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24599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汇报提纲,第一部分 工程及小组概况,北京地铁14号线10合同段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线路呈东西走向,位于安乐林、蒲方路下方。主要工程内容为一站二区间,即安蒲区间、蒲黄榆站、蒲方区间,全长2125米,合同总价4.6亿元,合同工期3.5年,计划于2014年底开通。两个区间均采用矿山法施工,车站采用洞柱法施工。,蒲黄榆站设有3个竖井及横通道,横通道拱部均位于粉细砂层中,易坍塌。横通道超前支护形式为管棚(环向间距30cm)+32小导管联合支护(环向间距30cm,长度2.5m,每榀打设);横通道分层台阶法施工,格栅间距为50cm,锁脚锚管(长度2.5m)每榀搭设,初支C20喷射砼厚3

2、5cm。,横通道施工的特点:围岩软弱、断面大、分层多、埋深浅。,小组活动情况及成员简介,第二部分 选 题 理 由,自2-2施工横通道第一层施工以来,地表监测点累计沉降平均值为-11mm,最大值为-16mm,如不加以控制,待横通道完成后,地表累计沉降平均值将大于-20mm。,全体小组成员认为:通过小组努力,施工横通道的地表沉降量完全可以减小,为公司在北京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和社会形象。,减小浅埋暗挖地表沉降量,第三部分 现 状 调 查,针对横通道第一层施工时测得地表监测点沉降值超限的问题,QC小组成员在2011年3月26日2011年4月5日对横通道初期支护施工进行跟踪调查:,第四部

3、分 目标确定及可行性分析,一、目标确定,通过对以上两个目标的实现以达到 地表平均累计沉降由-11mm降到小于-8mm。,二、目标可行性论证,第五部分 分 析 原 因,由鱼刺图可以看出,末端因素有10项。,第六部分 确 定 要 因,要因确认计划表,确认标准:掌握90%以上的要点内容。确 认:考试测评。,考评统计表,制表人: 制表日期:2011-4-1,结 论:非要因。,持续改进?,确认标准:设备注浆压力100%满足施工。确 认:根据4月6日在现场调查得出现场所使用注浆设备为HS-3型活塞式注浆机,最大注浆压力1.5Mpa,而初支背后注浆压力值要求为0.20.5 Mpa,该注浆机完全满足施工需求。

4、结 论:非要因。,持续改进?,确认标准:扩散半径不小于15cm 。确 认: 4月7日4月10日,在现场跟班观察,发现砂层粒径小且密实, 采用1: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后各孔的扩散半 径均在10cm以内,未达到设计要求15cm,注 浆加固覆盖范围不完全,易形成坍塌。 结 论:是要因。,确认标准:注浆加固与开挖间隔时间大于15min。确 认: 4月5日4月6日,谢年微查阅施工记录与简平进行现场观察,发现每次采用1:1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超前加固完成至下一循环土方开挖的间隔时间均在1h以上,远远超过了现场使用的浆液凝固时间。 结 论:非要因。,确认标准:角度不大于26。确 认:根据现场模拟,导管打

5、设的最佳角度为2226,如果角度过大,会造成开挖轮廓线范围内土层固结不完全,易形成超挖。4月6日4月7日,在现场跟班统计,由统计可看出导管打设共计217根,角度均在2226 之间 ,未超过26 。结 论:非要因。,持续改进?,确认标准:读数偏差小于0.05MPa。确 认:经观察统计,现场所使用的压力表均经过标定且未遭破坏,虽然压力表属于易损仪表,但是在破损后都能立即进行更换,经试验统计,现场使用的压力表读数偏差均在0.01 0.02MPa之间,偏差小于0.05MPa。结 论:非要因。,确认标准:停工待料率0% 。确 认:4月6日,查阅物设部设备资料进场计划单和发料单,材料发料单日期均为计划单日

6、期当天或第二天;同时到现场了解施工材料到位情况,均反映不存在停工待料的情况。停工待料率为0%,且随机抽样的复检合格率100%。结 论:非要因。,持续改进?,确认标准:状态正常,完好率大于95%。确 认:4月6日,在现场对提升机的运行进行了观察,并查阅了使用以来的保养及维修记录。注浆机从使用30d以来共维修1次,耗时0.5d,设备完好率为98%,大于95%。结 论:非要因。,持续改进?,确认标准:每个班的工作面能够回填注浆作业。确 认: 4月7日,对横通道内初支背后注浆记录进行查阅,发现注浆施工进度滞后于开挖支护进度,但每个注浆段施工均能在一个班内完成。 结 论:非要因。,确认标准:注浆跟随开挖

7、面间距小于4m。确 认: 4月7日查阅了以往的注浆记录,发现回填注浆跟随开挖面间距在4.55m(回填注浆面在下台阶封闭成环的位置),大于4m(一旦开挖后,骨架安装完成且用喷射砼封闭开挖面干缩后形成初支背后的空隙,考虑到拱顶部为细、中砂层,在超前加固不到位时易坍塌,很快将空隙填充,对后期回填注浆影响大。结 论:是要因。,持续改进?,通过对10个末端因素的逐一分析,确认以下两个是主要因素: (一)浆液扩散加固半径小(二)注浆时机选择不恰当,第七部分 制 定 对 策,第八部分 对 策 实 施,4月11日项目总工程师牵头工程部、试验室查阅类似地层的施工资料,选定改性水玻璃(水玻璃与稀硫酸的混合浆液)为

8、注浆浆液;4月12日4月15日试验室分别以不同配合比在现场进行注浆试验,通过试验效果确定了水玻璃:稀硫酸为1:1.08;同时确定了在满足固结强度的前提下混合溶液的ph值为3.04.0时固结时间最有利于施工。,对策实施一通过注浆试验选定浆液类型及施工配合比,总结:实施对策一后,统计发现该浆液渗透性好,扩散半径为1620cm,开挖后围岩稳定,完全实现对策目标。,4月11日由小组成员对注浆人员进行注浆施工的方法、标准的交底和培训,让每人明确了控制要点,之后组织实施了上台阶初支背后低压注浆及下台阶成环后初支背后加压注浆。 以50m作为一个循环(如横通道不足50m的,以横通道长为一循环),采用地质雷达对

9、已注浆段进行探测检查,并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部位实施重复注浆。,对策实施二减小回填注浆跟随开挖面的间距,总结:实施对策二后,统计回填注浆记录发现共4月12日4月16日共实施回填注浆5次(每日一次),其中5次回填注浆作业跟随开挖作业面约2.5m,结果均满足既定对策目标。,对策实施二减小回填注浆跟随开挖面的间距,第九部分 效 果 检 验,2011年4月17日,小组召开了本次活动效果检查阶段总结会议,会上项目总工程师向大家兴奋地讲,通过三个对策的实施,拱部超挖大、回填注浆跟随开挖面距离远等问题已有效得到解决,地表平均累计沉降得到控制,本次活动全面实现了既定目标,各项目标实现柱状对比见下图。活动后横通道第

10、一层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明显减小,监测结果数据统计见下对照表。,1、目 标 效 果,检测结果数据统计对照表,制表人: 制表日期:2011-4-16,1、目 标 效 果,2、经 济 效 益,本次活动主要将超前注浆加固材料由水泥浆改为改性水玻璃,由于注浆效果好,减少了喷混凝土作业时间,同时避免了坍方,每米节约喷射砼0.5m3,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单个横通道首层施工时间节约3d(29.8m长的横通道首层开挖计划25d完成施工,实际使用了22天完成施工)。成本计算见下表。,经济效益表一,2、经 济 效 益,结论:取得经济效益为6.47+6.12=12.59万元,经济效益表二,通过本次活动,实现了横通道地

11、表沉降控制,确保了横通道上方各类管线的安全,也保证了工程自身施工安全。获得建设、设计、监理以及质量监督部门的一致好评,并在2011年九月迎接了住建部副部长郭允冲的调研,受到住建部领导的好评。,3、社 会 效 益,第十部分 巩 固 措 施,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小组进行了仔细总结,认为必须在本项目的后续工程中推行,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该项技术,同时也有利于该项技术运用和发展。在活动后的巩固期间,横通道的施工均应用本次活动成果,地表累计沉降值控制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状态,平均累计沉降值始终控制在20mm以内。,地表监测统计表,第十一部分 总结及今后打算,1、总 结,活动自我评价表,本次QC活动,小组全体成员熟练掌握了横通道超浅埋暗挖的施 工工艺和操作要点。正是在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小组顺利完 成既定目标和施工任务。QC活动后,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个人能 力、QC知识都得到了升华,提高了小组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进取精神,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体现了我公司的团队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把QC活动继续开展下去,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重创新创效,体现专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结合,用数据说话,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施工,更加深入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2、下步打算,下一QC活动课题:,加快逆作法车站负层土方开挖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