淹没,救灾损坏严重,以致总队调集其它市消防车支援执勤; 2.救灾必须各种装备严重不

10、足; 3.城市主干道水淹不能通车、几十座高层建筑消控中心淹水、损坏,几十个新村居民小区停电,许多通迅机房(站)损坏,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20,龙王台风后五四路,21,22,23,24,(三)人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服务业及娱乐业快速发展,人员密集场所大量增加;“夜生活”已经成为众多人群的一种消费方式,夜间火灾大幅上升;在利益格局调整中,一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诱发放火犯罪的因素增多,近年来这类案件呈上升趋势。,25,(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规模达到一亿两千万人,其中多数人员缺乏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由此造成动态火灾隐患大量增多;同时,青壮年劳动力向

11、城市转移后,农村老、弱、病、残、幼的留守现象严重,消防安全问题突出。,26,(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同时要求消防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承担起各种消防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但我国相应的法规政策、监管体制、运行机制较为滞后,制约了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难以发挥,阻碍了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的形成。,27,(六)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和信息传媒快速发展,火灾问题的关联性、敏感性增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加大。,28,(七)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增多,社会应急救援任务加重,政府危机管理职能相对滞后于公共安全保障需求,在社会应急救援力

12、量建设上,体制分割、力量分散,应急响应机制尚未形成,公安消防部队警力、装备、训练以及处置能力尚不完全适应。,29,(八)能源建设、资讯网络、金融行业等新型产业和交通枢纽、大空间大体量建筑等迅速增多,一旦发生消防安全问题,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灾害影响的范围难以预料,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些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与消防法制建设滞后、社会消防安全整体素质较低、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滞后等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得消防监督管理和灭火救援工作表现出许多不适应。,30,解决非传统性消防问题对策探讨,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对消防工作的影响是重大的、长期的、深远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13、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发展。,31,一、更新观念、明确职能;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方面,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活动到各种场所、环境都有消防安全的要求。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复杂的因素各种消防问题是旧的尚未完全解决,新的不断出现,火灾隐患比比皆是。消防问题都由消防部门负责的社会各界长期形成的看法必须逐步改变,社会各单位要依法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消防部门要根据现实和能力进一步明确职能,解决管什么、怎么管、如何管好问题。,32,二、探索构建现代消防警务机制 (一)是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在消防警务工作中,毫不动摇地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始终做到公开、公平、

14、公正。 (二)是要推进制度创新,建立起一套适应形势、符合实际、运转高效的现代警务制度,比如,消防警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落实错时工作制,等等。 (三)是要坚持信息主导警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消防警务效能,比如,推进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消防业务基础数据库及综合分析系统等,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实现精确防控和重点整治。,33,三、要大力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务院15号文件、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社会化消防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标准化管理是工业化的产物,主要目的是为了约束和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

15、和权威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有ISO9000、ISO14000、ISO18000标准体系等。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就是要把原本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管理模式移植延伸到社会管理领域,通过标准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4,实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就是通过制定标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考评,推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推动社会单位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新格局。,35,四、改革和建立现代消防勤务机制消防勤务机制是指与灭火救援、执勤战备相关的工作、体制、规范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主

16、要由战备机制、训练机制和战斗机制等组成。当前灭火救援的作战对象、技术手段都在发生变化,消防勤务方式、工作机制应当随之而变;改革灭火救援指挥体系,建立“指挥长”制度和“防消结合”勤务模式,构建战勤保障体系等都是勤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36,改革勤务机制的核心是实现勤务实战化,通过落实战备制度,创新作战指挥体系,规范作战程序要求,强化作战勤务保障,实现快速反应、科学指挥、部门联动、协同配合、运转高效的一体化勤务机制,努力做到“五个第一”: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展开、第一时间救人、第一时间控火。,37,五、大力发展以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为主体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构建中国特色的消防力量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是“二十公”以来消防工作创新发展的亮点之一。是解决消防专业力量严重不足的根本途径,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要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进。要把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尤其是地方专职消防队纳入统一管理、训练范畴,纳入执勤、响应体系,确保这支队伍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