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59477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散文阅读表达技巧(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文学作品,常用术语,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分析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 、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描

2、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叙述人称的选择,便于直接抒情,亲切,更强烈感人,拟人化,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记叙,顺叙 交代清楚明白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 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补叙 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和解释,抒情,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二、是渲

3、染气氛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 四、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还有:序幕、尾声,议论,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总结。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描写,

4、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以形传神,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准确传神鲜明,说明,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5、; 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行文线索的贯穿。,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深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常见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 以小

6、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抒发感情表达见解。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欲扬先抑:先贬抑,后褒扬; 虚实结合:有实写,有虚写;,从表现手法角度:,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统摄全篇,领起下文,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 卒章显志,行文段落类,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常见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描写详

7、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有错综变化。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对

8、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其特点。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通感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双关使表达含蓄曲折,生活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

9、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 之一的世纪,即使是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余秋雨听听那冷雨) 大量使用叠词叠句是本文语言运用的一大特色,请你举出实例赏析其妙处。(4分),文中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

10、潮地湿湿”“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滴滴点点滴滴”等,不仅把春雨细密飘洒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环境气氛,更便于表达作者心中那连绵不尽的缕缕情思,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浙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 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采的风总给人

11、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姜硎敏静夜听风) 请分别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分析第二自然段中划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 (4分),(1)修辞手法角度 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 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 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2)句式运用角度 运用整散错综的句式,使语言表达具有一种节奏感(或“韵律美”)。,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冷水河很瘦,

12、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暮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吴梦川流浪的河流)本文段两次描写冷水河,各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各突出了冷水河的什么特点?(4分),第一段是从正面直接描写,突出冷水河清秀而富于灵气的特点;第二段是从夕阳下

13、冷水河环境着笔,间接地从侧面渲染烘托其在夕阳下迷人而略显凄清的美。(第一段的特点答“流小水浅,安静荒凉,清澈、快乐、自由”也可以。),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与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

14、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余秋雨阳关雪) 第一段中“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下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内容有哪些?(6分),采用了拟人

15、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说明统治者所追求的只是王权,因而不可能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3分) 与下文的“九洲画风黯然”,“阳关再也难享用温醇的诗句”,文人大多成了“谪官逐臣”,“阳关坍弛了”等内容相照应。(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2点或2点以上给3分),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

16、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6分)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确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