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典《大学》读书笔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0739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典《大学》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儒典《大学》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儒典《大学》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儒典《大学》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典《大学》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典《大学》读书笔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典儒典大学大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一、孔老夫子一生所行持,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 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 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 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 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 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二、简要谈谈对孔老夫子的内修境界的认识 这里仅从大学角度谈。虽然, 大学是孔子的学 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 录, 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 “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

2、章寻找理论依 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 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 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 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 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 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 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本人这里试 图从内修角度去解读三纲要乃至“修齐治平”理念。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就是他内德光明的一个注 脚。德性,本来就是光明的体性,也就是通常说的慧性。 “明明德”第一个“明” ,一般作动词解释为对明德的能动 认识。在经

3、世方面,古今贤哲多解读为弘扬人性中光明正 大的品德,故而把第一个“明”定义为“弘扬”等义,但 这远远不能涵盖“明”的后得“智”性一面。所以,仅仅 “弘扬”一词,内在的明德是不可能真正彰显出来的。所 能弘扬的,只能是社会道德人性的一面,却不能涵盖内在 修为超凡脱俗的一面。若没有这一面的内德,孔子的思想 就不能碰撞出如此灿烂的火花来。所以本人觉得此处更是 一种明“智”的状态,这种“智”体现在大学提到的 “格物”而“致知” ,通过这个路子,达到对“明德”的觉 悟,则“近道矣” ,即通达体性之“大” (上期对“大学” 之“大”的解读) ,它包容一切,涵盖一切,空明廊阔。 2、大学之道在“亲民” 。这反

4、映了夫子教化世人的着 手点,在于建立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并以远古尧舜禹, 近之西周王朝为样板奔走呼吁,终身致力仁政仁爱理念。 关于“亲民” ,很大部分学者根据大学所引用康 诰 “作新民”而注解为“新民” ,所谓弃旧图新、去恶从 善是也。本人从内在德性修养角度,认为垢尽为新, “德润 身” ,光明显现为新。但从行道角度讲, “亲民”不仅是 “作新民” ,而有更深的内涵。否则,同一篇目中,为什么 不直接根据古语概括为“新民”而采用相异的词汇呢?显 然,二者内涵有所不一致。即使孔子或他学生,若仅仅是 “新民”涵义,他就没有必要另外创造一个“亲民”词汇。 再阅读后文, 大学引用康诰语“如保赤子” ,这

5、样 “亲民”之意才趋于完整。 “如保赤子”说的是爱护民众如 同母亲护亲生婴儿般。所以, “亲民”与孔老夫子一生倡导 的“仁” ,即与“仁政仁爱”在内核上,极为一致。这是顺 理成章的事。 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 “止”字, 大学。传十章第三章“诗云:“邦 畿千里,惟民所止。 ”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 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 止于信。 ”归纳起来,于社会,就是人各安其位,秩序井然, 顺乎自然。于个人,君子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这也是 明了治国

6、做人所彰所遮,所彰,即止于至善,扬圣贤明君 仁政君子之道。所遮,即戒行,杜绝暴君暴政小人之行。 上述三个“在于” ,即“三纲要” ,分别从内证德性, 外化德行,仁爱所依等三方面讲述了通达大学之道。 4、紧接着, 大学论述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前面分析了“止”的涵义,一是彰至善,明“君子有 所为” ,一是遮止“君子有所不为” 。水有“止” ,就不起波 澜,人心有“止” ,心则安静,心安静则各守本分事。安守 本分,则摒除物欲的蒙蔽,这便是“虑”的作用,也就是 起“观”智。有“观”则有“照” ,观照同时,即

7、是“得法” ,明明德之本。则近道矣。道次第颇是分明。让我们不得 不佩服东方圣人孔老夫子的内修功底,真乃个人修身实践 与家国天下治理理念完美统一。 三、阐明“明明德于天下者”应该怎么做? 大学概括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1、起用古人的经验。在孔老夫子眼中,古人经验是值 得大写的。 首先,远古尧舜禹等,是圣君典范。当然,按历史记 载,尧舜禹时代的社会背景是没有阶级的剥削与压迫,社 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人崇尚道德,是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