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65476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说课稿高一语文说课稿边城边城一、教材分析边城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单元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发展变化,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欣赏小说语言,要品味语言的内涵,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鉴赏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边城发表于 1934 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之间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 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

2、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因心怀愧疚离开家乡,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的归来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课文节选自边城第 13 章至第 15 章。教学重点是体味人物的细腻心理,感受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和人性之美。教学难点是分析环境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精彩词句,品读文中描写环境和心理的语段。2、体会小说的语言风格,领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技巧。3、感受湘西边地淳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似水柔情的人

3、性之美。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三、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借助文本研习,整体感知小说的诗化语言,领会翠翠的美丽心灵;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教师: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二期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了对综合美术的持久兴趣。由于是对综合美术的初次尝试,对一些环节的估计不足。四、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部小说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 “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三 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

5、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 ”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激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根据以上依据,学法如下: 1 反复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我们知道,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小说的评价、鉴赏中,理解关键词语对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篇小说中让学生通过美读体会情感,反复揣摩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再加上适当的有效的讨论。不仅

6、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抒情特色,又能够通过翠翠情感变化所勾勒的故事情节中体现的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 ,来把握小说对人情美 人性美的歌颂。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这篇小说之门的金钥匙。2 美读课文(包括分角色朗读主要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鲜明地体现着人物的性格特征。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实,思想的实际表达为语言。 ”所以抓对话理解对把握人物感情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让女生美读,有助于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3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

7、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 : 2 课时,分为以下教学环节:( 一) 导入新课(创设意境) 1 播放一些湘西风情的图片,使学生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2 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介绍边城的写作背景,给出“边城”的解题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 )。理论依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注重导入情境的创设,是激趣的第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一) 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

8、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赞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这篇课文是节选的,知道整个故事情节有助于把握情节之间的联系和理解文意。(三)整体感知 ,把握情节 .在预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熟悉课文 ,概括各节的具体内容 .因为这篇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情节是理解课文内蕴关键。(四)分析人物形象 1 翠翠形象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情况,设置男生让女生,素质

9、条件好学生让素质条件差学生,避免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的太大差距的出现,让部分素质较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也同样能够有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感觉。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及其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其实构成了一条翠翠感情变化的线索,让学生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理解这些情感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凄凉”“胡思乱想”“哭起来”“神往倾心”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 “白色城墙” 、 “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

10、,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顶美顶甜”“吃了一惊”“沉默”“吹不好”“柔软”设问让学生揣摩情感: 1 翠翠为什么心中有些“凄凉”?(抓凄凉的含义:寂寞冷落)2 翠翠为什么“胡思乱想”想离开祖父,想让祖父着急呢?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整理学生队列

11、,安排见习生,学生在音乐找朋友的节奏中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达到课程的初始要求,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身体处于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3 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哭起来”的原因吗?4 翠翠为什么会听母亲的爱情故事听的“神往倾心” ,会觉得是“顶美顶甜”的梦呢?(“虎耳草”的寓意?)5 翠翠“吃了一惊” , “吹不好”芦管说明了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了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这其实是纯情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变清晰的过程。通观全文总结翠翠的形象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于爱情羞涩又真挚,后来傩送出走她又矢志不渝的在等心上人回来。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2 爷爷形象小说以

12、翠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翠翠的情感变化离不开爷爷,表面上看,祖孙两在生活上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其实更重要的是爷爷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护翠翠。文章中有多处体现,让学生找出来:1 讲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诉翠翠应该怎样去爱2 去城里打听却不告诉翠翠给她余地,不影响翠翠的选择3 第三节对话爷爷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亲的事当笑话讲。(这部分找学生分角色读去体会,老师点拨)4翠翠心乱了,吹不好芦管,爷爷给她吹,吹的她心都软了。理解翠翠的心 5 当傩送出走,翠翠确不知情,翠翠让爷爷唱歌,爷爷唱的事傩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 。心疼翠翠,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我们通过翠翠的这条感情线索,看到了爷爷对

13、翠翠在爱情上那么无微不至的呵护,生怕有一点点对孙女的影响,这种来自心灵的爱护是那么的让人感动。根据大纲领求,我们把引导学生借助课下解释和东西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文言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通过掌握须要的文言知识,到达阅读浅近文言文的目标,还应学习文中所蕴含的富厚的汗青文化知识,写作知识、意会领会此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以造就审美观赏本领。而文言文反应的期间距今长远,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其特定的期间配景,特定的语言环境,并非为了如今的“教”与“学”而写,对付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要让他们通过文言文去感觉文本作者的特定语境,并非易事。因此我们把明白“知音”的寄义,领会伯牙,子期之间诚

14、挚的友谊,作为教学难点。爷爷形象总结: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勤劳,善良,对孙女爱怜备至,特别是为翠翠爱情,默默的操心担忧,对其心灵呵护倍至。3 天保傩送兄弟 两个人都深爱着翠翠,他们的爱情“决斗”方式确是最淳朴的唱歌,当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过,翠翠喜欢的是傩送时,自己选择了孤独的离开,成全两对有情人,但他最后却死于意外,而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内疚,也选择了离开。五)主题 全文通过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纯真女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红线一头是爷爷对翠翠爱情心灵上的呵护,另一头是线索所关联的情节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经意中,谱写了一曲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诗篇。 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放映了电影边城 ,这样能更好的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并真正去理解小说的主题。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些学生观看完后感动的流了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