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629704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思考:,1、人口增长可分为哪两种方式?2、孩子的出生属于人口的什么增长方式?3、人口迁移属于人口的什么增长方式?,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一、人口迁移的概念,自主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中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A.居住地的变更 (长期定居或迁移户籍。) B.空间移动 (跨越行政区划界限。) C.时间限制 (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一年以上),春运是中国社会最复杂、意义最丰富的生态现象之一,农民工离开家乡出外打工算不算人口迁移?,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称为 人口流动。,练一练:,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

2、的是: A.西部开发,人口西迁 B.广东人到上海购货 C.游牧民族的迁徙 D.知青开发东北北大荒 E.小王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F.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的流动 G.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I.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不属于迁移的:,A1B1、C1A2 C1D A1A2、C1C2,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寻 根,我,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祖籍广东开平,广东 (河南人),新西兰 (广东开平人),二、人口迁移的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来分),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国内人

3、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 )哪些是国内迁移( )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CD,AB,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东南亚,迁出地:迁入地:,欧洲 、非洲、亚洲(旧大陆),美洲、大洋洲(新大陆),1、国际人口迁移,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迁出地:迁入地:,亚非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4、;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西亚,北非,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影响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战乱和自然灾害,思考:我国的人口迁移在80年代前和后有何不同?,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四川,广东,上海,北京,中国的民工流动,新疆,浙江,方向: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地农业人口多的省

5、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工矿地,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有计划、 有组织, 数量小,东部沿海东北、西北、海南,开发、支援边疆,国家政策,自发、 流量大 (民工潮),中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工矿区,农村城市,务工、 经商,经济发展差异、 城市化,思考: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活动探究: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3、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甲地区,乙地区,4.人口迁移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