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教师中心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0854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教师中心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教师中心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教师中心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教师中心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教师中心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教师中心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教师中心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 (教师中心稿教师中心稿) )zxdl 五柳先生传1、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第二段:赞语(五柳先生精神风貌)2、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 。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3、陶渊明“好读书” ,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

2、作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 , “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 “家贫不能常得” , “曾不吝情去留” , “不蔽风日”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 ,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5、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6、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

3、,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7、 “赞”语中哪句话和前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8、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1) “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2)饮酒。他饮酒时“造饮辄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3)著文章。其目的“自娱” ,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

4、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9、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10、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 “晏如也” ,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5、” “忘怀得失” ,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11、 “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其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马说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各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3

6、、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当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 ,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4、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5、 “策之” “食之” “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6、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

7、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7、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本文的局限性:文章流露了个人的感叹,作者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8、各段段意:第 1 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第 2 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 3 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与朱元思书1、段落大意:文章的第一部分,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文章的第二部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

8、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文章的第三部分,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找出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从视觉来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

9、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从听觉来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

10、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 “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6、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7、写作特色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

11、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8、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先总后分。9、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 ,由近及远;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10、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 “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

12、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写“奇山”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 ,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 ,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11、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

13、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12、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13、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的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

14、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1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参考 6 送东阳马生序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 (得书)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 (从师)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 (求学)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

15、集于此。也是从衣食住行师书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是可谓善学者” 。 “其将归见其亲” ,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他。4、中心思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5、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运用对比手法。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小石潭记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16、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屿、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5、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6、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 、“闻” 、 “伐” 、 “取” 、 “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 、 “其境过清”埋下伏笔。7、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 “移步换景”的写法。8、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9、潭水有什么特点?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