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61898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0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2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一教材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第一部分 条文解释 (12小时) 第二部分 标准的实施(8小时) 第三部分 内部审核 (4小时)考试 (2小时),2,第一部分 条文解释,3,学员手册,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代替GB/T 19022.1-1994GB/T 19022.2-2000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ISO10012 的目次,ISO10012 p177 1.范围 2.引用文件 3.定义 4.总的要求(测量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

2、改进,ISO9001 1.范围 2.引用文件 3.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7.产品实现 8.测量、分析和改进,5,前 言 (我国)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9022.1-1994和GB/T 19022.2-2000。,要点,1.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2.代替GB/T 19022.1-1994和GB/T 19022.2-2000。,6,接上页,本标准与GB/T 19022.1-1994和GB/T 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 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

3、GB/T 19001标准协调一致; 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 体现GB/T 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7,ISO 前 言 p178 ISO 10012 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8,9,引 言 p179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要点,采用本标准的目的1.建立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2.它对实现

4、产品质量目标是重要的; 3.它对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10,接上页(引 言)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 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 24001-1996的第4.5.1条款。,要点,引用本标准 1.顾客对产品质量有要求时; 2.供方对提供产品有承诺时; 3.立法和执法机构对安全、环保、公平交易、计量等方面有要求时; 4.组织在进行体系的评定和审核时;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

5、足其它标准GB/T 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 24001-1996的第4.5.1条款。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凡需要用准确可靠的测量作保证的情况下都可采用本标准。,11,接上页(引 言) GB/T 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要点,质量管理原则 1.过程 Process:“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过程方法”是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图1显示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12,接上页(引 言)

6、p179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组织规定体系要求和控制程度 1.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 2.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 3.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除非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要点,13,引言的重点,一、为什么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设备失准 测量过程失控 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14,测量设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R 设备的计量特性,使用时间 t,设备的计量要求,设备的最佳校准时间,15,测量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测量特性曲线,测量特性曲线,对测量的

7、计量要求,对测量的计量要求,16,按ISO10012国际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1.能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满足预期要求; 2.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3.可以有效控制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如控制物料、能源、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因测量失准引起的风险; 4.作为保证组织决策正确和增强效益的基本依据。,17,二、如何采用ISO10012标准 1. 顾客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时; 2. 供方需提供合格的的产品和服务时; 3. 立法和执法机构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时; 4.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审核时。凡有上述需求的,通过指导和帮助,都可以依照ISO10012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并申请办

8、理对其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18,我国与国际企业计量管理要求的比较,中国企业计量的发展 1. 1984年1992年 工业企业计量定级升级办法 2. 1992年1995年 暂停 3.1995年 2004年 关于帮助100个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工作的通知 4. 2003年12月 ISO10012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2004年3月发布JJF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 5.2005年我国按国际标准ISO10012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国际企业计量标准 1. 1984年1992年 没有国际标准 2. 1992年1月国际标准ISO10012-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正式颁布 3. 1997年 国际标准ISO1

9、0012-2测量过程控制指南正式颁布 4. 2003年4月 国际标准ISO10012 测量管理体系公布,19,我国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方式,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经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认监委批准,今后,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牵头,与地方和行业学协会共同组成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统一实施全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2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国家对测量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负责推广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

10、认监委)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21,22,23,认证依据,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ISO 10012: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 代替GB/T 19022.1-1994 GB/T 19022.2-2000,24,在

11、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递交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申请单位名称:_ (盖公章)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_申请日期:_年_月_日,25,认证程序,文件评审,制定计划,申请认证,现场审核,审核报告,颁发证书,26,27,28,为适应中国加入WTO,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测量能力,加强对测量数据和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 确保企业在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29,三、质量管理原则之一过程方法,ISO9000 质量管理原则适用于ISO10012 P197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管

12、理的系统方法 f)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30,31,过程方法 p204-210,1.企业为了能有效地运作,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会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企业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 2.由输入、输出、资源和活动(程序)构成了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例如,来料检验(也属于测量过程)如果被视为一个过程,则输入应为一组待检的物料及其要求,输出应为测试报告。该过程的资源包括:合格的检验员、检测设备仪器、以及判断用的依据文件。活动是对物料进行检验,判定合格与否的一系列有序的工作,制定出

13、程序,加以实施。 3.“过程”的实现应该产生增值。“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4.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如,生产过程、测量过程、质量过程、管理过程等都是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和作用的。 5.要测定和评估“过程”的能力。6. “PDCA” (“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方法可用于测量过程和计量确认过程。,3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本标准的范畴 1.测量过程

14、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3.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4.用于支持、证明符合和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新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是科学地阐明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与计量工作的关系,明确了测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计量要求。,要点,33,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标准的要求。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

15、系 1.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2.引言: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3.范围: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件; 4.范围: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的要求。,接上页(范围),要点,34,(一) ISO 9000族 2000版 质量管理体系,35,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与计量测试有关的部分,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2 监视和测量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4 数据分析问题:以质量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计量管理要求不可能全面、系统、深入。,36,(二) ISO 14000 (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1.职责和方针 2.目标和策划 3.实施和运行 4.测量和评价(监测和测量) 5.评审和改进 6.持续改进问题:以环境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计量管理要求不可能全面、系统、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