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62206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数学“主题图”亮出精彩小学数学新教材,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这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赋予了生机,让数学变得可亲,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为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教材中的“主题图” ,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让 “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合理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方式主题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主题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主题情景的呈现过程。教材主题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

2、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主题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主题图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但是有些主题图内容较多。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分层进行展示:如四年级下册第 2 页“四则运算”主题图包含了“滑冰区、滑雪区、冰雕区”三个情景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把各个场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个场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学生先说到滑冰区,教师就出示滑冰区图,学生收集到信息 “滑冰区有

3、 72 人” ,根据这个条件学生补充条件,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引导提出的问题是:滑冰区上午有 72 人,中午走了 34 人,又来了 68 人。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学生再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说到冰雕区,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2)变静态为动态展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主题图”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处理,使原本静态的主题图变成了动态过程式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发现问题,

4、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a)演一演 “主题图”情境。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可依据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的奇妙与无处不在。(b)模拟“主题图”现实。模拟指学生身临教师创设的虚拟活动情景中获得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实践活动小小商店可依据主题图提供的情节,在教室里先办一个“小小商店” ,让学生购买喜欢的物品,结合学生所买物品灵活处理与重组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每个小组也开一个“小小商店” ,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进行模

5、拟演练。学生在回答钱不够怎么办时,思维踊跃,能大胆发表不同见解。(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在教一年级上册“上、下”概念时,我将书上的情境图设计成多媒体画面并伴有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学时先投影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大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相处得很好。每天,森林里的小

6、动物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瞧,今天都有谁来了?”师边说边投影出示小动物(小鸟在树枝上,小松鼠小免在树下) 。学生抢着回答,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抓住这一契机,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说说这三只动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得下面?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二合理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时机数学知识以“主题图”的形式编写,通过画面场景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对于“主题图”的呈现时机的把握,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在课始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提取有效数学

7、信息再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但是,恰当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时机会使得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一年级下册位置的教学中,是一副同学们都熟悉的上课座位图,我想同学们天天在教室上课,何不从生活中找素材呢?我从解决同学们身边的问题开始,让班里的学生说出自己是第几组第几个,让学生从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说一说,并用来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把主题图的放到课末作拓展练习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9 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中,把主题图的呈现放在新课教学后的尝试,在学生已经归纳了的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运动会主题场景图,问:“你能从图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一目了然,学生马上就领会到

8、主题图的隐性资源,回答:“跳绳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 “这个问题谁能解决?”生:“3 +9=12。 ”师又问:“这里的3、9 各指什么?”学生回答:“3 指跳绳的有 3 人, 9 是指踢毽子的有 9 人。”老师抓住问题的关键,马上追问:“这个算式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呀?”学生回答:“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 12 人。 ”从这样的一个环节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主题图的运用真的落实到了实处,从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中,梳理学生的的知识构架体系。让学生把新知和实际运用紧密联系,得到了很好的成效。在上述案例中,我们把原来放在前面的主题图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或新授课后的尝试练习,应该说更加有效地体现了教材原有“主题

9、图”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处理教材主题图的价值是充分体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让学生的思维在应用与巩固的同时,从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达成本环节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主题图不一定要放在课前,而是要考虑什么时候呈现合理更有效?什么时机呈现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要适当把握,也要灵活地处理呈现的时机,使其充分体现出主题图所蕴涵的内涵和价值。三按图教学变为用图教学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主题图和例题,仅是教师在预设教案时所思考的依据。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起点和生活经验,认真地分析教材,对主题图进行信息加工,把按图教学变为用图教学。在一年级上册“元、角的加

10、法计算”主题图是这样的:有三束不同形状的气球,圆形的气球每个 0.50 元,葫芦形的气球每个 1.20 元,心形的气球每个0.80 元。一位小女孩手里拿着圆形和心形的气球说:“我买这两个,要多少钱?” 一位小男孩手里拿着葫芦形和心形的气球说:“我买这两个,要多少钱?” 我在(1)班上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能从中发现什么信息?学生纷纷根据图意回答。然后教师问:“你们知道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别要付多少钱吗?”学生说出算式:5 角+8 角,1 元 2 角+8 角。课后我想到这里的女孩和男孩可以用我们的学生来代替,在(2)班上课时就这样设计:开始是观察图意,说说从中发现什么信息?然后教师

11、问:“如果让你挑选两种气球,你会挑选哪两种?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反思自己前后两次后的教学设计,第一次上课时我尊重图意,按图教学,完全按图意进行教学,经历了“引导观察、说明图意、说出算式”的过程。第二次上课时则开发图意,用图教学,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气球,这样让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使学习行为因需要而产生,同时这样的安排使问题开放些,学生可以列三道算式,更灵活。四拓展主题图的多样使用我们往往认为主题图的功能只用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结果学生仅仅是开头几分钟在情境中学习,剩余的时间就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这不但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没了兴趣,还对教学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如人教

12、版三年下册第 63 页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材所提供的一幅主题图,从图中只能引出本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主题图利用率不高。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 3 个问题的信息量,主题图的内容就显得充实了,实际情境就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是多元的整合,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另外合理利用好主题图还能发挥他的很多作用。1.利用主题图,使学生建立数感在教学一年级上册 10 的认识时,由于学生有了 19 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 ?”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的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 10 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

13、0 只鸽子”,“有 9 位小朋友和 1 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 10”,“有 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 4 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 比 4 多 1,4 比 5 少 1”,“有 4 只鸽子飞在空中,有 4 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 和 4 同样多。 ”“我知道 10 可以分成 4和 6,2 和 4 和 4 合并起来是 10”.“我会列 10 的算式,6+4=10.4+6=10.10-6=4.10-4=6”。2.利用主题图,发散学生的思维,编应用题.当学生列出算式后,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 10 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那 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 ”学生在互相交流中 ,还出现了许多新奇的想法。通

14、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于是对学生说:“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说 :“我用鸽子编,有 4 只鸽子飞在空中,有 4 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 2 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生说:“我用小朋友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的观察角度和其他学生不同,我及时给予表扬,这节课学生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 10 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应用这些旧知识,引出了与 10 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知识。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教

15、师只有对“主题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进行综合运用,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3、利用主题图渗透思想教育“主题图”教学不但要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还要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所呈现的主题情境图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校园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 10 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结合画面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这就是“主题图”所反映的精神实质。上好这一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更能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做好准备。总之,新教材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题图,并深入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图进行灵活地、创造地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最大价值,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参考文献: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3、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