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9679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詹天佑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客观性习题的答案是标准的,常见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结题、是非题和排列题。用客观性习题导读,能启发学生自读求解的兴趣,寓“获知”于“乐读” 。客观性导读题 初读阶段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记住主要内容,完成下列习题: (一)填充: 1。帝国主义者阻挠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的目的是_,他们的要挟手段是。 2。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全国都轰动了,帝国主义者却认为_。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 3。京张铁路这样艰巨的工程,帝国主义者认为连他们自己的工程师也_,至于中国人是_。 (二)用直线连接下列对应的内容: a。白天 他就在油灯下绘图

2、计算 晚上 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 b。他带领做 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 他勉励说 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他遇难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 (三)填充: 詹天佑在居庸关开凿隧道采用_方法;在八达岭采用_方法;青龙桥“爬陡坡”又设计了_。 (四)判断。下列连结的内容哪个正确?在正确的括号里打上“” 设计的思考与依据指导定向 初读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题”的设计应围绕两点展开:知识定向;确定信息量度。简言为定向定量。 “向”与“量”均应与“导读”保持内在的联系,即设计能诱导学生去“读” 。这就得注意两点:“向”作整体内容的描瞄,形成主要的几个知识点。如本设计中

3、抓住“帝国主义的态度” 、 “詹天佑的态度” 、 “发明”三例,这一采撷,既体现知识整体的初步把握,又显精要;“量”思维力度不宜过大,因为是初读,还是理解的起始,题力过大易堵塞学生思源。 “度”的把握是:答案在课文语句中,但并非是不费力地轻易找得到。研读阶段 仔细读课文,联系插图思索,完成下列习题: 选择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标“” ) (一)在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时, “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 , “错”在; 1。低估中国人民,中国已有了自己的工程师( ) 2。他们不应该要挟清政府,应与清政府好好商量( ) 3。他们之间不该争夺,应该平分这个权利( ) (二)外国报纸敢轻蔑我国无法修筑京张铁路的理

4、由是: 1。清政府腐败( ) 2。要挟未成而发火( ) 3。沿途高山深涧,连他们自己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 ) (三) “两端凿进法”的工作面是: 1。两个( )2。四个( )3。无数个( ) (四) “中部凿井法”的图解应是: (由学生思考后填充) (五) “人”字形线路使火车容易爬陡坡的原因是: 1。两个火车头,前拉后推( ) 2。火车有巨大的惯性( ) 3。 “人”字形减缓了坡度( ) 点拨启发 如果说初读阶段的设计解决的是“是什么” ,那么研读阶段应围绕着“为什么”而展开。 “题”的设计方位是:把前阶段感知的信息量加以具体化和明确化,即启发点拨学生读出局部内容知识点的不同属性和本质特

5、征。我们抓住“想错” 、 “轻蔑” 、 “理由”及对三项发明创造原理的进一步认识。这些都是对感性材料的深化。所采用的选择肢形式,凭借这选择肢的诱惑力来“导”学生又“引”学生,即撩拨读文的兴趣,达到对深层内容的剖析。 “导”靠的是诱答因素的驱使,但也应注意,不能因为引诱力而平推式的泛泛设计,以防乏味与失控提高阶段 再细读课文,把理解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完成下列练习: 是非题(在正确答案括号里写上“是” ) 1。詹天佑白天黑夜带领大家苦干的力量来自“争气”课文中写的,不让“外国人讥笑我们” 。 ( ) 2。詹天佑白天黑夜带领大家苦干的力量来自“名师习气课文中写的, “清政府任命” 、 “总工程师” 。 ( ) 3。如果居庸关也采用“中部凿井法”那么更省工省时。 ( ) 4。如果在青龙桥附近陡坡上采用“两端凿进法” ,则更省工省时。 ( ) 拓宽归纳 提高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获知的升华和及时的综合归纳,是高一层次回归整体的复合,是“什么” 、 “为什么”后的“怎么样” 。本阶段抓了“力量来源” , “因地制宜发明”这两点,作整体俯视,用“是”与“非”巧置疑点,诱学生读文,导学生加深对詹天佑“爱国” 、 “杰出”的认识。既获知又激发了读的情感。(戴国良华宝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