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28294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 小学英语学习调查报告总结 文章导读: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案设计科学,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 的能力,课堂用语准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 教学中的重难点,注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 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按照局室安排,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英语教学工 作。由县教研室刘万全副主任带队,小教组 4 名教研员参 加的听课调研小组一行 5 人,就小学英语科的开设及教学 现状,于月 14 日至 21 日在全县抽取五个乡镇,进行了全 面深入的听课调研。 采取了随机听

2、课,此次调研活动。及时反馈指导的方 式,深入到 5 个乡 10 多所学校,共计听课 30 多节,召开 座谈研讨会 10 场。教研员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与授课 教师做了面对面的评价与指导,大家就目前教学中存在困 惑和疑难问题,和谐、融洽的交流、研讨气氛中,畅所欲 言,最终达到共识,收到预期的效果。 虽历时短暂,这次调研活动。但使我感受颇深: 一、感受了英语教学工作在基层乡、校较前变化巨大。 所到之处,变经之一:领导、教师观念的变化。首先。 看到乡教育组及所在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尤 其是等乡教育组的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我参与听课与调研; 各学校的校长、主任等领导与我同听课、同评课、共研讨

3、。 同时也使我感受到一线教师对我来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 些学校的教师,争着上课,抢着让教研员评课的极大热情, 令我深为感动,用他话说:希望你常来指导,多提意见, 这样的活动我欢迎。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真诚与坦荡,与过 去教师那种害怕听课,害怕指出其课堂中的缺失等现象, 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上变化说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 渴望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识有了鲜明的增强。 所有乡、校都能开足开齐英语课程,二是调研期间我 发现。师资配备到位,有的学校已配有专职英语教师,所 配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一改过去那种将英语科视为 “副课”观念,这足以说明领导的重视,带来了小学英语 教学工作的新变化。 大校好于小校,变

4、化之二:城乡英语教师素质差距在 缩小。以前城镇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好于乡村英语教师的 素质。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大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的个 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镇教师的水平,有的甚 至高于城镇教师素质,这种令人欣慰的变化,说明全县小 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在逐渐提高。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案设计科学,大部 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用语准 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 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全 体学生,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通过随机听课发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有的教师还 能借助现代技

5、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 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学生那娴熟的口语 表达和会话能力的展示,使我看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感受成绩的同时。 影响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1 各年级英语教 材版本的不统一。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了一定 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年级的教材版本尽量统一化,为教与 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 英语科任教师中非专业教师居多,农村学校较为突出,2 专业英语教师仍较匮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快速 提高的步伐。 目前尚无一所小学有专业语音室以辅助英语教学,3 英语科教学的配套设施设备不足。致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 学手段难以经常开展。 河北版英语教材起点高,4 师生普遍反映。难度大, 内容繁,不适合本地学生使用,致使学生学习难,教师的 教学难。 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教师在挖掘教材,5 个别教 师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以及课堂教学的艺术 性等方面。探索教法,研究学生诸方面要勤于钻研,精益 求精,要重视重组教学资源,努力突出英语科的教学特色, 全力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