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57080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2,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 三、,目 录 一、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意义,两化融合基本概念,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 是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都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 实现信息化。 我国建国后提出要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改革开放 后,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我国是继续 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还是实现工业化的同时 实现信息化,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问题。,4,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

2、化融合”, 作出了决策。 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 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 使之融合发展。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两化融合基本概念,5,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 、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 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 化等等的融合。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 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两化融合基本概念,两化

3、融合发展历程,6,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历程的特点与我国有显著不同, ,发达国家 渐进式发展,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 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 至互联网、云计算。 我国 跳跃式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 化同步发展,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7,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阶段(时代) 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和自动化时代, ,蒸汽机时代 工厂内动力传递困难,限制了工厂规模,是“小工业时代”。 电力时代 能量(动力)传递无困难,工厂规模急剧扩大,进入“大工业时 代”。 自动化时代 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进入“后工业

4、化时代”,走上了“两化融 合”!,两化融合发展历程,8,美国案例: 美国由于工业技术发展(如流水线),在上世纪五十年 代中,白领人员数超过了蓝领人员数,使得企业管理信 息系统势在必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 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成熟,新技术如电子邮件、互联网等 出现,信息传播与获取快速高效,传统管理细分层级成 了阻碍,以“扁平化”为核心的重组(Reengineering )、重构(Re-structuring)形成高潮,企业竞争力明显 提高,带来了长达九年的经济高涨期。,两化融合发展历程,9,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 工业化阶段,开放改革阶段,融合发展阶段, ,传统工

5、业化阶段(1949-1978) 开放改革阶段(1979-1999) 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2000-),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两化融合与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行动纲要,要实现 这一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智能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制造就是工业,智能制造就 是两化深度融合,或称两化融合高级阶段。智能制造作为 行动口号,比两化融合更易接受和理解。但智能制造作为 口号也有易误解之处,即易理解为纯技术性口号。 10,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互联网+与两化融合,互联网+这一口号是互联网企业提出来的。意指互联网 企业要发展,不能只搞互联网,而要与各行业相结合,融 合发

6、展。 对工业企业来说,不能等互联网企业来加你,而要主 动加互联网。工业企业要加互联网,必须实现两化融合。 一个没有实现两化融合的企业是不可能加互联网的。这在 后面还有更深入的讨论。 11,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12, ,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两化融合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 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例如,降价竞争从来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引进一 项新技术或新产品获得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可持续的,只有 形成了高出竞争对手的研究开发能力才是可持续竞争优势 。但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没有两化融合,想形 成有竞争优势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决策能力,只是水 中捞月式的空想而已。,13, ,

7、两化融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发现,两化融合确实是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的有效手段,只是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 是台阶式的,即两化融合只有达到综合集成阶段,企业 经济效益才会出现台阶式的飞跃。 这是典型的“三个馒头”式的悖论,吃到第三个馒头才 感到饱,但你不能说只有第三个馒头有用,你不可能只 吃那个第三个馒头就饱。,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续),14, ,两化融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必 要手段。换言之,两化融合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要治这些 病,没有两化融合是万万不行的。 案例 安全生产:视频监控是低级信息化手段,作为临时或短期 措施有一定效果。要达到本

8、质安全的高要求,只有把安全 生产的各项要求,用两化融合手段,固化在所有流程、岗 位、操作乃至参数中,从而实现长治久安。,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续),15,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 三、,目 录 一、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意义,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为全面摸清我国两化融合现状,落实两化融合发展战略。自08年起,工信部信息化司联合 科技司、企业司、节能司、安全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电子司等两化融合工 作组相关司局,从点-线-面多个层面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工作推进。,点 (企业) 线 (行业) 面 (区域),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9、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 典型企业两化融合专题调研 钢铁、消费品、装备企业典型经验交流会 行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特殊行业两化融合智能监管 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等 省市(区域)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工作 工业云创新服务、智能制造试点等,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17, 其中,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成效显著,已成为工信部推动企业对标赶超和示范推广,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完善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估认定体系,支持面向具体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

10、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建立和推广实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苗圩部长2013年提出:“全面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认定工作,建立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实施组织体系,建立评估规范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工信部信2013317号),依据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支持行业和区域开展企业对标,加强示范 带动,引导企业逐级提升,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核心 竞争力整体提高。,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工信部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了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经过 “实践-理论-实践”多

11、轮次循环,制定了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是我国针对两化融合的首 个体系类国家标准; 全面剖析我国大量先进企 业案例基础上,提出了工 业企业两化融合的概念和 体系框架;,为工业企业展示了两化融合的全 景图,全面解析了工业企业两化 融合的内涵、要素和关键环节; 工业企业实现信息技术与研发、 生产、经营、决策等全系统融合 创新的建设指南。,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 (GB/T 23020-2013) 18,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提出了两化融合的六个评估视图和四个发展阶段理论, 已取得广泛共识。,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六视图,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四阶段,各视图相互关联,各发展阶段逐级跃升,可系统分析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等 级,可引导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重点、路径和方向。 19,20,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在评估规范的统一框架下,制定了流程、混合、离散(大批量、多品种中小批量、 复杂单件)、采掘、电力(发电、电网)8 套通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 方法,并嵌入到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依托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开展了众多重点行业和各 省市等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覆盖企业50000余家。,21,省市(区域)企业两化融合评估,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