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634734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癫痫诊断分类新框架(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癫痫诊断分类2010新框架 2010 Proposal for Revised Terminology for Organization of Seizures and Epilepsies,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秦 炯,ILAE国际癫痫分类体系,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 1960首次发布 1964年修订 1970年修订 1981年定型 2001年再修订 2006-分类工作组报告 2010-术语和概念修订 国内1983,癫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 1984年提出 1989年定型 2001年再修订 2006 2010 ,ILAE建立国际分类的目的,建立命名和分类的国际共识 主要用于临床目的(治疗) 旨在

2、反映各术语和类型的基本关系,2005-2009 ILAE Commission Report Epilepsia 2010;51:676-685,发作及癫痫分类的术语与概念 Terminology and Concepts for Classification of Seizures and Epilepsies,发作及癫痫分类的术语与概念,发作起始方式与发作的分类 Mode of seizure onset and classification of seizures 基础病因类型(病因学)Underlying type of cause (etiology) 疾病、综合征与癫痫Diseas

3、es, syndromes, and epilepsies 癫痫分类与组成框架信息的维度 Dimensions for classifying epilepsies and organizing information,基础病因类型(病因学) Underlying type of cause (etiology),遗传性:该癫痫是由已知或推测的基因缺陷直接导致,癫痫发作是其核心症状。 结构性和代谢性:已证明为明确的结构性和代谢性病变所致。结构性病变包括获得性疾病,如卒中、外伤和感染。也可能是遗传因素所致(如结节性硬化、多种皮质发育畸形),但遗传缺陷和癫痫是各自独立的疾病。 未知:可能有遗传缺陷

4、的基础,也可能是某种尚未被认识的独立疾病的结果。,疾病、综合征与癫痫 Diseases, syndromes, and epilepsies,疾病与综合征:不坚持疾病与综合征二者间的区别,同时提出以下至少3 组或4 组在本报告中引用的概念并描述如下 电-临床综合征:综合征这一术语的使用应被限定于通过电-临床特征能够可靠识别的一组临床实体(entity)。 其他一组癫痫(constellations):不能被确认为独立的电-临床综合征,但临床上有诊断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有意义。包括颞叶内侧癫痫(伴海马硬化)、下丘脑错构瘤伴痴笑发作、半侧惊厥半侧瘫癫痫及Rasmussen“综合征

5、”。 结构性/代谢性癫痫:包括继发于特殊结构/代谢性损伤或情况的癫痫,但并不符合特定的电-临床综合征类型。 病因不明的癫痫:这些癫痫既往被称为“隐源性”,而目前倾向使用病因“不明”。,表3 电-临床综合征和其他癫痫病 1. 根据起病年龄排列的电-临床综合征,新生儿期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BFNE) 早期肌阵挛脑病(EME) 大田原综合征 婴儿期 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的婴儿癫痫 West 综合征 婴儿肌阵挛癫痫(MEI) 良性婴儿癫痫 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 Dravet 综合征 非进行性疾病中肌阵挛脑病,推荐按起病年龄分类:新生儿(出生后至44 周胎龄) 婴儿(1 岁) 儿童(112 岁) 青少年

6、(1218 岁) 成人(18 岁) 老年(60 或65 岁),儿童期 热性惊厥附加症(FS+,可起病于婴儿期) Panayiotopoulos 综合征 肌阵挛失张力(以前称站立不能性)癫痫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BECT)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 晚发性儿童枕叶癫痫(Gastaut 型) 肌阵挛失神癫痫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伴睡眠期持续棘慢波的癫痫性脑病(CSWS)2) Landau-Kleffner 综合征(LKS) 儿童失神癫痫(CAE),青少年-成年期 青少年失神癫痫(JAE)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 仅有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 进行性肌

7、阵挛癫痫(PME) 伴有听觉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癫痫(ADPEAF) 其他家族性颞叶癫痫 与年龄无特殊关系的癫痫 部位可变的家族性局灶性癫痫(儿童至成人) 反射性癫痫,表3 电-临床综合征和其他癫痫病 2. 其他,其他一组癫痫 伴有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MTLE 伴HS) Rasmussen 综合征 伴下丘脑错构瘤的痴笑性发作 半侧惊厥-半侧瘫-癫痫 不能归类于上述任何诊断范畴,诊断的前提首先应明确是否存在已知的结构异常或代谢原因,而后是发作类型(全面性抑或局灶性) 由于脑结构-代谢异常所致的癫痫 皮质发育畸形(半侧巨脑回,灰质异位等) 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Sturge-Webe

8、r 等) 肿瘤、感染、创伤、血管瘤、围生期损伤、卒中等 原因不明的癫痫 伴癫痫样发作,但习惯上不诊断为癫痫的一个类型 良性新生儿惊厥(BNS) 热性惊厥(FS),主要改变,组织癫痫分类构架的用语和结构改变 Generalized vs Focal Seizures “Etiology” Diagnostic specificity New recommended terms Organization 电临床综合征概念及分类:无改变 A diagnosis can be made as previously: LGS, CAE A diagnosis is not the same as a c

9、lassification,局灶性发作,发作起始方式的说明与解释:起源并局限于一侧半球的网络;这个网络可是局部或更广泛的分布;局灶性发作可起源于皮质下结构;对于每一种发作类型而言,每次发作的起始部位固定,易于扩散,可累及对侧皮质。但在有些病例,不止存在一个起源网络,可有多种发作类型,但每种发作类型有其恒定的起源部位。,Focal seizures,不再将局灶性发作分为不同类型(如复杂部分性与简单部分性发作)。 对意识或觉醒度的降低或其他认知障碍特点、部位及发作性事件进展的认识,对于评估个体患者和特殊目的(如区别癫痫发作与非癫痫事件、随机对照试验及手术)很重要。本建议并不反对依据这些特点或其他特

10、征对局灶性发作进行描述,全面性发作,发作起始方式的说明与解释:起源于分布在双侧大脑半球网络中的某一点,并快速扩散;这个双侧分布的网络包括皮质和皮质下结构,但不一定包括整个皮质;虽然单次发作可表现为局灶性特征,但起源部位和侧别在各次发作之间并非恒定;全面性发作可不对称。,Generalized Seizures,Tonic-clonic (in any combination) Absence - Typical - Atypical - Absence with special features Myoclonic absence Eyelid myoclonia Myoclonic - My

11、oclonic - Myoclonic atonic - Myoclonic tonic Clonic Tonic Atonic,Seizure types thought to occur within and result from rapid engagement of bilaterally distributed systems,病因学分类用语,Genetic Structural-Metabolic Unknown Previously used terms: Idiopathic, cryptogenic, symptomatic,建议新术语,现在已不适用的几个术语 Classi

12、fication as focal or generalized epilepsies not always appropriate use when appropriate Catastrophic - emotionally laden term Benign - does not recognize that co-morbidities occur, this term is still used in syndrome names Recommended terms: Self-limited;Pharmacoresponsive,癫痫分类的发展趋势,新的术语和概念与癫痫病学的基础-临床研究相一致 近期还难以实现单纯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癫痫分类 癫痫分类应当采用多维度的弹性的构架,取决于分类的目的: eg. by age, etiology, seizure type, EEG abnormality 未来的分类方案发展将取决于对于癫痫生物学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