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学4—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61358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售学4—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零售学4—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零售学4—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零售学4—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零售学4—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零售学4—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售学4—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市场选择与店址分析,第一节 市场区域和区位选择,一、城市选择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及集聚程度 城市的市场机会 城市的投资成本,经济发展与零售业态发展的关系,1、购买力指数BPI(Buying Power Index),2、零售饱和指数IRS(Index of Retail Saturation),零售业态饱和度指数,3、品类发展指数CDI(Category Developing Index),二、城市区域选择,根据店铺聚集程度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城市商业区域 商业区 购物中心,1、中心商业区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城市办公大楼和零售商店最为集

2、中的地区,车流和人流高度集中,城市最大的购物区 CBD是设置零售网点最富潜力的区域,中心商业区的辐射范围,超广域级商业中心 辐射国内外 广域级商业中心 辐射整个城市,怎样评估商业区的辐射力?,东京银座,香港铜锣湾,上海南京路,2、次级商业区SBD,城市两条主要街道交叉口处的店铺聚集区,汇集至少一家大型商店与若干小店组成,3、邻里商业区NBD,满足社区购物和服务需求的店铺集聚区,一般位于住宅区的主要街道上,温州的邻里商业中心,课堂讨论,中心商业区与次级商业区、邻里商业区的地位变化趋势如何? 中心商业区地位先升后降 次级商业、社区商业崛起 商业区等级体系淡化,4、商业街(String),商业步行街

3、 综合商业街 特色商业街,北京王府井步行大街,苏州观前步行街,杭州清河坊步行街,温州人民路、大南路,温州女人街:纱帽河,温州酒吧咖啡街:望江路,课堂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商业步行街?,为什么要选址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零售的意义,销售与利润 形象展示,南京路租金10美元/平方米/天,南京路日客流量200万人次/天,5、购物中心,城郊购物中心 市区购物中心 社区购物中心,核心主力店,商业街或购物中心一般有2-3个核心主力商店 大型百货商店 大型超市 大型购物广场,宁波天一广场,大店的“五公里死亡效应”,世纪联华,日本大店法,六、专业市场,第三节 商店微观位置选择,一、商店选址的原则 方便消费者购买

4、 方便货品运送 有利于竞争 有利于网点扩充,二、商店位置类型设计,孤立店 城市商业中心 规划的购物中心,原则,只有集客能力非常强的大店才能独立开店,中小商店一般依托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开店,三、位置选择,1、集客规律 (1)客流性质 本身客流 派生客流 分享客流,麦当劳和肯德基,(2)潜在固定顾客,商圈内的人口是商店最大的潜在顾客 调查统计商圈半径范围内人口总量和结构,(3)流动顾客,商业繁华街道 各种交通枢纽 某些单位:学校等,葡京小站,2、周边商店聚集情况,(1)异种零售业的聚集 (2)竞争零售业聚集 (3)互补关系零售业聚集 (4)多功能服务业聚集,3、交通地理条件,(1)对于辐射能力比较广的商业业态,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 (2)街道客流习惯 (3)阳光照射 (4)临街与台阶,第四节 两种选址方法,一、需求和供给密度分析法 1、市场需求密度 一个地区对零售商业提供的商品或商业服务的潜在需要 2、供应密度 零售企业在不同区域的集聚程度,3、需求密度专题地图,(1)影响潜在需求的因素 (2)确定因素的临界标准 (3)制作专题地图,某零售店的潜在需求因素及其临界值,需求密度地图,供应密度地图,选址综合地图,二、多因素组合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