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6633849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西安交大人文学院 周延云,主要内容,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多维视角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1、中国人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人最初接受社会主义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寻找一个工具,也即毛泽东所说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对于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中国人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既有历史必然,也有历史偶然性的一面。中国人最初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革命理论即夺取政权的工具接受的,对社会主义的真义并没有特别深刻的了解。这恰如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讨论,常常引

2、起我们的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19世纪40年代的青年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述他接受和吸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我读共产党宣言等书,“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它四个字:阶级斗争”。只有到中国政权之后,才开始认真思考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就是说,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具有有别于欧洲人认识发展历程的自身特殊性。,2、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

3、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上,主要是从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认识中界定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不是的那个东西。在第二个阶段上,主要是在自我反思与自我否定中剔除许多长期被置于社会主义名下而实际上并不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东西。这两个认识阶段目前大体已经完成。在第三个阶段上,我们则试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下,从社会主义的自我确证中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是什么。这一探索目前仍在进行中。,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认识中界定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自我界定与自我实现过程,是一个指向其对立一方资本主义的否定性判断。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自我肯定是以对“它者”即资本主义的否定形式出现的,社会主义

4、的自我确证不过是资本主义批判形态的自然延伸。社会主义似乎不是为其自身而存在,而只是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而存在的。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不是的那个东西。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出现了诸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一类荒谬的流行语。,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一个在自我反思与自我否定中重新梳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阶段(30年建设探索之后)首先,我们坦然承,“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不仅如此,“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

5、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怎样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也就是说,中国人长期没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没弄清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其次,在进行社会主义的自我再确证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剔除过去附加在社会主义名下的东西,即进行自我批判和否定。最后,这种自我评判和否定是通过一些列的否定判断来完成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第三个认识阶段: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对社会主义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

6、的自我界定逐渐由“他指”转向“自指”,即社会主义在进行自我确证的过程中,首先不再以对“它者”即资本主义的否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过去,社会主义的自我确证不过是资本主义批判和否定形态的延伸;而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则是社会主义自我肯定形式的逻辑推衍。社会主义不再为批判资本主义而存在,相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是为了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第三个阶段,于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开始迸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目前这一认识尚未完成,探索仍在进行中。当我们经过理性的思考,能够形成一个周延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而不再是有关社会主义的一大

7、堆描述,甚至是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模糊描述的时候,这个认识阶段才算基本完成。,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最大成就,就是彻底打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个阶段,“中国特色论”在两个层面上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在空间上的理论定位: 其一,以“中国特色”所内涵的具体的实践与抽象的原则脱钩,也就是完成了哲学上所说的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区格。其二,以“中国特色”所内涵的独特意蕴与其他国家独特的理论与实践脱钩,也就是完成了哲学上所说的特殊与特殊、个性

8、与个性之间的区别。这里的关键是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二、对社会主义的多维度认识,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社会制度。由于理解者的角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等原因,使得社会主义这一术语呈现多变性和多义性。实际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都包含着一个基本的含义: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否定、替代,是要建立起一个比资本主义更加美好的新制度,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对社会主义的多维度认识,1、 社会主义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是学说、运动、国家和制度。2、 社会主义从词源角度看,与“个人的”相对立,指“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3、 社会主义

9、最初的含义是与“个性”相对立的,所表达的是不满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个人义,朦胧的倾向于集体主义”。 4、 社会主义具有“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社会、经济、法律秩序”的内涵。 5、 众多社会主义流派和思潮的出现,使对社会主义的解释和定义变得较为困难。,对社会主义的多维度认识,然而,社会义作为社会制度是存在及基本规定性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又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用以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革除资本主义固有弊的新型的社会制度。 6、 从理论上说,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主义的学说和理论就已存在: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

10、保守的社会主义、批判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科学会主义产生后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当今社会主义运动中除科学社会主义外,最有影响力的是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主张 十六十七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形成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游记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理想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代表人物:三个托马斯。其中莫尔是将社会一切罪恶根源归因于私有制因而主张消灭私有制的第一人。,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主张,十八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是用

11、法律理论来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较前一阶段更为抽象。主要特点为: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通过立法变革现实社会。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恩格斯评价其为“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享受的,斯巴达式共产主义”。 代表人物有:英国温斯坦来自由法(1649 年)掘地派领袖。重视家庭,主张民主政治,议会共和制,农业社会;法国摩来里自然法典(1755 年);法国马布利论公民的权利和意义(1758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主张,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本阶段的特点:为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制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

12、料,提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圣西门),生产力发展将使资本主义灭亡;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为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科学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材料;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预测。代表人物为法国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法国傅立叶“和谐制度”论商业;英国欧文“公社制度”。,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设想,理想制度的设计:在对现存社会进行无情批判的同时,这些社会主义先驱者还按照自己的理想设计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共同特征是:与私有制相对应的是公有制; 与剥削与被剥削相对应的是人人平等、不劳动者不得食; 与杂乱竞争相对应的是劳动与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实行按需分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

13、来设想,但是,不能把空想社会主义仅仅理解为空想的社会主义,它本身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考察的结果,也有它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方案或这是亲自领导或参加了若干改造社会的实践,这些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的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的经验;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社会设计中的一些具体设想,是现代社会的制度体系的重要启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设想,经济制度的设计: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制问题,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地把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造成社会灾难的一个根本原因。从生产中的关系看,重视劳动的作用;产品的分配是经济制度的落脚点,最终反映

14、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此给予大量论述:按需分配;按利润分配等。政治制度的设计:民主政治是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制度的设计中包含了诸多民主政治的内容,揭示了政治国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强调了作为公共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民权利,以及有关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重视法制建设、法律公正性和法律科学性的研究。,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是马克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

15、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史观正确地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吸收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第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点、提出“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实现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相比至少会带来两个根本性变化:从根本

16、上改变了社会生产的目的;消除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第二、没有商品和货币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可能性;计划经济的必要性;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第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及其原因;由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由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马恩指出社会主义的动态性特征。,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在未来制度的设计方面,马恩与其他社会主义先驱者本质上差别不大,在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途径、方法上,马恩与以往的社会主义者有着重大的区别。马恩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此马恩

17、整个学说的重点不在于对未来社会的描述,而在于阐述无产阶级实现自己所负的使命的各种条件。,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所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凭空臆测,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实际上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同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资本主义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必须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的成果。 最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以及两种制度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扬弃更加需要一个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