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6(张永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6617543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学6(张永桃)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市政学6(张永桃)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市政学6(张永桃)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市政学6(张永桃)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市政学6(张永桃)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学6(张永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6(张永桃)(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6.1 市议会制6.2 议会市长制6.3 市长议会制6.4 市委员会制6.5 市经理制,6.1 市议会制,6.1.1 市议会制的主要特征 市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是市议会就是市政府,市议会兼行决议权和行政权。英国各城市普遍实行这种市政体制,加拿大多数城市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符腾堡地区的城市也采用市议会制。,6.1.2 市议会制的基本特征,1、市议会由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行使立法权、决议权、人事任免权、城市预算权,以及监督行政权等。2、从市议员中选举一名市议会议长,即市长。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而没有实权。市长的礼仪性职权包括主持市议会会议、会见国内外重要

2、宾客、主持城市的重要庆典活动等。市长在市议会表决时,一般不投票,但在票数相等时,可以投决定性的一票。市长既没有市政府决策的决定权,也没有市政府行政管理的统一指挥权。,3、市议会的委员会兼行市政府工作部门的部分职能。它既行使一般的市议会委员会的职权,如审议议案、调查问题、召开听证会等,又行使行政决策权。委员会的类型有多种:常设委员会,担任传统的行政角色;临时委员会,负责临时性事务;联合委员会,是为了处理跨地区的共同性事务而设立的办事机构。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较高,对于某些事项,市议会必须征得相关委员会的同意,否则难以决议。,4、市议会与行政部门的人事任用权。行政部门与委员会对口设置,共同处理行政事务

3、。由于市议会的委员会主要由市议员组成,事务较多,往往没有充足精力处理城市管理的日常事务,所以这些事务一般由行政工作部门负责,部门长官对市议会负责。,6.1.3 市议会制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提高市议会的权威性,加强市议会对城市管理的监督与控制;有利于减少决议机构与行政机构的矛盾,降低内耗。 缺点:缺乏一个统一指挥市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有实权的市长,不利于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提高行政效率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6.2 议会市长制,6.2.1 议会市长制主要特征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别设立,市议会的地位高于市长。 日本的城市多采取此种组织形式。美国部分小城市和少数大城市采用此制,称其为“弱市长制”

4、,6.2.2 议会市长制基本特征,(1)市议员和市长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不得兼任议员。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包括主持议会会议、出席重要庆典活动、会见重要宾客、授予荣誉称号等。(2)市长人民某些部门长官必须征得议会的同意。(3)市议会可依职权向市长和市政府提出建议,建议分为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两类。(4)市议会可以自主通过预算、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市长反对无效。这些文件通过后,市长有不同意见,可以要求复议,但如果以2/3多数重新通过,市长必须接受。,(5)市议会对市长和市政府的工作有准司法性的调查权。(6)市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要求市长辞职。 (7)涉及市民切身利益与责任重大的行政机关对市长和

5、市议会双重负责。行政机关包括教育委员会、人事委员会、公安委员会、固定资产评价审查委员会、选举管理委员会、检察委员会等。,6.2.3 议会市长制优点与缺点,优点:市议会与市政府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防止了市长专断,也可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缺点:在工作中可能造成市议会与市政府的相互牵制,降低工作效率。,6.3 市长议会制,6.3.1 市长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有独立的市政府与市议会,分别行使行政权与议决权,市长与市政府的地位高于市议会的地位。 法国的城市和美国较多的大城市都实行这种市政体制,在美国,它被称为“强市长制”。,6.3.2 市长议会制的权力分配,行政权从议会转到市长手中,市长拥有财政预

6、算的编制权执行权,市政官员的任免权,有否决权。 议会负责立法,多由市长提出立法草案,议会审议通过;对经市议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市长有否决权;市议会审议和通过预算。 议会权力相对较小,6.3.3美国市长议会制的基本特征,市长和市议会都是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和市政府职能部门的长官不得兼任市议员。 职能部门的长官由市长任免并对市长负责。 市长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 部分城市的市长有准司法权。 部分大城市为加强管理,市长可以任命一位专业人士担任首席行政观,由他根据市长的授权,处理市政府的日常行政事务并对市长负责。市长把精力放在大政方针、处理重要问题、协调各种关系等。这是从强市长制演化出一种“首席行政

7、官强市长制” 。,6.3.4 市长议会制的优缺点,市长议会制的优点 克服了弱市长制职权分散和职责不清的弊端。 市长拥有管理市政的职责和权利,为全市提供了有力的行政领导,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市议会免除了日常的行政事务,也有利于其更多关注市民的主要需求。,市长议会制度的缺点 由于市长一人承担市政管理,很难保证市长的专业行政能力和时间精力能胜任和完成工作。 若市长的权利过大,市议会的制约力削弱,容易引起市长专权。 如果市长不尊重市议会,二者容易产生矛盾。,6.4 市委员会制,6.4.1 市委员会制的主要特征城市委员会制的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是统一的,市政府是由少数委员组成,一般为三到七人,由市民直接

8、选举产生。委员兼任行政部门的领导。美国较多的中等城市和少数大城市实行这种市政体制,它与英国的市议会制类似。,6.4.2 市委员会制的起源、发展、衰落,起源:城市委员会制是作为应急手段应用于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市后得到推广的。1900年该市遭受飓风和海啸袭击,6000多人丧失生命,财产损失高达2000万美元,而市政当局对如何处置危局争论不休,束手无策。在改革派的倡议下,州议会任命了5位当地著名的企业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负责管理城市,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多年的债务被清偿,收 支实现平衡,重建工作顺利开展,还修建了5英里长的防洪堤。加尔维斯顿的经验很快得到推广。,城市委员会制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 到1

9、910年已有108个城市采 用了委员会原则的政府形式,到1917年应用城市数目达到500个,42 个州立法认可这种新的市政体制。但此后委员会制逐渐衰落,采用此 市政体制的城市数目持续下降,大部分原先实行委员会制的城市也都 放弃了该体制,当前主要为一些小城市所采用,实行此体制的城市大约 占美国城市总数的2,6.4.3 市委员会制的基本特征,由市民选举产生市委员,组成市委员会。市委员以集体领导的形式来行使其最高行政权。各委员职权相同,进行集体议事,决议是以投票结果来做出。市委员会产生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市委员们推选一位委员为主席,主持会议,即为市长每个市委员兼任一个或几个工作部门的首长。市委员既是市

10、议员,又是市政府工作部门的首长;市委员会表决任免若干位较重要的行政长官,包括市秘书、市司库、市审计、市检察官和市学务委员会委员等,他们对市委员会负责,6.4.4 市委员会制的优缺点,优点: 委员会制的组织极为简单,行政和立法权均属一委员会,委员人数少且兼任行政部门的领导。立法方面由于委员人数少,意见易于一致,行政方面部门责任 专属一人,避免了意见分歧和责任不清,因此增进了办事效率委员会 制实行超党派选举且只选举少数官员,程序简单,选民的任务简化,职 业政客和政党很难操纵选举由于结构简单,职能明确,一般市民容易 了解市政机构,政府政策也较易推行。而且委员会式的市政体制有助 于增进官员合作和行政决

11、断能力,委员由于人数少且权力集中于少数 人手中,相比较权力分散于多人的体制,市政官员们更易于互相合作, 内部的纷争和冲突也更少,缺点: 实行委员 会制的城市缺乏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由于权限不集中于一人,各委员 地位平等,没有一个行政主脑总揽全局,无人对全面的市政管理负责, 当委员之间发生争执时难于处理;城市问题极其庞杂,需要市政管理方 面的专业知识,民选的委员一般不具有此项能力,出现许多委员不胜任 工作的情况由于该体制放弃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各委员集立法与行 政权力于一身,易于揽权,并从各自部门利益出发处理事务,在各个委 员周围往往形成互不统属的政府,6.5 市经理制,6.5.1 市经理制的主要特

12、征 市经理制的主要特征是市议会聘任一位市经理,把行政权授予市经理行使,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美国一部分中等城市和多数小城市都实行这种市政体制。,6.5.2 市经理制产生的背景,市经理制是世纪初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市政体制,它发源于美国,正值美国进步运动方兴未艾之际,是新旧社会经济结构交替时期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人口的发展,城市大规模的兴起,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变与转移,美国市政管理面临着尖锐的挑战,亟需认识和解决的城市问题接踵而至,成为美国社会面临的新的紧迫问题。然而由于不完善的市政体制,市政管理相当混乱,市政建设呈现严重的无政府状态。这种状况加剧了

13、美国社会向工业国转化过程中所蕴积的各种矛盾,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市经理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呼之欲出。,6.5.3 市经理制的运行方式,市经理制采用科学化管理原则,即按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市政管理。具体地说,市经理制就是市议会聘任一位市经理,把行政权授予市经理行使,市经理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的一种市政体制。 它和企业中的管理体制具有相当的相似性: 首先在企业中,存在着三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是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董事会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三是经理与企业内各部门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在市经理制中同样存在着三级的委托代理关系,它们分别是市民与市议会的委托代理关系、市议会与市经理的

14、委托代理关系。 其次不论是企业中的经理还是市经理制中的经理,他们都是处于受雇佣的地位,他们职位的持有与他们的业绩息息相关。,当然,在实行三权分立的美国,这种市政体制的确立也深深烙上“政治-行政分离”的烙印。市经理制规定:市经理是市政府的行政首长,市议员无权对市经理发号施令,也不得越权干预市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事务;同样,市经理也无权对市议会的决策表决投票。虽然,在这种体制中,市经理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受雇于市议会),也没有像美国联邦政府与国家意会表现的权力环环相扣层层制约那种关系,但从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上,它确实体现了权力的分离。这从市经理不参与政治的行为上表现得最为彻底。,案例分析,珠海招聘城市“管家”与美国的市经理制 珠海招聘城市管家.d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