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结构变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32295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产业结构变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发展的产业动力,日本相关的一些主导产业理论筱原三代:“动态比较费用论”及“重化工业化论” 赤松: “雁行形态说” 佐贯利雄:“战略产业依靠增长论”筱原基准:筱原三代提出的“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二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是以赶超为中心思想,以欧美先进国家产业结构为榜样,选取钢铁,造船,重化工,汽车,电气机械等作为主导产业,从而创造了日本的经济奇迹。,在19551965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机械工业首先成为生产中的主导产业,后来又逐渐成为出口中的主导产业,形成了高度加工贸易型产业结构。它以机械工业占出口和生产的比重为具体表现,也以60年代中期出口贸易急剧扩大,出现大量的贸易盈余为标

2、志,后近年里,日本持续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它通过确立贸易立国、赶超欧美为战略目标,实现了以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年日本制造业中有为重化工业,出口产品中约为重化工产品。日本在造船、电视机、人造纤维等领域产量居世界首位。,以1973年为分界点,日本呈现出“重工业、轻环保”、“重环保、促发展”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在70年代,面对产业结构偏重,环境污染问题凸显的背景下,日本以节能环保为目标,通过实施环境一体化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提高公害治理投资比重;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出口产品向知识密集型产品过渡;

3、强化环境立法、促进企业减排;鼓励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等综合手段,促使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环境依存度较低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 针对80年代日本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日本提出发展新的比较优势产业,适应扩大内需和提高国民实质生活福利的要求,发展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生活服务业、娱乐业的发展受到重视。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求也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转变。提出要借信息技术发展之势,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信息产业、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技术。,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结构调整。引起这一轮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有:日本对外贸易摩擦加大

4、,美国和西欧国家对日本的出口加强限制,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剧升值,制造业出口价格比较优势下降;日本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制造业劳动成本上升;国内主要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内需相对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向海外转移。 80年代日本企业大举向欧美以及亚洲投资,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步伐加快,带动日本制造业生产的海外比率上升,国际化程度加深。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导致日本国内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与制造业外逃不同,日本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产业出现较快增长,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扩大。仅从就业来看,1980年日本服务业就业人口1001万,占总就业人口的18.08%,到1990年,服务业就业人口增

5、加了393万人,达1394万,占总就业人口的22.31%。1980年金融业就业人口只有191万人,在总就业中占3.45%,1990年金融业就业人口增加到259万,占4.14%,世纪年代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经济大国地位继续增强,另一个结果是土地、股票价格逐渐背离正常价格,导致泡沫经济形成。,进入世纪,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年通商产业省发表世纪经济产业政策的课题与展望认为支撑日本半个世纪发展的“自给自足式”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应当建立一个“更开放的、相互联系的模式”,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信息产业、老龄化社会服务和环保产业上。这次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新时期日本政治、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一环,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