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63112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发达的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经济结构,1. 基本结构:,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地位:,世界领先,表现:,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基本特征是精耕细作;,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见第一单元引言),2. 特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地位:,世界领先,表现:,(见第一单元引言),2. 特点:,手工业:,地位:,享誉世界,特征:,由发达的官

2、营手工业和不断发展的民间手工业构成,商业:,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作用:,积极消极,发 达 的 古 代,第 1 课,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标,1.我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间、地位。,距今10000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中国早期农业(起源)的哪些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器耕锄,铁犁牛耕,骨耜,中国最早的松土农具,铁犁,中国农业主要的农具之一,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一,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二,唐代的曲辕犁,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古代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中国农业主要的耕

3、作方式,3.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的表现,三.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1. 小农经济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1)时间:,(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耕作技术,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所有:,耕作方式:,集体劳作个体劳作,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体现在:,三.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2. 含义/特点,小农经济的性质,1. 小农经济的形成,A、以( )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B、( )结合, 男耕女织 C、生产主要是( ) D、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 )农业生产的( )。,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封建社会,基本模式,分散性,封闭性,3. 发

4、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三.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1. 小农经济的形成,2. 含义/特点,有利因素(发展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小农为求生存而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推动精耕细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不利因素(发展艰难的原因),自然灾害,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尖锐的阶级矛盾,社会动荡,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使其抗拒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很难扩大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土地兼并严重,脆弱性落后性,3. 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三.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1.

5、小农经济的形成,2. 含义/特点,4. 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古代经济(封建经济)不断先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其经营规模很小。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常破产流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也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封建小农经济的评价,(参见书P7),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耕作方式、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四个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农业技术

6、: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 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4、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7、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耒耜青铜农具铁锄、铁犁耧车ABCD 6、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是 A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 B 土地制度演变的产物 C统治者调整改革的产物 D推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原因,7、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铁农具的逐步推广封建土地所以制的确立一些诸侯国扶植个体小农的改革牛耕的普及A B C D 8、下列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述正确的是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往往导致阶级矛盾突出A B C D,9、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

8、果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A刀耕火种 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 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10、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 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B、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 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D,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冶金技术,2:制瓷业,3:丝织业,冶铜、冶铁、冶钢,已掌握冶铜技术,青铜进入繁荣(代表作),已能制造铁器,铁农具推广,有钢剑,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灌钢法,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烧出成熟的青瓷,烧出成熟的白瓷

9、,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制瓷技术大放异彩,五大名窑,种类丰富,著名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展脉络,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织机、丝织品,斜纹提花织物,技术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风格,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春秋战国,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恢复和发展,元朝,明中叶以后,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黄道婆棉纺织技术,两宋以后,艰难发展,部分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使用花楼机,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比较,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民间消费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10、,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产品最精美,耗资最多的是 ( ) 一直存在,比重大,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因素 ( ) 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 ( )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 ),A,A,B,C,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探究小结,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1、中国古代手工

11、业的特征之一是 、 、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 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二是,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材料二: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3、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是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4: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是,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

12、步,材料四: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5. 从材料四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是 。,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材料五: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6: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是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2、

13、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3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巩固练习,B,D,D,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商业繁荣,商人地位高,出现“交子”;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呈现新特点,(思考),重农抑商、受时间、地点限制,发展艰难,除都市外出现农村集市、柜坊和飞钱,大都成为国际大都会,说说以下的事物相当于今天的什么?,柜坊飞钱交子票号,银行雏形,汇票,世界最早的纸币,经营存款、放贷、汇兑,图一唐

14、长安城,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请回答:2、比较图一、图二,并结合课文,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1、从上述的平面图你判断是什么朝代的?,3、有时间控制,1、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和坊严格分开,2、受官府严格控制,,3、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早市),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2、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宋代以前的市:,宋代的市:,4、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由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总结其他的朝代的原因,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城市坊与市的限制被打破,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政策,金融,交通,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