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33374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题,生活与哲学课程的核心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 (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 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题:如何看待宇宙、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单元的主要问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课程主题是什么?如何认识世界 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第二单元的课程组成,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第二单元的高考考点,高考考点 25个考点,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考点】,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考点】 1.自然界的

2、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规律的概念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规律,【高考考点1】 自然界的物质性,1.世界到底由谁创造? 2.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含义? 3.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特点? 4.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有什么关系?,1.世界到底由谁创造(造天地万物、造人)?P28教材 上帝创世说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造人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含义?,2.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

3、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管看得见,看不得见)P29教材3.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有什么特点?,3.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特点P29教材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实在性);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论); 3)物质反映的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4.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有什么关系?,4.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有什么关系?,联系: 1物质是从万事万物(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它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4、中(离不开), 2万事万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3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区别 1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的唯一的特性(客观实在性); 2而具体物质形态除共同的唯一的特性外,还有自身的个性。,2006年7月6日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民营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进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的保繁育与开发。目前已经成功克隆出克隆牛48头,其中转基因克隆牛24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群和转基因克隆牛。但是,科学家本不能凭空制造出克隆牛,必须运用业已存在的牛的基因

5、,利用生物基因技术进行。这说明 A 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人类可以制造一切 B 人已经能够主宰世界 C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随着人的意识而转移 D 人并不能改变自然物的客观实在性,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 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 又例:蓄能电站,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人脑 B基本路线 C生产关系 D思想观念 E国家 F辩证唯物主义,【高考考点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2.世界物质性原

6、理内容,1.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决定的作用,猿变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P30教材。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注意对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的理解P30教材 3)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补充)。,2.世界物质性原理P30教材,自然界是物质性, 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产生、存在、发展、构成要素),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几种表述: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

7、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下题。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 人类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 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06政治江苏卷)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

8、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06政治广东卷)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多项) A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 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 D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答案BD,过去有人说,他发明了一种“添加剂”搅入水中可以使水立刻变成油,并可当场点火试验。科学家告诉我们,要将1公斤水的分子结构改变,使之转化为油,大约需要耗费一个原子弹的能量。几滴“添加剂”岂能奏效? 这个事例说明的哲理是 A人们利用和改造自

9、然物的基础是科学理论而不是江湖骗术B人类现在还没有进入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自然物的时代C人们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属性和规律 D水变油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得不偿失,C,【高考考点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哲学的运动概念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运动和物质关系:,1.哲学的运动概念P31教材 运动: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原理表述P31教材,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P31教材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

10、动的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精神运动。 3.运动和物质关系?,3.运动和物质关系: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

11、(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 (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 B、(1)(4)(6) C、(2) (3)(4)(6) D、(1)(4)(5),【高考考点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绝对运动的含义 2.相对静止的含义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P32教材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相对静止P32教材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的两个含义: 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变化; 2.

1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说没有发生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P143备考指南 区别 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

13、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高考考点5】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狐狸总是昼伏夜出,进行捕获措物的活动,它总盼望太阳别出来。当公鸡鸣叫时,白天就要降临,狐狸以为是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把公鸡咬死了。但是尽管没有公鸡报晓,太阳仍旧出来了。这则寓言表明(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14、质的必然的联系 B、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 C、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稳定的 D、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高考考点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含义 2.规律的普遍性含义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的要求(方法论意义)? 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34教材,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方法论意义)?,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方法论意义)?P33教材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15、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34教材,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34教材 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 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举例:草船借箭,都江堰水利工程,载人宇宙航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

16、是规律(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论述题,2004年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的特大地震引起了一场特大海啸,在印尼、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劫难发生后,善良的人们提出了一个个的“假如”:假如人们对这次深海中的地震能够进行预报,假如那些不幸被海啸吞没的居民和游客提前一两个小时得到警报,假如海滩边是茂密的树林、众多的珊瑚和海洋植物而不是林立的宾馆、熙熙攘攘的游人那么人类的损失应该不会这般惨重。人类也许永远阻止不了海啸的再次来临。但如何让海啸不再变成灾难?答案就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 (1)人类能不能对地震、海啸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报?为什么? (2)为什么说“人类也许永远阻止不了海啸的再次来临。但,如何让海啸不再变成灾难?答案就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