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蛀性害虫-白杨透翅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3200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蛀性害虫-白杨透翅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钻蛀性害虫-白杨透翅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钻蛀性害虫-白杨透翅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钻蛀性害虫-白杨透翅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钻蛀性害虫-白杨透翅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钻蛀性害虫-白杨透翅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蛀性害虫-白杨透翅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钻蛀性害虫,6. 透翅蛾类,寄主 主要危害杨(Populus),柳(Salix)属树木,其中尤以加杨,银白杨,中东杨,毛白杨受害最重。,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分布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121mm,翅展2239mm,青黑色。头部半球形,头和胸部之间有橙黄色鳞片环绕,头顶有1束黄褐色毛簇,其余密布黄色鳞片。触角近棍棒状,端部稍弯曲,长度约等于前翅的一半。雌蛾

2、触角栉齿不明显,端部光秃;雄蛾触角具有青黑色栉齿两列。 卵 黑色,椭圆形。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mm左右,头宽3mm左右。,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危害症状 幼虫危害枝、干和顶芽。 由顶芽侵入时,能穿透整个组织,使被害树枯萎下垂,抑制顶芽生长,徒生侧枝,形成秃梢。 危害树木枝、干时,多由叶腋处侵入,初期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围绕枝、干蛀食,致使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后蛀入髓部危害,苗木极易被折断。,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

3、iformis Rottemburg,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生活习性 1年1代,以幼虫在蛀食的隧道末端越冬。在辽宁省辽阳地区越冬幼虫翌春4月中旬恢复取食,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并交尾产卵;新孵化幼虫6月上旬始见侵入,6月下旬为侵入盛期。 成虫羽化期约2个月,盛期为6月下旬。 初孵幼虫在枝干上爬行相当距离寻找侵入部位。多在组织幼嫩、易于咬破的地方蛀入。1年生幼苗,多在梢部叶腋或叶柄基部侵入,梢端和叶片枯萎就是幼虫侵入的标志。2、3年生苗木

4、,还可在顶芽、伤口、旧虫孔及树皮裂缝侵入。被害处逐渐膨胀形成瘤状虫瘿。幼虫侵入后通常不转移。近9月下旬停止取食排粪活动,在坑道末端用木屑将坑道封闭,吐丝作薄茧越冬。,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在引进或输出苗木时,严格检验,发现虫瘿要剪下烧毁,以杜绝虫源。 选择抗虫树种,如有些杂交杨树对白杨透翅蛾有较强的抗性。 人工防治,幼虫初蛀入时,发现有蛀屑或小瘤,要及时剪除或削掉,或向虫瘿的排粪处钩、刺杀幼虫。秋后修剪时将虫瘿剪下烧毁。 生物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利用性诱剂进行诱杀。 化学防治,在虫口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可在6、7月份喷洒4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敌杀死800010000倍液,毒杀成虫。卵和初孵幼虫,亦可用敌敌畏毒泥或毒棉,磷化铝片堵孔;在12年生苗木行间施入10%呋喃丹颗粒剂,深3040cm,可毒杀蛀入枝干内幼虫。,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