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32709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二单元 大气第1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考点1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1逆温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 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

2、,出现于山谷或盆地,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4.逆温的危害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典题例证 1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逆温现象。结合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存在逆温现象的为A和D两项,D项气温分布与大气垂

3、直分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不符,故选A项。答案:A,触类旁通 1右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米)时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 A8001630 B17002300C1630700 D2300500,C,触类旁通 1右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米)时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C,触类旁通 1右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米)时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4、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B,解析:注意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每上升100米气温变化的幅度,实线上的数字反映由地面向上大气升温幅度越来越小,所以实线表示的时间段和高度范围都出现了典型的逆温现象。逆温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受到阻碍,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向上扩散。,图中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 (2)一般逆温时间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

5、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10,8,10,考点2 大气保温作用,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规律技巧】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图,2根据右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各表示的辐射:_辐射;_辐射;_辐射。(2)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作用。(3)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的_%_%,对地面起到_作用。(4)影响图中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这是因为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 中的_。(填代号),太阳,地面,大气逆,削弱

6、,75,95,保温,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典题例证,解析:由题干可知:太阳、地面、大气之间存在热量的传递,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又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量的传递过程。,触类旁通 2

7、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 B C D,C,(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离太阳近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地势高,空气稀薄 白天太阳辐射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B C 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

8、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日较差较大。,B,考点3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运用,1.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及其解析,2.等温线图的判读与运用 (1)根据重要的等温线判断气候类型:最冷月15和0等温线是热带与亚热带、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 (2)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特点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 (3)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地形类型:图示区域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时,等温线数值里大外小为盆地,里小外大为山地。,(4)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如果某地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

9、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果某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海洋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大;如果某地等温线向高值区方向凸出,说明该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低,若该地在陆地上,有可能地势较高,若在海洋上,则有寒流经过。,典题例证 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回答(1)(3)题。,(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 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B,B,(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

10、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读图可知,1月等温线在甲、乙两地闭合,且比周围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甲、乙两地均为山地地形;7月等温线在沿海地区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在太行山地区大致与山脉的走向平行,且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这说明影响该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差异、地形;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一般来说,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B,触类旁通 3读“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沿岸寒流,高原地形 B沿岸寒流,山地地形C沿岸暖流,高原地形

11、D沿岸暖流,山地地形(2)若只考虑海陆分布因素,图中a处气温最有可能为( )A0 B5 C6 D3解析:M、N在同一纬度,但M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N地受山地影响,气温较低;a处为陆地,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D,C,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二、气温的变化及分布规律1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理解图中三种曲线关键要抓住以下几点:(1)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故三者最大值的出现依次向后推迟近1个小时。(2)当地面、大气储存的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即当吸收辐射转为吸收辐射时,地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各自达最大值,其 辐射也达到最强。,同样的道理,由于地面吸收、储存、传递热量的原

12、因,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最低值,也并不出现在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具体如下表:,2.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是地面热量的根本来 源,并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但是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变化和缓。 (3)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同一纬度的陆地与海洋,热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冷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4)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是全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大陆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