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05024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爱在重 阳阳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爱在重阳爱 在 重 阳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沈高中心小学 张 莉一、活动背景九月初九是中国的又一传统节日重阳节。1989 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此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当前社会各界都在提倡敬老爱老的新风尚,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虽然每年都过,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铁门、铁窗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友情、亲情也随之而疏远,像敬老、爱老等这样一些传统美德也随之被淡忘。现在的独生子女

2、在家中是小皇帝,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根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辛劳,尊老、爱老更是无从说起。因此了解重阳节,既是丰富学生对社会感知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学习、传承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一大契机。二、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情感目标:1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懂得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能力目标:1培养孩子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2通过搜集资料、集体讨论、小组合作、总结反思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

3、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三、活动时间XX 年 9 月 1 日10 月 1 日四、活动准备1.回顾成长历程,体会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艰辛。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查阅搜集资料、问别人等) 。3.收集古今中外“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名言佳句、名人故事。4.各小组自备相机,准备拍摄家庭或社会上反映尊老方面的照片及外出活动的照片。五、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激发兴趣,明确目的,制订计划一、谈话导入: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吗?那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呢?谈谈你对重阳节的了解。二、筛选研究课题,教师相机板书。关于重阳节,你最想了解哪个方面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

4、答板书,初步确定研究子课题。如: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美食;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的故事;重阳节的诗歌三、分组。四、推选小组长,讨论、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进行全班交流评议。 (附:小组活动计划表)活动主题:承担子课题: 小组名称: 小组长: 小组成员: 活动计划: 活动分工: 成果展示形式: 预计结题时间: 备注: 五、根据小组活动计划及分工,小组成员每人制定一份个人活动计划交小组讨论通过。 第二阶段:走访调查,搜集资料,分类汇总一、收集资料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

5、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3上网收集资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二、观察回忆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 ,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三、调查访问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

6、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爱在重阳”综合实践活动资料卡我的问题解决方法 我找到了答案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 ,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好采访日记。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

7、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四、合作交流1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案的实施步骤。“爱在重阳”小组活动方案活动名称活动安排及小组成员分工 需要提供的帮助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

8、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6.分为六个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每组要求准备节目参加班级“爱在重阳”主题队会。第三阶段:分工合作,组际交流,成果展示一、激趣导入一个月以来,我们通过上网、采访家人、查阅资料等了解重阳节的风俗、由来、传说、意义。对重阳节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知道: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本

9、次活动共分为 6 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 (课件出示)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二、成果展示1.重阳溯源组(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2)组员 1 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1:首先请组员 1 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月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 “老人节” ,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 。古人认为,九为“阳数” ,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

10、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 ;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 ,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3)组员 2 介绍重阳节的由来: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 2 来给大家介绍。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4)组员 3 介

11、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 3 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2.重阳美食组(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2)组员 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

12、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 200 克栗子泥分成 3 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3)组员 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

13、。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4)组员 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课件出示)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 、 “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5)组员 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

14、绍的是九层重阳糕(课件出示)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 “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 。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 2 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 ,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

15、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6)组员 5:关于重阳糕,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

16、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糕面,加起来共九层。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 。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3.重阳习俗组(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2)组员 1 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