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60924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四个方面),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四点),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4、公有制为主体,6、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本课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生产的宏观背景,重点考查消费的作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如小微企业)发展的经济意义 2.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以选择题为主,材料(主观)题的考查经常将消费的作用融入到扩大内需中考查。基本经济制度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就业和分配制度来考查,考点一: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注意消费不一定都会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A.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 B.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近几年,由于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体、娱乐、旅游业随之兴旺发达起来)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考点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正确理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1)“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是指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得以提高。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1.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 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 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 、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量的增 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 业的成长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

4、环节 A. B. C. D. 2.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 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 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 越高。这说明 A. 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 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逐步扩大 C. 消费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 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生产结构的进步,B,C,3.20072014年是我国婚育高峰期,结婚人数将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长,婚庆服务通过商业化运作成为一条产业链应运而生。这表明 A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4.世博会、亚运会带动了大量投资,建设了大量场馆,成为新的旅游景点,这又促进了当地经

5、济的发展。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发展促进生产发展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A,D,(1)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对待消费行为。 (2)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 (3)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5)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培植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6)大力发展经济,拓展再就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7)建立信用消费制度,促进个人信用的发展。 (8)控制CPI过快上涨,稳定物价,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当前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5.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

6、用。下列能直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措施是 对农民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 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提高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税率 某地政府向居民发放消费券 A. B. C. D.6.要让 LED 照明技术真正走进居家生活,必须有新一代的“领航产品”的出现,才能带来新的消费热点。这体现了 A.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C.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A,D,7.2009年“家电下乡”给整个山东国民经济带来4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家电下乡”,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 为企业开拓市

7、场,促进家电产业的发展 拉动农村消费升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协调城乡发展 增加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降低物价 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A. B. C. D. 8.关于产品的设计,“苹果之父”乔布斯曾说:“根据大众的需要去设计产品其实是非常难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去展示给他看。”这一观点体现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 B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消费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B,B,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现在国家正在研究起草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

8、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快振兴文化产业。 根据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说明国家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而且能够满足人民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

9、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截止到2010年8月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下乡政策已给温州市消费者带来2.3亿元实惠。自这两大惠民政策于2009年在温州市实施以来,汽车和家电已成为温州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热点,在拉动内需的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实惠。但从根本上还要增加农民收入,否则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只会是相对短期的现象。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由于低利率大大降低了按揭成本,同时消费环节税费降低,促进了汽车、房屋、奢侈品等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并带动了与房地产关联的装修、家电、家具等消费回升。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

10、增长? (2)结合材料,就扩大内需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带动生产,为生产提供保障,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补贴政策,增加对中低收入者、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抓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发展信贷消费。通过各种惠农政策,推

11、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开拓消费市场,稳定物价。,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考点三: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1、必要性(原因),2、重要性(意义),(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2)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1)从生产力角度: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

12、中心。 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2)从生产关系角度: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3、措施,正确认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1)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8.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

13、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大力发 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 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 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A. B. C. D. 9.中国生产力学会于2010年9月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中国生产力发展辉煌30年成果展示系列活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消除社会差距 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能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A. B. C. D

14、. ,D,C,1、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公有制的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考点四:公有制构成及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地位,比较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3、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 (1)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

15、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拓展深化: 1、正确区分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有别于股份制。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股份合作制是本企业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 第一,从经济性质(所有制性质)看:股份合作制是集体所有制经济。股份制一般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二,从经济形式(资本

16、组织形式)看:二者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注意两点:其一,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能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其二,这种优势,指的是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第一种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经济的误区。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第二种是要走出片面强调数额、数量的误区。公有资产占优势,更体现为质的提高。,3、正确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从国有经济的分布看,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一般竞争性行业应放开搞活,让多种经济形式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2)从国有经济的比重看,国有经济的作用既要通过国 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通过国有控股、参股来实现。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减少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3)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是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应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和对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的控制力上。它主要是通过能对国民经济命脉发挥控制作用的大型国有企业来实现的,并非通过所有的国有企业来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