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35663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打 社会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 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 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经验研究即实证研究,是指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通 常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或者说针对某一种看法和观点,需要透过实地的经验来验证 或检验。 5.实

2、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相对于人文主义方法论而言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 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互相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 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的特征。长期以来实证 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6.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提出的,实证一词意味着真实、有用、肯定、 精确、相对这五层含义。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 , 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 。 7.定性研究定

3、性研究:是指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 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 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定性研究是研究者用来定义问题或处理问题 的途径,其主要特点是非实验性的,即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 式的表达。 8、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几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 特征数字,或求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 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科学的范式 . 定量研究与演

4、绎的过程更为接近,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 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 定量研究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验证的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理论与研究 必考章节必考章节1.1.理论:理论:社会研究中的理论常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是指一种系统 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命题。 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想像和思考的产物。构成理论的 这些假设或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层次。大多数的理论,往往具有两层 以上的假设命题。较低层次的假设或命题可以由较高层次的假设

5、或命题演绎推理而来,而 这种推论所依据的则是逻辑原则。理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 理论来源于实践 . 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 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 宏观理论 中观理论 微观理论 中层理论中层理论:又称中观理论,是指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 的自成系统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 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由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 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

6、假设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伪证的具体假设。它只涉及有 限的社会现象。比如,社会学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 理论等。 2.2.概念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他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3.3.变量: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4.4.自变量:自变量: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 5.5.因变量因变量: :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6.6.中介变量: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的一些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 果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

7、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途径或方式。 7.7.命题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8.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假 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性体现在: . 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 . 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的。 假设是抽象的理论和经验的研究之间重要的结合部。一般而言,假设有条件性陈述,差异 式陈述和函数式陈述方式。 9.9.经验概括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间反复出现的某 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是

8、对一种有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 阐述。它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具体情况。经验概括所阐述的 是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 10.10.假设演绎法假设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构成一种称作 假设演绎法 的逻辑过程,该过程由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步骤组成: . 观察一种现象和一组完整的的事件 . 对观察结果的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 . 从这种概括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 . 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若理论被检验所证实,就可以得出结论:获得了解释 这种现象的知识

9、;若理论不能被检验所证实,就得重新修改原始的理论并进行新的检 验。第三章第三章 选题和文献研究选题和文献研究1.1.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即研究命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 以通过研究来进行的回答。他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似, 又有所不同。相似之处在于社会研究中的许多问题的确常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 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不同在于社会研究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 问题更为具体,更为集中,更为明确。研究问题的选择能体现研究的水平,这主要因为,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既需要用到研究者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

10、 识,又需要研究者具有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能力,同时,还需 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 2.2.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3.3.问题重要性问题重要性:及研究所具有的价值或意义。4.4.问题创造性问题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的某种新的东西, 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5.5.问题可行性问题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问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6.6.问题合适性问题合适性:指所选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7.7.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

11、通过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 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 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对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8.8.文献回顾文献回顾= =文献考察文献考察= =文献评论文献评论,指的是对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 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就是一个体系地识别、寻找。 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第四章第四章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必考章节必考章节1.1.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 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

12、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他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制作步骤及研究 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2.2.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的 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向的研究类型。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 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下列两种情况:第一,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 殊、十分新鲜,很少有人涉及时;第二,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太熟悉、 了解很少时。 3.3.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 类型。他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

13、怎样 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 4.4.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解释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 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种:探索、描述和接受。解释性 研究的特征: . 由于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 ,是解释原因,说明关系,理论色彩更浓 .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不要求具有广泛性,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他特别注重研究内容 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 解释性需要有明确的研究假设。 5.5.理论性研究: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

14、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 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主要目标是要 增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理解,增加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 6.6.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是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某类社会现象的 问题。其关注点通常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 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制定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 以及评估社会后果。更关注如何有效的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7.7.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指的是一向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 析和描述的对

15、象。即一项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个人、 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分析单位的共同特点:第一,研究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 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第二,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物起来,可以描述有这些个体 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 ,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 ,或者用这种 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8.8.区群谬误区群谬误= =层次谬误层次谬误= =体系错误:体系错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 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 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下做结论的现象。区群谬误一般是

16、将社区特征与群体特征、群体 特征与个人特征相混淆的错误。比如,当一个研究者所收集的是有关某种集群(城市工厂 公司)的资料,然后从这些资料中抽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时,他就犯了区群谬误。要避 免犯区群谬误这种错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你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你运 用证据是所使用的分析单位。 9.9.简化论简化论= =简约论简约论: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从形式上看,简 化论的错误正好和区群谬误相反。在研究者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做出的是 有关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时,或者说在研究者所拥有的微观的有关个人如何 行为的资料,但是他做出的却是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作的结论时,这种错误最容易 发生。要避免犯简单论这种错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你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 就是你运用证据是所使用的分析单位。 10.10.横向研究横向研究= =横剖研究:横剖研究: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 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