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信用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6582273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工程-信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金融工程-信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金融工程-信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金融工程-信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金融工程-信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工程-信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工程-信用(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信 用,信用及其产生发展信用活动的基础 现代信用形式信用与股份公司,学习要求,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2.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4.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第一节 信用及其产生,一、什么是信用1.信用的社会学解释:诚信2.信用的经济学解释,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以偿还为条件,支付利息,二 、信用的本质,第一,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它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这是借贷的前提。 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第三,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2、。 第四,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三、信用的产生,信用产生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的产生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 商品交换过程中,存在货币和商品时间、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买卖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分离。 因此可见,信用产生的基础是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四、信用的发展,从借贷的物质对象上看,早期的信用是实物借贷,货币出现后,逐步发展为货币借贷为主 从形式上看,早期只要是商业信用,后来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重,再后来银行信用为主 从领域上看,从单纯的消费领域生产流通领域宏观经济领域,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实物借贷:以实物为对象

3、进行借贷的活动.实物借贷的存在背景:商品货币关系不普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实物借贷的局限性: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易产生矛盾.,货币借贷: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和灵活.货币借贷的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为金融范畴.从此以后货币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货币借贷,如何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 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

4、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时 金融.,第一节 信 用,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2009年IMF),1.卢森堡94418 2.挪威 76692 3.卡塔尔 75956 4.瑞士 66127 5.丹麦 55942 9.美国 46443 16.日本 39573 28.香港 29559 40.台湾15373 99.中国 3566,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1、汽车 按照一般市场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8003000美元时,汽车市场需求迅速上升,人均汽车拥有量也大幅度提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专家说

5、,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私人购车将出现爆发性增长。目前,我国已整体迈入汽车进入家庭的门槛,而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则基本达到爆发性增长阶段。,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2、旅游 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观光游剧增;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休闲游骤升;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游渐旺。国外资料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300元时,家庭购买汽车的消费将进入发展阶段。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圆后,平均每个家庭可以外出度假一次,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圆时,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可以外出度假两次

6、。当人均GDP到达6000美金以上,这个国家就将进入休闲时代。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都经过这个过程。,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17、民主政治 当人均GDP到5000美圆的时候 大家可以谈谈民主了当人均GDP到1万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阶段的 当人均到1.5万的时候必须执行民主。,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37、生活质量 国外的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时,生活质量指数与人均GDP的联系比较紧密;而在达到3000美元后,这种关系就非常脆弱了。这也就是我们曾经以为特老套的那句话:富裕并不等于幸福。,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38、生育

7、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值到1000美元的时候,人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少生孩子。目前中国人均GDP值是860美元,货币防老正在慢慢替代养儿防老。,守信与失信,1. 作为借贷行为的信用,包含守信与失信两个侧面;它们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 2. 失信并不等于蓄意赖账;除去赖账,还有种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 3. 就总体来说,失信行为超过一定规模,将会降低信用的作用;如果持续地、大量地存在,必然威胁信用范畴本身。,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1. 失信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信用联系;不遵守承诺的坏风气也扩展到借贷关系之外。 2. 在计划经济中,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辅助性手段,自然形成轻视信用运

8、作的观念;体制转轨的种种困难,削弱了保证正常守信秩序的基础条件。,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关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的经济根基。 4. “重建诚信”是覆盖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全面课题;强调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建设。(如建立企业资信、个人信用),五、 高利贷,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高利贷之所以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发展,是由当时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高利率存在的条件,就借者说,难以获得资金,愿意支付高利率关系身家性命,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挥霍,也不怕利率高);贷者不是慈善家,是追逐回报的经济人:向这方

9、面贷放的货币有限,奇货可居;极高风险的补偿借贷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高利贷的比重下降是企业家追求利润的竞争降低了借贷的利率,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对高利贷的态度,1. 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 历史上对高利贷的观点 审时度势,值得称道(司马迁) 揭露高利贷的压榨,但并未提出全部废除,把握高利贷历史作用的两重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加速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表现在它破坏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民间借贷,1. 当前

10、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2. 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3. 应取的对策。,一、“信用经济” 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经济可以称之为“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 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它的债务负担之大如同它的财富之多一样地出名。截至2007年,美国债务总额为48.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13.8万亿美元的3.536倍。联邦储备公报,2002(10)。,第二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二、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1.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

11、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 2.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三、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 5 部门: 个人部门; 企业部门; 政府部门; 国外部门; 金融部门。,信用关系中的个人,1.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几乎在任何国家中,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从而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 2. 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3. 可支配货币收入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

12、预算约束”与“跨时预算约束”。,信用关系中的其他经济行为主体,1.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资金融入者; 2.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3. 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 4.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它们有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介,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四、资金流量分析,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Y = C + I + XM,3. 资金流量模型:,第三章 信 用,第三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一、 商业信用,1. 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作为卖主的

13、企业以赊销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的特点: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本票: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以发票人本人为付款人,承诺在一定期间内偿付欠款的支付保证书。票面上注明支付金额、还款期限和地点,其特点是见票即付,无需承兑。 汇票:指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其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需经过债务人承兑后方能生效。 支票:指由存款人向其存款银行发出的,命令银行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

14、支付命令书。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本票与汇票期限不超过1年。,票据,商业信用的作用,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第一,信用的规模受到限制,授信能力有限。它的规模只能局限在提供这种商业信用的厂商所拥有的资本额范围内。 第二,信用的使用方向受到限制。它只能向需要该种商品的厂商提供,而不能向生产该种商品的厂商提供。 第三,商业信用期限较短,不能满足长期信用要求。,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是银行用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特点: 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

15、局限性银行信用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银行信用具有核心性特征。现代银行信用是信用的主要形式,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 (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 票据贴现: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 银行承兑票据: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独特的作用。,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直接融资的工

16、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中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四、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债券. 国家信用的作用: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五、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 赊销。指零售商向消费者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商品,属短期信用。 分期付款。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分期加息支付其余款项,属长期消费信用。 消费信贷。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贷款,规定期限偿还本金,时间最长可达2030年 记帐信贷。一般使用信用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