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56418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ppt(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变化规律 (五)货币的起源、职能及流通规律 (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

2、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生产以商品交换为目的),1、商品的含义,通过交换的方式,有用的东西,劳动创造出来的,满足他人的消费需要,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雪山上待售的氧气,练一练:,自然界的空气,母亲为你织的毛衣,你在使用的笔,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商店里的羽绒服,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商品、劳动产品、物品

3、的关系,思考,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1.社会分工交换的必要性;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等价交换,(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共同的质,劳动产品,凝结着劳动,价 值,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物品能

4、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立:两者相互排斥、不能兼得。即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统一: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两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抽象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是一个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

5、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同一劳动过程,特性具体劳动,共性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关系:,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 盾,(三)私有制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有制,私人 劳动,具体 劳动,使用 价值,社会分工,社会 劳动,抽象 劳动

6、,价值,商品,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的决定,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

7、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同样时间内的复杂劳动可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律,1.为什么企业还要努力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2.简单劳动是具体劳动,复杂劳动是

8、抽象劳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简单价值形式 1只羊2把石斧,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第一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1只羊,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第二阶段 扩大的价值形式,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1只羊,第三阶段 一般价值形式,10斤盐 100颗珍珠 1000串糖葫芦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2把斧子,或1匹布,或10

9、斤茶叶, ,1两黄金,第四阶段 货币形式,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金银,为什么金银会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不是其他的商品?这是由金银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管和携带.,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的本质,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第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

10、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第二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第三 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第四 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第五 世界货币,这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 各国发行的纸币中少数信誉较好的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是以其黄金储备为基础的。,世界货币职能,支付国际 收支差额,购买 外国商品,作为财

11、富 转移到别国,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 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都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为价值; 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1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的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一,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三,阻碍技术的进步。,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有价格的一定有价值。,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

13、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交换中的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最终导致货币的产生;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交换的完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概括:,1、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一)理论意义,亚当斯密,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

14、指导。,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59,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59,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60,(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

15、更替,61,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2、从商人和高利 贷者转化而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1)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城市,其途径:,1、从小商品 经济分化出来,62,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发生两极分化,一部分富裕起来的生产者成为脱离劳动,专门使用雇工劳动的经营管理者,而另一部分生产者则因亏损破产而与其他帮工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63,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

16、成,商人中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者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主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工人。商人和高利贷者通过直接剥削和控制雇佣工人,成为工业资本家。,64,(三)资本的原始积累,1、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 2、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66,1、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是以暴力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是“原始”的,是因为它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前史”。,67,圈地运动,2、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圈地运动”,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2)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68,68,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奴隶贸易,(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8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