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四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616275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5.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四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四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四(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两个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一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2.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

2、历史过程。,两个途径:一是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一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4.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简单 商品经济,发达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3、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自然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 分工,不同的 物质利益主体,生产不 同产品,各自有相对独立的 物质利益,需 要 互通有无,采取商品交换形式,商品经济,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w,2.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商品的二因素,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

4、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1:2,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的二重性,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劳 动 二 重 性,使用价值,价 值

5、,商 品 二 因 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3.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劳动时间,价值量,劳动量,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

6、,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同时也产生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5.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5.价值形式的发

7、展与货币的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价 值,商 品,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前提,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

8、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马克思劳动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深化对科技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9、,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A成为W,条件,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出A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商品,价 值,4.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货币的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资本。pm P,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

10、制: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二)资本主义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和法律原则决定的。为了维护经济上的所有制关系而建立的一整套规章制度逐步以法的形式再现出来,就使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3.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4.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工作日(小时)

11、,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 货币表现为3元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 15元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价值 12元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 3元 棉纱的价值就是 15元,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过程,工 人 劳 动,进入生产过程,40元 8小时,生产资料,160元,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8小时,创造新价值8

12、0元,劳动力价值,120元,布4米 100元,辅料2套 20元,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200元 =,120C,+40V,+40M,资本表现为物:厂房、机器、原材料、辅助材料。,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生产关系。,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2.资本的本质,4.资本的划分,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原有价值转移, 价值量没有变化。,使原有价值增殖,产生剩余价值。,5.划分的意义,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

13、的唯一源泉。,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剩余价值率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6.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工作日(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6小时,6小时,100%,=,0,6,6,3,15,12,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9小时,=,6小时,15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整个劳动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

14、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工 作 日(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0,4,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8小时,=,4小时,200%,=,m,=,6小时,6小时,10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产阶级都能获得;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而一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资产阶级将长期稳定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7.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新增加的资本是积

15、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转化,是剥削雇佣工人的结果。资本家进行积累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市场竞争生存的外在压力。,再生产,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外延式,内含式,物质资料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内容,规模,再生产,统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第一年投资100,m=100%, m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一 100 80C+20V+20m=120,二 100 80C+20V+20m=120,三 100 80C+20V+20m=1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资本家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定时期都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积累物。,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简单再生产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扩大进行。,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积累率50%,一 100 80C+20V+20m=120,二 110 88C+22V+22m=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