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讲义(v1.0.0.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17112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S 页数:205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讲义(v1.0.0.2)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无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讲义(v1.0.0.2)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无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讲义(v1.0.0.2)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无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讲义(v1.0.0.2)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无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讲义(v1.0.0.2)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讲义(v1.0.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电子讲义(v1.0.0.2)(2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易考无忧科技有限公司,会计电算化,网 址: QQ群:150561972客服热线:400-600-2366 YY频道:94500266,知识结构内容,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第三章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第四章 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简介第二节 会计核算软件,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简介,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 五、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六、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简介,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狭义

2、:指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包括:使用计算机技术替代手工完成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期末结账、会计报表编制、会计信息分析等基本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比较完整、细致、及时的账、证、表资料。广义: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宏观层面的会计电算化的规划、管理体制的建立、工作规范及商品化会计软件标准的制定;微观层面的电算化工作的组织、规划、实施、使用与维护、安全与内部控制等;以及软件企业的会计软件开发等。,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简介,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的发展过程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始于19

3、78年,终于1989年。 1、1978年,我国财政部向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拨款,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序幕,也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了探索起步、实验试点阶段。 2、1981年8月,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及原第一机械工程部联合在试点单位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研讨会”,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一词。 3、1983年以后,微型计算机在国内市场大量出现,这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4、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结束。,(二)模拟手工记账探索起步阶段的

4、基本特征,模拟手工记账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 1、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会计人员摆脱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杂易错的重复劳动,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 2、会计软件开发方式各自为战,自行组织开发自身的“会计软件”(实质为“账务处理系统”等单项简单功能),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3、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主要采用文件管理系统或开始引入数据库管理系统。 4、会计软件的功能完全模拟手工记账,包括模拟手工环境的数据处理过程及信息输出形式,而且局限于单项会计核算业务范围。,(三)模拟手工记账阶段的应用结果,模拟手工记

5、账探索起步阶段,会计核算软件受技术和认识等方面局限,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数据处理工具模拟会计领域的单项核算业务,应用结果是: 1、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重复、不一致。 2、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等不能有效融合,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因成为“信息孤岛”之一而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财政部于1989年12月和1990年7月先后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

6、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标准和评审制度。,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一)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取得的成绩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电算化理解的深入和提高。会计核算电算化变得越来越重要。1、从企业方面看,企业积极的研究,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本身及其他业务信息的集成,充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从会计主管部门看,为了指引软件开发公司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电算化软件和正确引导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财政部颁发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例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使我国电算化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二、与其他业务结合

7、的推广发展阶段,(二)会计电算化的划分层次 1、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会计核算。 2、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帮助财会人员提高经济效益。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等。 3、会计决策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它对企业管理中带有不确定的因素的半结构化问题进行决策分析,为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帮助。,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1.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初中级阶段(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 2.实现会计管理的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

8、变) 3.新会计准则与电算化融合,会计电算化逐步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出现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一)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集成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 1、2001年6月,财政部先后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 行)和6项具体控制规范。2、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取得了内控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3、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

9、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二)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它是当今一种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应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在全球规程范围内迅速应用,能从根本上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确保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料共享。 (三)ERP系统的引入 1、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企业开始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2、ERP的本质是集销售、采购、制造、成本、财务、服务和质量等管理功能于一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很全面的系统。 3、ERP系统强调以客户或市场为中心,对企业各种资源的计划和控制。,

10、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四)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1、会计电算化解决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的相关问题。 2、会计信息化则是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上,以构建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为指引,集成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和信息。 3、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和基础工作,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一)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1、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 3、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五、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五、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二)提高了企业现

11、代化经营管理水平1、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2、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3、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影响,许多地方需要改革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电算化的管理体制包括国家的宏观管理和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微观管理(一)宏观管理 1、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 3、加强会计软件电算化管理体制的建设。 4、加强电算化的组织和领导,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5、组织和管理电算化人才培训工作。,六、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六、

12、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二)微观管理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2、日常操作管理。 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4、会计软件管理。,第二节 会计核算软件,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和演进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 三、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四、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二)会计核算软件的演进它的演进主要经历了:a、人工管理阶段 b、文件管理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和演进,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三、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会计核算软

13、件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四、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第一节 计算机一般知识 第二节 计算机硬件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 第五节 计算机安全,第一节 计算机一般知识,一、计算机的发展 二、计算机的特点 三、计算机的分类 四、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五、计算机中的数据和编码,第一节 计算机一般知识,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装置。它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电源、显卡、硬盘、光驱等,具有计算、判断和存储信息的能力。,一、计算机的发展,1、计算机的产生 世界上

14、第一台计算机: 名字:ENIAC 诞生:1946年2月(美国) 元件:电子管 原理:“存储程序” (冯 诺依曼),2、计算机的发展 按照计算机基本开关逻辑部件所使用的物理器件的变迁为依据,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新一代计算机(智能化),一、计算机的发展,目前,计算机正在向智能计算机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方向发展,二、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高性能计算机每秒能进行10亿次加减运算。 (2)计算精度高:

15、一般可达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几百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3)存储量大:具有存储和“记忆”大量信息的能力。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借助逻辑运算,可以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下一步操作,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5)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进行各种操作。,三、计算机的分类,1、根据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划分:可将其分为数字电子计算机、模拟电子计算机、和数字模拟混合式算机三类。2、按计算机的用途划分:可将其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种。3、按计算机规模划分:可将其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五大类。4、按计算机处理能力划分:可将其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

16、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六大类。5、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划分:可将其分为微型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等。,1、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即用“0“或”“1”的编码表示数据。 2、数据中的存储单位计算机内部运算的是二进制数,我们将8个二进制位的集合称作一个 “字节”,英文名称是Byte,它是计算机存储和运算的基本单位。 3、计算机中的编码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处理复杂多样的信息,包 括数值型信息与文字、符号、语音、图像等各种非数值型信息。 4、字符编码规定怎样使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字母,数字以及一些专用的符号。,四、计算机中的数据和编码,电子计算机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应用领域有:1、科学计算:又称数值计算,用于航天、军事、气象、桥梁设计等领域的计算。 2、信息处理:又称数据处理,用于人事管理、人口统计、仓库管理、银行业务、文献检索、预订机票等。 3、过程控制:又称实时控制,用于工业、交通运输的自动控制,对导弹、人造卫星、飞机的跟踪与控制等。 4、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网络,用于网上会议、远程医疗、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等。 5、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AI):用于医疗诊断、文字翻译、密码分析、智能机器人等。 6、计算机通信: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应用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