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563626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总则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民法总则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民法总则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民法总则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民法总则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总则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总则解读(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解 读,2017年5月,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规范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QIAN YAN,前言,民法总则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协调了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则与有关单行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将更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成为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依据,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亦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

2、“民法典时代” 。,QIAN YAN,前言,CONTENTS,目录,我国经1954年、1962年和1979年多次启动民法制定,终因立法条件不足而未能取得实质进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人大确立了“宜粗不宜细”“改批发为零售”的立法方针,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促成一批民事单行法的出台。其中,最重大进展当推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通则)。通则和与其先后陆续出台的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修改后的婚姻法等民事单行法,逐步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一、出台背景,而通则作为这一体系的总纲,引领其它单行民事法律

3、的适用,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推动改革开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如今已时隔30多年,中国的社会生活活跃化,各类组织多元化,民事权利具体化,法律意识大幅度提升。出台一部缜密细致、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活动实践的新法律成为迫切之需。在时代的呼唤下,民法总则应运而生。,一、出台背景,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仅次于宪法的一部基本法。我国已颁布了刑法典,而编纂民法典是中国几代立法者多年的追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以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纂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典,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

4、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一、出台背景,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它的出台和民事法律规范体系的建立,为民法典的编纂创设了必要的条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拟于2018年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而后争取于2020年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实现众望所归。,一、出台背景,1.编纂民法典是体现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 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这是总结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我国宪法确

5、立了保障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原则。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必须在民事法律中予以体现和落实。通过编纂民法典,健全民事法律秩序,就是要加强对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二、出台意义-民法典,二、出台意义-民法典,2.编纂民法典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民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规范人身关

6、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每个民事主体都密切相关。民法与国家其他领域的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治理体系。通过编纂民法典,完善民事法律规范,就是要构建民事领域的治理规则,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二、出台意义-民法典,3.编纂民法典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等为基本导向。我国民事立法秉持民商合一

7、的传统,通过编纂民法典,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的基本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就是要健全市场秩序,维护交易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二、出台意义-民法总则,1.民法总则把对人的权利的保护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因此,民法典被视为现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誉为法治健全完善的标识。民法总则是系统编纂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它秉承体系性法律思维方法,遵循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行为、民事责任的科学编纂结构,以人的保护为核心,对普遍适用于民法典分则各编的一般原则、

8、概念、规则和制度进行了系统规定,把对人的权利的保护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二、出台意义-民法总则,在具体内容方面,增加了对胎儿利益、个人信息、一般人格权、特定人格权的保护等,这些都体现了对个人权利保护的加强。民法总则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民事权利体系,强化了保护民事权利的观念,在世界上开创了在民法总则中全面系统规定民事权利的立法模式,我国人权保护法治建设由此进入一个新时期。,2.民法总则为民法典分则各编的体系化、科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法总则表明我国民法典在编纂体例上采纳了潘德克吞编制体例。在潘德克吞编制体例下,民法总则是对民法典其他各分编进行“提取公因式”的结果。这种立法技术的优点是,

9、一方面保持了民法体系和结构的明晰性,另一方面能够使民法典面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对抗“法律老化”的能力,在社会变迁中保持一定活力。民法总则为民法典分则各编的制定确立了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并且设立了框架结构,民法典分则各编的编纂工作必须在民法总则的指导下展开。,二、出台意义-民法总则,接下来,我们即将展开现行民事法律规范系统整合、修订完善工作。这一工作必须遵循民法总则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和基本概念,只有这样才能编纂出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民法典。,二、出台意义-民法总则,3.民法总则的颁布表明我国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民法

10、思想体系 我国民法的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体系很多方面是向德国法学习的,但并非照抄照搬,我国民法的理论和实践对德国法那一套民法体系、概念进行了适应我国国情的修正,并根据我国的客观实际进行了创新发展,由此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事立法理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法学者经过持续的学术研究和理性思考,并从司法裁判工作中汲取经验,以我国现实民事问题为导向,在学习借鉴他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法思想体系。,二、出台意义-民法总则,这为民法总则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提供了系统的智力支持。我国民法总则所采取的以民事权利为轴心的结构体系,完全是中国式的,对大陆法系传统民法总则的编制方法作出了大

11、胆的超越和革新,鲜明地反映了我国民法典对中国本土元素的高度重视。因此,民法总则的颁布也可以看作是我国民法思想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的标志。,二、出台意义-民法总则,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组成,编纂工作按照“两步走”的思路进行: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而民法典的总则编即民法总则,统领整个民法典。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各分编将在总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民事制度作出具体规定。民法总则共分11章,包括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附则,共206条。民法总则既构建了我国民事

12、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为各分编的规定提供了依据。,三、制定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并且先后3次于会后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将草案印送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还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法学教学科研机构征求意见。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0月和11月在北京、四川、宁夏和上海召开4次座谈会,由张德江委员长和李建国分别主持,直接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和部分全国人大

13、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法律实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并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民法总则草案。,三、制定历程,2016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民法典编纂工作和民法总则草案几个主要问题的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民法总则的制定工作于2015年3月率先启动,历时两年多,终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

14、决通过。,三、制定历程,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就民法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规定,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础。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各分编在总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民事制度作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家将编纂民法典分则各编,考虑分为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拟在2020年形成一部完整的民法典。,三、制定历程,四、起草原则,一是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问题, 又尊重立法规律,

15、讲法理、讲体系。,二是既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又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的客观要求。,三是既传承我国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又借鉴外国立法的 有益经验。,在民法总则草案起草过程中,遵循了编纂民法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四、起草原则,1.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又尊重立法规律,讲法理、讲体系。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民法总则必须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研究现阶段民事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实践需求确定立法重点,用实践智慧破解立法难点。同时,按照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内在规律,注重与民法典各分编和其他部门法的有机衔接。,四、起草原则,2.既尊

16、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又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大部分规则实际可行,为人民群众所熟悉和接受。制定民法总则,必须深入总结这些法律的实施情况,对实践证明正确、可行的,予以继承,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内容和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对社会生活迫切需要规范的事项作出创设性规定,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并适度体现前瞻性。,四、起草原则,3.既传承我国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又借鉴外国立法的有益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与民法的理念和原则是相通的。制定民法总则,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

17、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我们的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性。同时,要有世界眼光,善于学习外国的立法经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五、时代特征,1.民法总则集中体现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民事法律的核心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民法总则对民事权利提供了全面的保护,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民事法律领域的集中体现。民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这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一条抓总的规定,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法总则围绕着保护民事权利这一核心,从以下五个方面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