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16年回顾与17年展望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60129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16年回顾与17年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际金融16年回顾与17年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际金融16年回顾与17年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际金融16年回顾与17年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际金融16年回顾与17年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16年回顾与17年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16年回顾与17年展望(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不确定性中艰难前行,国际金融2016年回顾与2017年展望,2016年,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莫测,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和意外事件频发,反映了国际金融日益陷入复杂的局面,各种因素的交织正在推动全球金融市场步入一个动荡的年代,然而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已经汲取了金融危机的经验,保持了足够警惕,也准备了充分的应对之策;同时,也在继续推动金融监管和全球治理的变革,为熨平金融市场的波动打下坚实的根基。但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货币政策正常化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市场仍将持续不稳定。我国应立足全球化视角,切实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把经济结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稳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积极参与、引领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稳步推进从大国向强国的迈进。,2016年国际金融的发展的问题,针对问题的治理措施,二,2017年发展之路仍不平静,一,三,我国的应对之策,四,一、 2016年国际金融的发展的问题,(一)全球经济依旧低迷。经济基本面作为金融市场变化最根本的支撑条件,成为2016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首要原因。按照IMF以市场汇率加权衡量,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预计仅为2.4%,是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以来的最低增速;WTO预估全球贸易增速仅为1.7%,也创下7年来的新低。经济基本面一再低于市场预期,全球需求低迷不振,企业盈利下滑,债务比例和不良债务攀升,这些因素都冲击着

3、市场信心。,(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核心通胀率持续超过2%,失业率不断下降,美联储2016年底再次加息、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信号;另一方面,则是在低迷的经济下,欧洲央行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水平,日本央行首度跟随实施负利率并调整量化质化宽松的政策框架。主要经济体政策分化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三)人民币的贬值压力。,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利率、汇率都更趋市场化,央行干预减少,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继续向前推进。这与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和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叠加起来,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影响余波一直持续到2016年。中国市场与整个新兴市场国家和

4、地区的债务攀升、经济下行和地缘政治不稳等负面市场情绪共振,导致新兴市场迎来新一轮资本外流压力,引发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相应波动。,(四)英国脱欧公投。2016年6月,英国公投结果显示“脱欧派”获胜,成为全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第一只“黑天鹅”。这件事不仅造成了英国和欧洲经济的巨大不确定性,更是会给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治理格局带来长远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IMF因此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后续的“脱欧派”与“留欧派”的角力、英国与欧盟国家的脱欧谈判还会一波三折,影响余波还将持续。意大利的修宪公投也成为了新的动荡因素。,(五)美国大选。特朗普从未被市场和精英阶层看好,但却在最后意

5、外夺取了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第二只“黑天鹅”。特朗普关于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移民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方面的主张,迎合了民粹主义的需求,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尽管其执政走向还需要观其行,但其较为极端的言论已经给市场带来了不安的情绪。,二、 针对问题的治理措施,面对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和意外事件,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汲取了金融危机的经验,采取了应对之策;同时,也在继续推动金融监管和全球治理的变革,为治理金融市场的波动做出了努力。因此,2016年国际金融市场虽动荡加剧,但波动始终可控。,更为成熟的市场沟通和政策协调,坚定维

6、护全球化局面的决心和共同行动,完善“严格但不失灵活”的金融监管政策,(一)更为成熟的市场沟通和政策协调。针对“脱欧公投”可能引发的市场动荡,英国央行准备了充分的弹药,从降息到与多国联合提供市场流动性等,从而使市场在短期的大幅波动后恢复了平静。而美联储对加息政策的举棋不定,也是充分考量市场形势和与各国沟通协调的结果。,(二)坚定维护全球化局面的决心和行动。 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向国际社会传递了G20成员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G20成员表示: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决心重振国际

7、贸易和投资,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性发展,让G20合作成果惠及全球。,(三)不断完善“严格但不失灵活”的金融监管政策。各国在金融监管上,对过度投机的市场活动继续强化监管约束,对违法、违规加剧波动的金融活动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同时,考虑到过于严格的监管标准可能损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国际社会也在积极推动监管规则的修订或推迟实施。例如,在G20峰会中,谈到关于推动在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减少不必要的监管限制的问题。,三、 2017年国际金融的发展之路仍不平静,(一)美联储加息进程加快。美联储是否加息及其幅度,影响着投资者信心、资本流向、美元价值、融资成本、大

8、宗商品价格、汇率变动等等,是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主线。而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根据其竞选期间对低利率政策的批评,很可能会推动美联储加快加息(因属于回笼资金政策,因此对促进经济复苏打击较大)进程。这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新的震荡。,(二)英国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依然非常高。2016年6月,英国公投意外“脱欧”,对全球政经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严重冲击了金融市场。尽管当前欧洲股市等已收复绝大多数失地,但英国脱欧进程尚不明朗,与欧盟成员国未来的贸易金融关系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对英国、欧盟均会产生潜在的影响。,(三)全球债务水平超过警戒线。经验表明,金融危机往往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水平

9、过高有关。目前,全球非金融部门(包括广义政府、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债务占世界GDP的225%,处于历史最高位。其中,新兴市场债务问题尤为严重。这将使得金融风险将进一步上升。,(四)全球流动性可能面临转折。2015年以来,全球货币政策开始面临通货紧缩等多重困境。二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造成预期混乱,导致资金短期内的频繁异动,加剧了全球金融动荡。三是长期低利率政策下,信贷过度宽松,扭曲了资源配置。但这一切都将在2017年,或因受美联储加息政策的牵引而发生转变,其对全球金融市场冲击的严重程度不可小觑。,(五)国际政治局势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化进程遇阻。当前,全球政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增加了金融体系不

10、确定性:英国脱欧、意大利宪法公投、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情绪泛滥、难民问题等将会进一步降低企业活力和生产率增长。因此,从各个市场来看,预期2017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幅度将不亚于2016年。,四、我国的应对之策,新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并出现了一些新风险、新问题。我国应立足全球化视角,切实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把经济结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稳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参与、引领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稳步推进从大国向强国的迈进。,(一)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当前,中国经济的诸多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经济目标应更加关注结构性变化,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要加快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激发

11、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要注意顺应企业和居民预期的变化,引导各界保持对中国经济模式、增长速度和增长动力的信心。,(二)实施“三管齐下”政策方针,协力支持经济稳定发展。财政政策要有所作为,继续保持宽松基调,推进减税降费和税制改革,重点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新产业新动能培育等“补短板”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在风险承担方面的投入,优化“双创”政策环境;货币政策要稳,保持中性适度,防止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为“稳增长、促改革”创造稳定的融资环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适时调整阶段性任务,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三)将金融稳定放在突出位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坚持汇率市

12、场化改革方向,提高汇率管理能力,积极引导市场预期,综合利用各类工具,完善外汇市场建设;另一方面,要把握自身节奏,审慎有序地推进各项金融改革,及时监控跨境资本流动,切实降低国际资本冲击,在现阶段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项目管制。同时,应构建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整合金融监管体系,做好应对极端波动、异常问题的处置预案,提升金融监管应急处理能力。,(四)密切关注和应对国际形势变化。“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因此,应密切关注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人民币汇率和外债管理的挑战。我国应积极研究全球重大市场发展变化对我国可能产生的机会和冲击,及早布局,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