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课件配套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565495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课件配套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课件配套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课件配套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课件配套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课件配套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课件配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课件配套(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企业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现状 问题 对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阶段划分,1978年至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应该大胆下放权力,使企业和地方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从此国有企业改革就开始了其曲折而漫长的过程。首先进行的是经营权层面的改革,时间集中在1979年至1986年。 1986年国有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试点,但由于难以找到适合的非国有主体,股份制大多在企业职工中进行。 与股份制试点同时进行的另一类改革是企业承包制改革,承包制改革较股份制改革的范围要广泛的多。,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阶段划分,1993年至2003年,国

2、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阶段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骤和目标。 1995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提出了要求,要优化国有资产的分布结构,抓大放小,把小企业直接推向市场。 1997年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三年内大多数的国有企业要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要使大部分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2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阶段划分,2004年至今,国有企业改革的纵深推进阶段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

3、指出,要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2005年的“非公36条”和2010年的“新36条”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非公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并未削弱,特别是垄断领域,高额的利润空间使非公经济难以有效进入。,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现状,3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使我国的国有经济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布局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改革优化了国有企业的分布和结构,使国有经济向控制国家产业命脉的重点行业集中,并且在其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领域的支柱作用体现地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经济总量不断增

4、加,整体竞争力逐步提升,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国国有企业现状,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出数量减少,但资产总量和利润总额逐年上升的趋势。国有企业在对外实力增长的同时,对内的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国有企业在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加快了股份制改造的步伐。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实力的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在企业内部,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1.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优化问题国有企业的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工作一直都是此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完成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基本任务。一

5、方面国有企业分布的行业较广,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另一方面垄断国企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也一直没能解决。尤其是后一问题,对我国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3.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问题从目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发展的状况来看,两者间的不公平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存在进入壁垒。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难以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优惠。,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政企职能未能完全分开 我国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要建立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从目前改革的情况来看,这一状况并未得到有效

6、改善。 而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虽然一直强调自负盈亏、权责明确,但政企不分这一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则使得改革的目标不能很好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改革都是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共同推动的结果,国有企业改革不能仅仅通过外在动力来推进,更应该提高企业的内在改革动力,来解决国有企业公平与效率兼顾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存在问题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我国终于出现了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直接责任的机构。虽然国资委成立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效率提高较快,但是现有的国资委管理国有资产的模式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2013年国资委公布的数

7、据显示,我国国资委系统监管的企业资产总额为69万亿元。国资系统以出资人的身份“管钱、管事、管人”,这就使得政府与企业的资本管理并未分离,国资系统作为政府机构成为国有资本的经营管理者,并且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上,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8、,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就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坚持主体地位不动摇。对“主体地位不动摇”的理解则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继续改革路径的选择。,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1.将政府职能尽可能从国有企业中剥离除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职能,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尽可能多的将政府职能从国有企业剥离,还原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本质属性。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作为管理者和改革的推动者,需要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代表国家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摆脱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能,轻装上阵,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迈进。,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

9、,2.区分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营利性、公共性)(1)国有企业的营利性国有企业为了实现其营利性目标,一方面必须要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另一方面要通过实现营利性目标来推动创造更高的国民经济总值。(2)国有企业的公共性国有企业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时的公共性问题而产生的,产生的前期主要负责提供公共产品以解决市场失灵。我国国有企业公共性的含义还包括全体公民共享国有企业的收益,即“全民共享”,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3.分类管理和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根本办法 (1)其他国家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标准 以法国和新加坡为主要代表的市场分类法。一般将企业按照

10、市场地位或竞争程度分为垄断性国有企业和非垄断性国有企业,具体的名称略有不同。以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目标分类法。将企业按照所赋予的目标或者企业利益属性分为承担特定任务的国有企业、有战略利益商业关系的国有企业以及纯粹商业性国有企业。以英国为代表的法律地位分类法。在英国,国有企业被分为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公私合营的国有股份公司三类。,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3.分类管理和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根本办法 (2)我国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按照经营类型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涉及国家安全和控制国家产业命脉的企业,二是涉及民生领域的公益类企业,三是代行政府融资

11、职能的企业,四是竞争类领域的企业。,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3.分类管理和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根本办法 (3)我国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改革路径 涉及国家安全和控制国家产业命脉的企业。此类企业应保证绝对的国家控股,不鼓励民营经济大量涌入本行业,对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此类企业应进行适当的筛选。涉及民生领域的公益类企业。对于此类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可以向民营资本全面开放。代行政府融资职能的企业。此类企业应鼓励保持现状,不扩大经营范围,随着政策的变化慢慢结束其使命,当然民营资本也无法介入此类企业。竞争类领域的企业。应该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进行全面放开,按照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赋

12、予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同样的竞争地位。,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4.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保障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我国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那国贸系统的机构设置则应该区分成两类,一类是履行直接出资人权利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另一类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独立监管的国资委。,结论,从国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让国有资产和其创造的价值真正落实到全国人民这一角度来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从实现公平竞争,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有利于实现产权到民的终极目标。但这并非是一跳而就的事,需要分步走。目前,首先应完成对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和改革,并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墩,促进民营资本健康有序发展,帮助国有企业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在不同的领域有进有退,同时对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行改革,正确而规范地履行出资人代表的权利,逐步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部进程。,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