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29909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后题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 pH 作 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 鉴定。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 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

2、么要将温度控制在 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 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 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 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 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 CO2

3、的;出 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 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 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 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 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 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 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

4、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 利润等问题。 课题 2 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 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 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三) 能否总结不同条件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 学生能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香辛

5、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来说明其 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 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 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

6、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 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二)练习 1.答: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 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一、基础知识 (一)乳酸菌发酵 知识要点:1. 乳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 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二)亚硝酸盐 知识要点:1.亚硝酸盐的有关知识;2.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3.亚硝酸盐的危 害。 三、课题成果评价 (一)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 可以根据泡菜的色泽和风味进行初步的评定,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形态,比较不同时期泡 菜

7、坛中乳酸菌的含量。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应及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鉴定,比较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 其对泡菜质量的影响。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答: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 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 答: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 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3

8、.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 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二)练习 2.答: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果醋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醋酸 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乳酸发 酵。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 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专题 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本专题围绕微生物技术展开,主要技术归纳如下。 1.培养基的制备

9、。 2.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3.倒平板操作。 4.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5.应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某种特定的微生物(课题 2 和课题 3)。 课题 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知识要点: (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 的培养基配方;3.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二)无菌技术 知识要点:1.无菌技术的概念;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接 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

10、中保温 12 d 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 重新制备。 (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 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 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培养 12 h 与 24 h 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 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

11、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 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二)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 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 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

12、染培养基。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 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 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三)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 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

13、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 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 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 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 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

14、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四)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 2 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 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五)练习 1.提示:可以从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的角度来思考。例如,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适宜 的温度,食品保存可以通过保持干燥、真空的条件,以及冷藏等方法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2.提示:可以从这三种培养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归纳。例如,这三种培养技 术都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15、,但无土栽培技术的操作并不需要保证无菌的条件,而其他两种 技术都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课题 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 一.研究思路 (一)筛选菌株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的组成使适宜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得到较快繁殖的技术,也称为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在本课题提供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惟一氮源,因此, 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 定是所需要的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二)统计菌落数目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

16、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 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 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三)设置对照 A 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 作失误。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 与 A 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 A 同学一致,则证明 A 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 A 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 A 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 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 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 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牛肉膏培养基的菌落数目 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 (二)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