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ppt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29674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绿色建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绿色建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绿色建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绿色建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价。,(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3、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二)一般要求,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2、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3、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

2、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4、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又叫立体绿化,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种攀缘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三)优选项,1、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2、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3、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透水地坪,(1)高透水性:拥有15%-25%的孔隙 。 (2)高承载力:C20-C25混凝土承载标准 (3)良好的装饰效果 (4)易维护性 (5)抗冻融性

3、 (6)耐用性 :优于沥清,接近普通地坪 (7)高散热性,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为实现建筑节能,建议对照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的4.2.2、4.2.4和4.2.6这三条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4.2.4 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 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4.2.6 屋

4、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4.3.1 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然后计算所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直至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 4.3.2 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

5、和使用功能应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当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大于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面外墙均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体形系数符合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本标准第4.2.4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户(透明幕墙)均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符合本标准第4.2.4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大于本标准第4.2.6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符合本标准第4.2.6条的规定。 4.3.3 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第4.2.2

6、条的规定。 4.3.4 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计算必须按照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进行。,4.12,4.1.2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三、图书馆设计规范简要,3.2.3 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人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3.2.4 图书馆的室外环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外,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3.2.5 除当地有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外,基地内应设置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停放设施。,4.1.1

7、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4.1.2 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4.1.3 图书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4.1.4 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4.2.2 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框架结构的柱网

8、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4.2.5 书架宜垂直于开窗的外墙布置。书库采用竖向条形窗时,应对正行道并允许书架档头靠墙,书架连续档数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及表4.2.4-1的规定。书库采用横向条形窗,其窗宽大于书架之间的行道宽度时,书架档头不得靠墙,书(报刊)架与外墙之间应留有通道,其尺寸应符合本规范表4.2.4-2的规定。,4.2.8 书库、阅览室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 4.2.9 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80m,坡度不应大于45度,并应

9、采取防滑措施。书库内不宜采用螺旋扶梯。 4.2.10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书库的提升设备在每层均应有层面显示装置。,4.2.12 书库与阅览区的楼、地面宜采用同一标高。无水平传输设备时,提升设备(书梯)的位置宜邻近书刊出纳台。设备井道上传递洞口的下沿距书库楼、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090m。 4.3.2 阅览区域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防止阳光直晒。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4.3.4 阅览区应根据工作需要在入口附近设管理(出纳)台和工作间,并宜设复印机、计算机终端等信息服务、管

10、理和处理的设备位置。工作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并宜和管理(出纳)台相连通,4.3.5 阅览区不得被过往人流穿行,独立使用的阅览空间不得设于套间内。 4.3.7 阅览桌椅排列的最小间隔尺寸应符合表4.3.7的规定,4.3.11 集体和个人使用的音像资料视听室宜自成区域,便于单独使用和管理,与其他阅览室之间互不干扰。 4.3.12 音像视听室应由视听室、控制室和工作间组成。视听室的座位数应按使用要求确定。每座位占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50m2。当按视、听功能分别布置时,应采取防止音、像互相干扰的隔离措施。 4.3.14 珍善本书、舆图、缩微、音像资料和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的外窗均应有遮光设施。,4.

11、3.15 少年儿童阅览室应与成人阅览区分隔,单独设出人口,并应设儿童活动场地。 4.3.16 盲人读书室应设于图书馆底层交通方便的位置,并和盲文书库相连通。盲人书桌应便于使用听音设备。 4.4.1 目录检索包括卡片目录、书本目录和计算机终端目录三部分内容组成,各部分的比例各馆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4.3 目录检索空间内目录柜的排列尺寸不应小于表4.4.3的规定。如利用过厅、交通厅或走廊设置目录柜时,查目区应避开人流主要路线。,4.4.4 目录柜组合高度:成人使用者,不宜大于1.50m少年儿童使用者,不宜大于1.30m. 4.4.5 目录检索空间内采用计算机检索时,每台微机所占用的使用面积按

12、200m2计算。计算机检索台的高度宜为0.780.80m 4.4.7 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出纳台与基本书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出纳台通往库房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40m,并不得设置门坎,门外1.40m范围内应平坦无障碍物。平开防火门应向出纳台方向开启。,4.4.8 出纳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纳台内工作人员所占使用面积,每一工作岗位不应小于6.00m2,工作区的进深当无水平传送设备时,不宜小于 4.00m;当有水平传送设备时,应满足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2 出纳台外读者活动面积,按出纳台内每一工作岗位所占使 用面积的1.20

13、倍计算,并不得小于18.00m2;出纳台前应保持宽度不小于3.00m的读者活动区。,3 出纳台宽度不应小于0.60m。出纳台长度按每一工作岗位平均1.50m计算。出纳台兼有咨询、监控等多种服务功能时,应按工作岗位总数计算长度。出纳台的高度:外侧高度宜为1.101.20m;内侧高度应适合出纳工作的需要。 4.5.1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包括门厅、寄存处、陈列厅、报告厅、读者休息处(室)、饮水处、读者服务部及厕所等,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及实际需要确定。,多雨地区,其门厅内应有存放雨具的设备 4.5.3 寄存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应在读者出入口附近; 2 可按阅览座位的25确定存物柜数量

14、,每个存物柜占使用面积按0.150.20m2计算; 3寄存处的出入口宜与读者主出入口分开。 4.5.5 报告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建筑设计应符合有关厅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 报告厅,宜设专用的休息处、接待处及厕所;,3 与阅览区毗邻独立设置时,应单独设出人口,避免人流对阅览区的干扰; 4 报告厅应满足幻灯、录像、电影、投影和扩声等使用功能的要求; 5 300座以下规模的报告厅,厅堂使用面积每座位不应小于0.80m2,放映室的进深和面积应根据采用的机型确定。 4.5.6 读者休息处的使用面积可按每个阅览座位不小于 0.10m2 计算。设专

15、用读者休息处时,房间最小面积不宜小于15.00m2。规模较大的馆,读者休息处宜分散设置。,4.5.7 公用和专用厕所宜分别设置。公共厕所卫生洁具按使用人数男女各半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 2成人女厕按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 3儿童男厕按每50人设大便器一具,小便器两具; 4儿童女厕按每25人设大便器一具。 5洗手盆按每60人设一具; 6公用厕所内应设污水池一个; 7公用厕所中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4.6.2 图书馆的业务用房包括采编、典藏、辅导、咨询、研究、信息处理、美工等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包括电子计算机、缩微、照像、静电复印、

16、音像控制、装裱维修、消毒等用房。 4.6.3 采编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拆包间应邻近工作人员入口或专设的书刊人口。进书量大者,人口处应设卸货平台; 4 每一工作人员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00m2;,4.6.4 典藏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当单独设置时,应位于基本书库的人口附近; 2 典藏室的使用面积,每一工作人员不宜小于6.00m2,房间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5.00m2; 3 内部目录总量可按每种藏书两张卡片计算,每万张卡片占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38m2,房间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5.002; 4 待分配上架书刊的存放量,可按每1000册图书或300种资料为一周转基数。其所占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2.00m2。,4.6.5 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职能范围,设置专题咨询和业务辅导用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专题咨询和业务辅导用房的使用面积,可按每一工作人员不小于 6.00m2分别计算; 2 业务辅导用房应包括业务资料编辑室和业务资料阅览室; 3 业务资料编辑室的使用面积,每一工作人员不宜小于8.00m2; 4 业务资料阅览室可按810座位设置,每座位占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50m2; 5 公共图书馆的咨询、辅导用房,宜分别配备不小于15.00m2的接待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